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

身體要健康 保養頸部很重要!

身體要健康 保養頸部很重要!#頸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頸部範圍雖小,但其中藏有重要的血脈管道,保持順暢,腦部能獲得充分的氧氣與養分,中樞神經更能順利指示身體各部位完成任務。現代生活節奏緊湊,網路發達加速處理速度,事情愈多,壓力也倍增。人體一感到壓力,交感神經就會積極運作,心跳呼吸都會加速,體溫也會升高,讓身體處於備戰狀態,好應付各種事件。經過一段時間,能量消耗甚鉅,需要休息消化儲備體力了,「副交感神經」就要接棒,但要是無法放鬆,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簡單說,一天之中當人在做事時都是「交感神經」運作的時候,休息放鬆時則是「副交感神經」。這兩種神經互相平衡,人體的代謝消化才能正常,反之,失衡就會造成身體不適。該活動的時候,「交感神經」就該正常運作,該休息的時候,就換「副交感神經」運作,如果工作完不能紓壓休息,或是睡眠後無法恢復體力,就表示主控休息的「副交感神經」已經出現問題了!鍺元素的特性鍺元素有類似遠紅外線的能量,簡單說,如同泡溫泉的效果,能使微血管擴張,順暢代謝與循環,提高身體免疫。現代醫療護理已廣泛使用,有助消炎、消除疲勞、活化細胞,慢性病患或運動傷害的復健都有實質改善的效果。遠紅外線治療儀、遠紅外線燈、遠紅外線熱敷墊等都是應用其原理設計出來的。(本文摘自/超有感助眠脖圍/大大創意)

他喉嚨痛以為是感冒 竟是頸部感染險喪命

他喉嚨痛以為是感冒 竟是頸部感染險喪命#頸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氣溫逐漸由熱轉涼,早晚溫差大,使得民眾容易出現感冒症狀,但若症狀遲遲不見好轉時,就要注意可能已經罹患深頸部感染。日前,一名47歲患有糖尿病史的葉先生,出現喉嚨痛、吞嚥困難的症狀,起初以為僅是感冒,但症狀卻日益嚴重,直到後來到醫院仔細檢查後才發現,竟然是罹患了致死率極高的深頸部感染,目前接受手術與抗生素治療後,已順利康復出院。脖子是連接身體的管道 當病毒入侵時可能造成膿瘍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許原禎醫師,葉先生的左側臉部與脖子發熱紅腫,觸摸時還會疼痛,原本他只是在家中附近的診所看病治療,但2天後症狀卻不見改善,甚至疼痛難耐,因此,前往醫院就診,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側頸部有一個巨大膿瘍,推測可能是因為長期蛀牙引起牙齒發炎化膿,造成細菌侵入頸部淋巴系統所導致。脖子是連接頭部與身體的管道,其中有肌肉、動脈、脊椎、食道、淋巴組織等,而這些肌肉血管外面包覆著一層結締組織,形成潛在的空隙,這個空隙通常是密合的,若有細菌病毒從淋巴系統侵入,會將密合的空隙撐開甚至惡化成膿瘍。蛀牙、牙齦發炎 都可能是深頸部感染的原因深頸部感染一般是由於長期蛀牙、牙齒發炎化膿或是因上呼吸道的感染,細菌藉由扁桃腺或咽喉黏膜淋巴組織侵入深頸部造成感染。許原禎醫師表示,開始患者會出現喉嚨痛、脖子腫痛、吞嚥困難等症狀,且隨著侵犯的部位不同,也會引起不一樣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感染性血栓、心內膜炎等,其中若是擴散到縱膈腔,死亡率將達8成以上。老人、糖尿病患者 為感染的高危險群在治療方面,會先給予抗生素,若24到72小時內無明顯改善或症狀持續惡化,則必須以手術清創引流將膿導引出來,必要時也會做氣管切開造口手術,讓呼吸道保持暢通,以免傷口腫脹影響呼吸。深頸部感染是一種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疾病,與一般上呼吸道疾病一樣好發於秋冬季節,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發生,但老年人、糖尿病、腎臟病和愛滋病等免疫力較差者是高危險族群。醫師提醒,民眾若有喉嚨痛、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的症狀,應留意是否持續惡化並出現頸部紅腫熱痛的情形,以免誤認為是單純的感冒而延誤治療時機。

他頸部長腫瘤 壓迫神經四肢無力

他頸部長腫瘤 壓迫神經四肢無力#頸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47歲王姓中年男性,本身從事工地工作十幾年,雖有糖尿病史,但規則服用降血糖藥物,身體無其他不適,從今年初開始,感覺肩頸部疼痛,已8個月,當時以為是因工作搬重物的關係,所以沒有特別留心。雙手突然無力 竟是頸部長腫瘤但近1個月來,雙手末端開始感到麻木及無力,右手甚至抬不起來,至臺中醫院神經內科門診求診,安排頸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有一0.8X3.6公分腫塊壓迫至脊髓,並有脊椎水腫的情形,故轉至神經外科鍾偉安醫師門診求治,診斷為脊髓腫瘤壓迫併神經病變。所幸醫師安排手術取出腫瘤,術前術後皆給予類固醇同時治療,王先生非常順利的完成手術,術後至加護病房觀察2天後轉至普通病房治療,右手肌力已恢復到4~5分,可以對抗阻力,跟正常人一樣。雙手突無力 就要有警覺 鍾偉安表示頸部脊髓是控制全身與四肢的神經,頸部脊髓一但被擠壓,就會影響四肢的靈活度,頸部脊髓受到擠壓會有以下症狀,上肢麻木無力。雙腳沉重走路雙腳感覺像被橡皮筋綁住緊緊的,不能走很輕快。手指無法做精細的動作,如扣鈕扣與寫字等。手和腳會有像被電到的感覺,尤其當脖子彎曲時,更容易引發被電到的感覺。鍾偉安表示,脊椎腫瘤發生的機率非常的低,依據之前的文獻報導,平均十萬個人才有0.3~0.4個人會發生,但頸部脊髓對於人體非常重要,平常除避免外力撞擊導致受傷外,姿勢也要正確,提醒如果有頸椎椎間盤退化或突出、頸椎腫瘤合併脊椎神經或神經根壓迫等,出現上肢麻木、雙腳走路有緊緊的感覺或手腳有被電到等情形發生,便要盡早到醫院的神經外科求診。

頸部出現不痛硬塊 小心恐是口腔癌

頸部出現不痛硬塊 小心恐是口腔癌#頸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2008年癌症登記報告,口腔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居台灣男性10大癌症第4位,過去10年的口腔癌上升率更是男性癌症之首,菸酒、檳榔是首要致癌因子,好發年齡介於40至60歲。台大頭頸腫瘤科主任柯政郁醫師表示,常有患者即使出現頸部硬塊,只因不痛,便不以為意,等到腫瘤逐漸長大,外觀明顯,才在家人或旁人的注意、關心下就醫,常已是癌症第四期(最後一期)。柯政郁解釋,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可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底、頰黏膜、齒齦、腭部、及顎骨等。另外,有些全身性癌症亦有可能轉移至口腔,包括消化道癌症、乳癌、肺癌、肝癌、攝護腺癌、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等。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所有口腔癌的90%以上。在口腔癌發生部位方面,也隨著地區不同而有不同差異。在歐美地區,以抽菸及喝酒為主要致病因子,口腔癌發生部位以舌部或口底為主;但在以嚼檳榔為主要致病因子的地區,如台灣及印度,頰黏膜所佔的比例大幅增加,在台灣約佔4- 5成,印度甚至高達8成。這可能與酒精液體較易影響舌下及口底,且舌下及口底黏膜缺乏角化保護層,穿透性較高有關;而檳榔嚼食,則須長期與頰黏膜接觸、磨擦,而易導致此部位的病變。如果在上頸部的側面,尤其是在胸鎖乳突肌(俗稱大板筋)的內側,出現兩公分長的不痛腫塊,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大約有80%的機會是來自耳鼻喉領域的轉移癌症。柯政郁提及咽癌或口咽癌有一種特性,有時原發處的腫瘤很小,可是頸部腫瘤已經很大。頸部若出現不痛的大硬塊是很嚴重的一件事情,會痛的腫瘤往往是發炎性的,比較沒有關係。至於表淺、比較小的不痛硬塊,也可以較放心,只要經過檢查,沒發現有癌症,便可追蹤檢查,腫塊只要不變大、變多,即使沒有消失,也可放心。(資料來源/柯政郁醫師提供)

緊急剎車撞傷脊椎 嚴重可致癱瘓!

緊急剎車撞傷脊椎 嚴重可致癱瘓!#頸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中一名洪姓婦人,年初搭同事便車返家,坐在後座忘了繫安全帶還往前傾跟前座同事講話,突然緊急剎車衝擊,撞上前座頭枕,再向後快速晃動,導致頸椎脊髓損傷。洪姓婦人說,當下四肢頸部頸背部一陣麻,手開始刺痛,後背部、腿部的麻退了之後,手仍持續一陣陣刺痛。所幸及時送醫,才能讓後遺症降到最低。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道杰呼籲,中樞神經無法再生,一旦受傷就會留下後遺症,春節期間搭車出遊,一定要記得繫上安全帶,避免脊髓損傷。高速行駛的車輛緊急剎車時,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乘客的頭會先往前再往後擺盪,過程中力道過大,就像鞭子一樣甩出去再往後彈,造成脖子過度彎曲或是後展。椎間盤承受不住力道而破裂,就會突出壓到脊髓,甚至頸椎骨頭的骨折,導致嚴重的脊髓傷害,如果不幸是發生在頸椎高位的脊髓損傷,往往連呼吸都有困難,嚴重的話還可能因此四肢癱瘓。 楊道杰呼籲,脊椎包含重要的脊髓與神經,一旦受傷常造成終身癱瘓,最重要的是,中樞神經不能再生,只要受到損傷就會留下後遺症,千萬不可輕忽。他提醒春節期間全家出遊,避免使用高速運行又高速停止的遊樂器材,才不會在忽快忽慢之間造成頭部嚴重擺動,引起頸椎、腰椎受傷。而且汽車後座乘客更不要忘了繫安全帶,以免造成一生的遺憾。(圖片來源: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小心!頸動脈狹窄 中風前無徵兆

小心!頸動脈狹窄 中風前無徵兆#頸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近期相繼有演藝圈及醫界人士病倒,都和心血管有關。因此豐原醫院於1月份推出顧腦月活動,每週二、四安排10位民眾進行檢測,截至28日止,共55位民眾參與,異常率達4成,神經內科黃紫英醫師表示,預防勝於治療,保養好腦部的血管,對於預防失智症也是很重要的。一位平凡的62歲家庭主婦,照顧中風失智的先生多年,本身也是醫院志工,看多了病痛殘疾,自己也深知健康的重要,不抽菸、不喝酒、身材適中、偶爾運動是她的保養方式。此次也參加了顧腦月的義診活動,包括極早期失智篩檢及頸動脈內膜厚度的檢測,檢查發現頸動脈內膜厚度異常,再次安排完整的頸動脈影像檢查及血流測定,發現右側頸動脈有60%的狹窄,左側頸動脈也有50%的狹窄,所幸在中風前即早發現,是不幸中的大幸。神經內科醫師黃紫英表示,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血管,若有狹窄,中風的機會將會增加。頸動脈狹窄通常肇因於血管的動脈硬化,可能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有關。一般而言,頸動脈狹窄並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出現,只有在較嚴重的個案可能會出現頭暈、黑矇或暫時性的肢體麻木、無力等現象,大多數的情況是在毫無預警之下,直接發生中風。在神經內科,造成失能的疾病,除了中風,最常見的就是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慢性的退化性疾病,患者初期可能有記憶力不佳,容易迷路、上當、被騙等現象,由於患者及家屬對此疾病缺乏警覺性,一般常被誤認是正常的老化,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黃紫英說,在忙碌的現代社會,大家都身不由己的被推趕著向前,有時也該刻意停下腳步,傾聽身體與心靈的聲音。曾有文獻報導,頸動脈內膜的厚度可以預測心血管疾病,如果您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是有抽菸、年紀大於65歲,建議可安排頸動脈超音波的健康檢查,以評估血管的健康狀態。豐原醫院將結合成人健檢與極早期失智篩檢,為55歲以上來院健檢的民眾,免費提供量表測試。(圖片來源:豐原醫院提供)

脊椎過度使用 「床上低頭族」好僵硬

脊椎過度使用 「床上低頭族」好僵硬#頸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你還要繼續當低頭族嗎?小心!時時刻刻都要低頭使用智慧型手機,產生的智慧病可不智慧。一名37歲方小姐每晚臨睡前都拿著智慧手機上臉書,最近半個月,脖子常轉到一定的角度就動彈不得,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楊鎮嘉表示,是頸椎過度前曲與長期固定姿勢造成的肩頸症候群,提醒開心放年假的民眾,千萬不要當「床上低頭族」,以免才開年就痠痛上身。方小姐自從幾個月前添購智慧型手機,就愛上時時刻刻接收最新資訊的感覺,臨睡前也要盯著手機至少一個小時,看看社群朋友的各種生活點滴,最近常常一覺醒來,脖子轉到固定角度就難以動彈,肩頸都很痠痛,就診才發現是不正確的姿勢引發不適,經頸部熱敷、牽引與電療改善症狀。長期固定一個姿勢,本來就容易導致肩頸僵硬,而「床上低頭族」躺靠在舒適的環境,頸椎前曲角度達45度以上,比座位上的30度多更多,不正確的姿勢持久不變,可能引發比坐姿更嚴重的症狀。楊鎮嘉建議民眾要注意姿勢,尤其不能再當「床上低頭族」。他指出,這幾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這類的3C電子產品正流行,不論學生還是上班族,人手一機手指劃個不停,個個專心當低頭族,結果很多人因為肩頸痠痛、僵硬或是手麻的「肩頸症候群」而求助復健科。楊鎮嘉強調,頸椎是很脆弱的結構,頸椎有七節,如果長期過度使用某一節,尤其是第四到第六節,久了就容易出問題,曾有30歲的病患年紀輕輕就已出現神經症狀,頸椎加速退化到要開刀的程度。楊鎮嘉建議,出現「肩頸症候群」時,可以尋求復健科幫助,藉由適當的復健治療緩和症狀,通常八成以上的患者成效都不錯。習慣在床上看電視、看書的民眾,也跟「床上低頭族」的道理一樣,記得要半小時動一動肩頸,但是注意幅度不要太大、動作不要太快,脖子往前往後活動、往左往右轉,肩膀往前往後劃圈,便可以舒緩肩頸症候群。(圖片來源: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婦人頸部出現腫塊 檢查竟是肺癌

婦人頸部出現腫塊 檢查竟是肺癌#頸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 40 來歲婦女,無意間摸到左內脖子有數顆突然變大的疼痛性腫塊而求診,並有輕微發燒情形,檢查發現左下頸部有2至3顆約2公分、痛且偏硬的腫塊,檢查鼻腔、口腔、喉嚨及其他頸部部位並無異常發現,經由電腦斷層檢查卻發現為肺癌。根據醫學研究統計,頸部惡性腫瘤多為轉移性腫瘤,其中高達 80%的原發部位,是來自耳鼻喉區域,但也有可能來自身體其他部位如肺癌、大腸癌等。造成頸部腫塊的病因很多,可以分成發炎或感染性組織、先天性囊腫、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等症狀。民眾發現頸部腫塊後會馬上就醫,大部份是因為頸部腫塊會疼痛,若是不痛,常常不以為意,等到腫塊逐漸長大才找醫生檢查,這時可能是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癌症,因而延誤治療的時機。佳里奇美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柯俊宏表示,所有疾病都應及早而積極圖為標示發現區域,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和評估,希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尤其是癌症,更要把握黃金治療期,治癒的機會將明顯增加,才能持續擁有健康而幸福快樂的人生。(資料來源:奇美電子報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