#神經麻痺

睡一覺腳麻?神經壓迫肌肉恐萎縮

睡一覺腳麻?神經壓迫肌肉恐萎縮#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人會趴在桌上睡午覺,一覺醒來,不是手發麻就是腳發麻,但是很快就會恢復正常;不過,卻有人出現腳趾發麻的症狀一直都好不了。醫師提醒,腳趾發麻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神經受傷,最好是及早就醫檢查,才能對症治療。從腰椎到腳踝神經受傷都會導致腳麻衛福部桃園醫院復健科主任葉圜叡表示,腳會麻的原因很多,最常見是神經受傷導致腳麻,而支配腳趾頭第一、二趾神經,是從腰一直往下走到腳趾,只要這些部位任何一處受傷,就有可能導致神經被壓迫受損,並且有可能導致腳趾發麻。所以,從腰部的腰椎、大腿、小腿到腳踝,只要這些部位受傷,就都有可能導致腳趾發麻,葉圜叡主任指出,有人是因為小腿骨折,因為傷到神經而導致腳麻,或是大腿和臀部壓到神經,也都有可能使得腳趾麻;要對症治療,首先是要找到神經被壓到的位置。確定受傷位置 補充維生素B助神經修復葉圜叡主任進一步指出,要改善腳麻要針對受傷處做治療,首先是要確定受傷位置,其次是可以補充維生素B來幫助神經修補,而且要確定是否有持續神經壓迫,並針對神經壓迫處做治療。通常慢性扭拉傷或是韌帶鬆弛是軟組織部份,需要慢慢復健,但若是神經受傷,就要積極治療,以免出現肌肉萎縮,就會來不及。打消炎藥消腫、神經解套注射至於神經壓迫的治療,葉圜叡主任舉例,如果是因為腳踝扭傷導致腫脹而壓迫到神經,這時可注射消炎藥來消腫,就可消除神經壓迫;或是用神經解套注射,以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軟組織壓迫到神經,再用5%糖水注射後將神經撐開來,讓神經不要被壓迫,就可以緩解腳麻的症狀。但若是因為腰椎滑脫、臀部肌肉壓到神經,或是小腿骨折造成神經受傷,葉圜叡主任強調,腰椎壓迫神經造成的腳麻,要看嚴重程度,症狀輕微可經由復健來改善,也有人是椎間盤壓到神經或是脊椎滑脫,如果復健不會好,也可以在脊椎打消炎藥,例如椎盤肌肉注射以及尾椎注射,使這些部位不要腫,不去壓迫神經,腳麻也可以獲得改善,但若是病況嚴重,則需要手術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臉麻口齒不清 頸椎退化害的

臉麻口齒不清 頸椎退化害的#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中年女性長期左臉麻痛,說話口齒不清還影響食慾,並伴隨肩頸疼痛與頭痛,至復健科就診確診為頸椎退化性關節炎,且因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耳大神經的源頭,於是產生左臉麻痛。因考量需儘早解除神經壓迫,醫師藉由增生療法改善其退化性關節炎,經過2次治療,患者左臉麻痛症狀好轉。長期用電腦 成累積性傷害復健科醫師尤稚凱指出,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這名患者頸椎的5個小面關節皆有骨質增生、長骨刺,且已產生頸椎退化性關節炎。此外,核磁共振檢查顯示第二與第三節頸椎之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屬於頸神經叢之一的耳大神經的源頭,因而引起左臉腮腺部位的麻痛。尤稚凱醫師進一步詢問,原來是患者因工作關係長期重度使用電腦,因此頸椎周圍肌腱、韌帶等軟組織造成累積性傷害,影響頸椎穩定度,進而導致關節退化與椎間盤突出。雖然患者常感到肩頸僵硬酸痛,但頸椎的活動度良好,因此完全沒想到會是頸椎出了問題。注射增生藥劑以刺激軟組織重新修復由於患者長期飽受疼痛之苦,增生療法作法為,在超音波導引之下,直接針對損傷的關節面、頸椎後方韌帶、枕骨後方肌肉群的肌腱等病灶注射增生藥劑,以刺激軟組織重新修復、恢復強韌、穩定頸椎,並幫助突出的椎間盤歸位,進而解除神經壓迫並改善疼痛。尤稚凱醫師補充,增生療法的副作用,主要為注射後可能出現短暫而輕微的疼痛、僵硬或淤青。需提醒的是,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以確保治療品質。勤做肩頸運動、放鬆肌肉、加強肌力尤稚凱醫師最後強調,接受增生療法後,仍須時時防範再次發作,尤其應避免長時間低頭或脖子前傾等不良姿勢,也要檢視並調整電腦工作環境,更重要的是勤做肩頸運動,放鬆肌肉與加強肌力都要兼顧,才能降低疼痛復發的機率、並延緩頸椎退化。

突然臉歪嘴斜不是中風 可能是顏面神經麻痺

突然臉歪嘴斜不是中風 可能是顏面神經麻痺#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突然臉歪嘴斜,講話不清楚,除了可能是突發中風,還有另一個可能則是顏面神經麻痺,苗栗一名八十一歲的老奶奶,日前發現自己的臉部緊繃腫脹,更無法順利做閉眼的動作,家人一度以為是腦中風所引起,幸好送醫診斷後,確診為貝爾氏顏面身經麻痺,經過藥物、復健治療,同時輔以高壓氧治療,目前老奶奶恢復情況良好,已無大礙。顏面神經麻痺 多發生在中壯年族群苗栗大千綜合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張筱君醫師表示,「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是指急性發病之單側週邊性顏面神經麻痺,導致的可能因素包含病毒感染、面部吹風著涼及自主神經不穩導致顏面神經血管收縮缺血,造成顏面神經發炎。此疾病任何年齡均可能發病,但以20~40歲較常見,通常為急性發病,約數小時至1~3天內疾病特徵會漸趨明顯,主要症狀為一側面部輕度疼痛、表情肌肉癱瘓、額頭紋變淺或消失、及不能皺眉閉眼等狀況。除此之外,患者會有鼻唇溝變淺、嘴角下垂的現象,露齒微笑時嘴角會歪斜,而且因為嘴巴邊緣的口輪匝肌癱瘓,導致進行嘴巴鼓氣或是吹口哨之動作時會有漏氣的狀況,較為嚴重之患者,因臉部頰肌癱瘓,致使嘴巴無法輕鬆完成閉合動作,故常會有流口水的情況。高壓氧治療 有助病情較快改善由於臉部神經修復速度比一般軟組織都慢,且加上對於缺血、缺氧反應非常敏感,因此張筱君醫師建議在發病初期,可接受高壓氧的治療,一般治療之劑量大多在2~2.5大氣壓的環境下呼吸100%純氧,可以提高顏面神經受損的恢復速度。張筱君醫師提醒民眾,在天氣寒冷外出時記得要穿戴溫暖,並盡量維持規律且正確的生活作息,就可以減少「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如果發現有任何相關症狀,應盡速就醫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顏面神經麻痺復原慢,耐心治療是上策

顏面神經麻痺復原慢,耐心治療是上策#神經麻痺

張女士(化名)一星期前有感冒症狀,早上起來刷牙漱口時,發現水會從左邊嘴角流出,左眼無法閉緊,趕緊往鏡子一看,發現自己臉歪嘴斜的,到醫院掛號經醫生檢查後,根據醫生診斷結果判斷為「左側顏面神經麻痺」並非中風,經過藥物治療後兩個月回診時已完全恢復。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葉炳強醫師指出,上述突發性一側臉部肌肉無力,又稱〝貝氏麻痺〞,是一好發於青壯年的毛病,年發生率約10萬人有20~25人,大部份原因未明,部份為病毒,特別是帶狀疱疹病毒感染。以不同程度的一側臉部肌肉,包括額頭、眼眶周圍、臉頰、嘴角無力、舌頭味覺下降,有時伴隨耳後疼痛及對聲音敏感等症狀。顏面神經是我們腦幹所發出的頭顱神經第七條,掌管臉部肌肉為主,除了〝貝氏麻痺〞以外,有約兩成是其他原因侵犯顏面神經所引起〈如:發炎、外傷、中風、腫瘤…等〉。葉炳強醫師表示,臨床診斷上會按照病患發生的經過、症狀的特點及伴隨的毛病作判斷,並非ㄧ定要做腦部掃描。治療方面,發病一週內使用中等劑量類固醇治療1~2週,配合臉部肌肉運動,2~3個月內約8成以上的個案均獲得相當良好的恢復。部分病人需要配合抗病毒藥物,眼角膜保護措施,甚至電療等輔助方法。葉炳強醫師強調,顏面神經的恢復較緩慢,甚至在前兩星期並不會有好轉起色,但八成以上的個案會在8~12星期有良好的復原,病人應有適當的心理準備。但仍有少數病人有一些困擾的後遺症或未能完全恢復,這一部分就需要和專科醫師作進一步的討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