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

家長協助這4件事 改善孩童過動症

家長協助這4件事 改善孩童過動症#家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過動症的主因是熱,因此最基本的日常療法就是少吃會加重熱毒的食物,然而過動兒本來就屬熱旺易餓體質,又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飲食方面需要家長特別留心。基本上,有益過動症治療的日常療法需要家長的協助,沒有家長協助是做不到的。家長做得好,才有可能提早治癒,包括:1. 避免孩子過度沉迷智慧型手機最近的孩子從幼兒園就迷上智慧型手機,只要一拿到手機,連好動的孩子也可以專心玩上一陣子,可見手機威力多強大!手機乍看之下似乎能提升專注力,但事實恰恰相反,手機會帶給大腦過度的刺激,反而使專注力下降,更容易分心。因此家長應限制孩子每天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只有在規定的時間內才能玩手機。2. 話要說得淺顯易懂對容易分心的孩子更要用心溝通,盡量把話講得淺顯易懂,不要說得太複雜,一次講太多東西會讓孩子聽得很吃力。3. 和孩子一起訂規則對過動兒而言,制定一日計畫並遵照計畫執行是很有幫助的。訂規則時必須讓孩子一起參與,且要傾聽孩子的意見。例如制定「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上學→回家洗手做功課」的一日生活秩序,並鼓勵孩子照著做,如此一來將有助於控制孩子的過動行為。4. 讓孩子多做能消耗熱的運動世界級游泳好手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也有過動症,他的父母為了幫助他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讓他學游泳,沒想到這個決定不但有助於治療過動症,還挖掘出菲爾普斯潛藏的運動才能。由於過動兒的熱很旺盛,像游泳這樣能降溫的運動就很有幫助。雖然任何運動只要流汗就能使熱發散,但對過動兒來說,他們更適合四肢向外伸展的運動。如果是肌力訓練等需要將四肢向軀幹拉回的運動,效果就沒那麼好。最好選擇如同游泳般,能散熱又能接觸水的運動。(中醫師教你排熱治病:簡單5招調整飲食、清熱解毒,改善三高、過敏、不孕及過動症等疾病,2週讓你煥然一新!/聯經出版公司 )

家長如何發現孩子有弱視?

家長如何發現孩子有弱視?#家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所謂「弱視」,是指視覺系統在兒童時期沒有得到良好發育的階段性結果,若在後續不加以正確治療,成年後通常無法再進一步補救、矯正視力。弱視有其醫學上嚴格的定義,一般單純由近視、散光所造成的裸視表現不佳並不符合弱視的條件,必須排除已知的屈光或視覺光學途徑問題,才能最終診斷為弱視。簡單說來,只要用鏡片能矯正為正常視力的狀況,都不算弱視,另外可由其他明確疾患解釋的視力問題(如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也不能直接診斷為弱視。兒童弱視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眼球屈光不正,亦即散光、遠視、近視或兩眼不等視等問題,在醫學上稱為屈光性弱視(RefractiveAmblyopia),通常發生在遠視一百度以上、散光兩百度以上、高度近視五百度以上、或雙眼有顯著視差的患者。如果兩眼度數相近,則常發生雙眼弱視;若兩眼之間存有顯著視差(度數差異),則容易導致度數較高的眼睛發生單眼弱視。另一個造成兒童弱視的重要因素就是「斜視」(眼位不正),像是大家最熟知的「鬥雞眼」,即為內斜視;而俗稱的「脫窗」就是指外斜視,都有可能是兒童弱視的原因之一。臨床眼科醫學常將斜視與弱視相提並論,統稱為「斜弱視」,足以說明兩者之間關係非常密切。此外,其他眼疾也可能導致弱視,例如先天性的白內障(Congenital Cataract)、先天性眼瞼下垂(Congenital Ptosis)、眼球震顫(Nystagmus)等疾病,都可能透過遮蔽或影響眼球定位對焦,而造成弱視的結果,需要由眼科醫師詳細檢查才能找到病因加以治療。家長該如何發現孩子有弱視?嚴重弱視的孩子常會有歪頭、斜眼、容易跌倒、運動學習能力較差的問題,但大多數弱視的孩子卻不會表現任何容易察覺的症狀,往往需要經由基本的視力檢查才能被篩檢出來。然而孩子通常要三歲以後比較能夠配合完成視力檢查,在還無法比出視力之前,幼兒也可以先接受驗光、眼位及眼部結構檢查,提早篩檢出可能造成弱視的風險因素。建議最遲到4歲以前就應該到眼科接受診察,一旦發現疑似弱視,就要密集回診追蹤。先天弱視雖然無法預防,但可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有弱視家族病史的爸爸媽媽,更應格外注意孩子是否有弱視問題。屈光性弱視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戴上眼鏡矯正進行視覺刺激,若兩眼存有顯著不等視,可能還需要適度遮蔽好眼,訓練劣眼以提升視力,因屈光不正所導致弱視者通常仍需先行正確配鏡矯正後再合併遮眼刺激弱眼,才能得到理想的治療成效;斜視者除了配鏡,也應以手術(包括肉毒桿菌素肌肉注射療法)矯正;其他疾病所導致的續發性弱視問題(如白內障及眼瞼下垂等)則需借助白內障手術或眼瞼整型手術來去除遮蔽因素進而改善視力。(本文摘自/贏在起跑點!眼科名醫教你打造兒童優視力:搶救孩子視力健康,徹底破解錯誤眼科觀念/出色文化)

誤食硬幣!家長如何應對處理?

誤食硬幣!家長如何應對處理?#家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人體發生異物哽塞的時候,會自然做出咳嗽的動作,希望能夠排出異物來暢通呼吸道。如果有人用餐當中,頻頻咳嗽並表示噎到時,因為他還能說話和咳嗽,表示呼吸道尚未完全阻塞,這時候只要觀察並鼓勵他繼續咳嗽、好好咳嗽,努力將異物咳出即可。不要試圖用拍背或給水的方式,這樣不但無效,反而可能讓異物向下跑,甚至完全堵塞住呼吸道。一名2歲陳姓男童在家玩時,母親突然聽到兒子不斷發出「嘔、嘔」聲音,嚇得用手試圖要將兒子誤吞的硬幣挖出來,不料越挖硬幣越往下滑,眼見狀況不妙緊急將兒子送到急診求救,好在醫師立即用胃鏡取出一元硬幣,結束這場驚魂記。幼童誤吞異物 大人勿硬挖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何明印醫師表示:幼童因口腔期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舌頭得到本能的滿足,常將硬幣、玩具、甚至是扁的電池誤放嘴巴,導致誤吞異物。誤吞異物產生的症狀包括咽喉痛、胸腹部疼痛、吞嚥困難疼痛、噁心,甚至有吐血、解黑便或消化道出血等,嚴重的話可能引起消化道破裂而導致腹膜炎,不可不慎。異物卡在食道上,容易造成食道破裂與膿瘍,加上在頸部位置的食道,處理異物上較複雜與危險,若是跑到氣管更嚴重,有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異物哽塞6分鐘 恐造成腦損或腦死當發生異物哽塞致呼吸停止時,腦部將得不到需求的氧氣,而當腦部缺氧約4到6分鐘後,將造成腦損傷、腦死甚至死亡發生。因此這短短4到6分鐘,就是救命的黃金時間,需要好好把握。通常人吃東西會經由喉嚨到食道再到腸胃等部位,主要是會厭會自動將氣管關閉,避免東西掉錯地方,此時家長狂挖異物,恐導致異物塞住氣管,造成更危險的情形發生。

家長學習道歉的藝術 做下一代的榜樣

家長學習道歉的藝術 做下一代的榜樣#家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怎樣教孩子道歉最好呢?」我對一群心理治療師提出這個問題時,他們一致給出同樣的答案:「大人應該以身作則,示範他們希望孩子學習的行為。」如果你該真心向孩子道歉時沒那樣做,孩子們又為何應該那樣對你呢?家長應學習道歉 做孩子的榜樣孩子每天耳濡目染,有樣學樣,因此以身作則確實是個好主意。但是,有些家長不願向孩子道歉,因為他們覺得那樣做有損身為家長的權威,使他們顯得軟弱無能、優柔寡斷。然而,在這個在乎公平及實事求是的世界裡,那樣做反而更能展現出堅強的一面,讓孩子看到家長能在無損格調下坦承錯誤。事實上,道歉的能力是我們可以賦予孩子最好的才能。當家長死不認錯的行徑破壞了孩子認知的事實時,孩子心中強烈的正義感會覺得無所適從。我想在教導孩子道歉方面,為成年人額外提出一點建議。那就是:學習說「謝謝你的道歉」,然後就此打住。這個建議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常反射性地把道歉當成進一步解說的開場白。接受孩子的道歉 避免混亂孩子價值觀有些大人否定孩子道歉的方式,令人匪夷所思。朋友的孩子讀小學四年級,每次有學生調皮搗蛋時,老師總是擺出同樣的「臉色」,學生道歉後,她總是回應:「你要是真心悔改,就不會做出那種事了。」。她的不滿臉色使孩子看了馬上道歉,承認缺失,但她又當場否定孩子的道歉。朋友的女兒當然不是唯一對老師做法感到困惑的孩子,但老師的回應卻完全抹煞了道歉及接受道歉的意義。當然,有時候可能需要進一步討論,但沒必要馬上把孩子念一頓、否定他們的道歉,不然他們可能會覺得:「那道歉有什麼意義?」(本文摘自/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究竟出版)

遲緩卻沒發現?家長對兒童發展認知不足

遲緩卻沒發現?家長對兒童發展認知不足#家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安安的父母工作忙碌,從小由奶奶帶大,小時候會跑會跳也會自己玩玩具,直到上了幼稚園發現課程跟不上、遊戲課及體能課總是慢半拍也做不好,後來越來越沒自信,甚至開始討厭上學,聽了幼稚園老師建議才至復健科做發展評估檢查,職能治療師利用標準化的評估工具為安安施測,發現安安可能是發展遲緩兒童。每百人就有8個發展遲緩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陳仕芸職能治療師表示,像安安這樣有發展遲緩障礙的孩子很多,根據國內外的統計每100個學齡前兒童就有6到8名可能是發展遲緩障礙的兒童。她解釋,兒童隨著年齡增長,所具備的能力會越來越多,相對的生理年齡通常也會有符合的「發展年齡」,例如常聽見的「七坐八爬」,指的意思就是七個月大的嬰兒會發展出坐的能力、而八個月大的嬰兒就會爬了。當實際年齡到了而能力卻未有相對應的發展,可能就是有發展遲緩障礙的問題,以前面例子來說也許就是到了一歲還不能夠肚子貼地爬行。遺傳、感染導致 3歲前療育佳陳仕芸說,發展遲緩的原因可能是天生遺傳、感染、早產等,也有可能因為後天環境刺激、教育等因素造成。像安安一樣直到上幼稚園才被老師發現轉介的孩子很多,對孩童的發展能力沒有概念,常是臨床上看到延誤就醫的原因:或許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會跑來跑去,卻不曉得或許這個年紀已經要會單腳跳好幾下了;也是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夠自己將形狀放進正確的凹槽,卻不知道這個年紀可能已經可以拼六片拼圖了。國內規定的早期療育年齡為6歲以下,最佳的療效期則為3歲以下,家長需要提供孩子適當的環境、足夠的刺激,更要掌握孩子的發展才能及早發現及早介入。簡單的發展量表在寶寶手冊中或網路上都有資訊,當有異常時建議家長儘快帶兒童至醫療院所做進一步評估檢查,及早介入以減少孩童往後生活上發生障礙的機會。

爸媽注意!8種場合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爸媽注意!8種場合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家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適合對話的時間」並非固定制式的,孩子到底是希望別人能好好聽自己說話, 還是想要一個人靜一靜,或是希望有人可以安慰他,其實只要帶著關心察看孩子就會知道了。「怎麼樣的對話時間才是適當的呢?」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有時只說一句話就可以簡潔的解決,有的時候要講好幾個小時才行。重點是,要完全集中,專心地對話。抓對「時機」對話,就不會被侷限在時間層面上。當然,挑時機也要看那個人的狀況,還有事情的發展,以及對話雙方的關係。雖然是跟同一個人說話,但是若在不適當的狀況中講,對方可能不會接受,甚至強烈反彈,情緒也受到傷害。也就是說, 一切都要從「體貼對方的心」為出發點。1)逼近考試日子的時候/不管重不重要,只要一講到「考試」相關的話,孩子就會神經緊繃。考試日期逼近時,盡量不要提及考試的事情比較好。「這次考試會左右你的人生。」「如果考不好,你就要自己負責喔。」「你這麼努力讀書,真擔心你能不能考得好。」這些都是對孩子百害而無一益的話。2)考試結果出來的時候/如果父母不滿意考試的結果,那麼孩子自己應該也是不怎麼滿意的。如果因為他們看似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就覺得一肚子氣,這樣是不行的。無論如何,對於考試結果最敏感的並不是父母,而是應試者本人。可以這樣告訴孩子:「雖然這次分數不怎麼令人滿意,但是考試已經結束了, 就暫且忘記考試的事吧。已經不能改變的事情,就拋在腦後,下次再表現得更好就好了。」3)學期剛要開始時/過去的事情都忘掉,重新開始吧,要給予孩子希望。「對於昨天不滿意,想要改變的話,只要下定決心,今天就能夠變得完全不一樣。所以要想著:『從今天開始我要好好表現。』而不是:『以前就已經全都搞砸了啊,現在要怎麼改變?』要發自內心這樣告訴自己:『從今天起,我是全新的人了。』『我已經是不一樣的人了。』」4)星期日晚上/就算整個周末都在玩,星期日的晚上還是最需要安穩地睡覺,準備迎接新的一周。「帶著平穩的心情睡覺,明天開始要努力度過。上個星期沒做到的事情,這個星期再補強就好了,認真做這個星期應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肯定孩子,讓他懷抱著期待。5)星期四晚上/如果還有這個星期無法完成的事情,也要給他希望,告訴他「還有時間」。「還有三天,不要急躁,一個個整理看看吧。如果都做完了,可以想想看周末有沒有想特別做的事情喔。」6)早晨時應該避免的主題/不應該又提到前一天晚上孩子犯的錯誤,或者說「今天晚上回來,你給我等著瞧」,這種話會留在心中,影響一整天的情緒。像這樣令人內心惆悵、悲傷、憂鬱、擔心的話,應該要避免。7)睡前應該要避免的主題/今天發生的壞事情、討厭的事、太可怕或者充滿暴力的話最好不要說,因為會影響睡眠品質。8)在用餐時間應該要避免的話題/不要講和減肥或體重相關的事情。連在飯桌前都有罪惡感的話,孩子就會乾脆不吃飯了。不管是好事或壞事,吃飯時說話聲音不要太大,也不要說出讓人驚嚇的話。(本文摘自/跟青春期孩子如何對話?/大是文化出版)

硬要醫師開薄荷醇!恐龍家長滿街跑 超傷寶寶健康

硬要醫師開薄荷醇!恐龍家長滿街跑 超傷寶寶健康#家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未滿兩歲的寶寶,如果胃脹氣,眾多家長則會心急如焚,趕赴小兒科讓醫師檢查,甚至要求開立含有薄荷醇成分的外用擦劑,好能塗抹在孩子的腹部、鼻前等部位,讓寶寶於脹氣哭鬧之時,能就此停歇,但事實上,此時寶寶不哭不鬧,並非脹氣問題解決,而是薄荷能抑制中樞神經,彷彿成人吃下鎮定劑一般,頓時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然而,寶寶就此因薄荷醇不哭了、不鬧了,恐怕會引起呼吸困難,甚至是嬰幼兒癲癇!明文規定 禁止兩歲以下兒童用薄荷醇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規定,薄荷醇其實是遭禁止使用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此外,早已有許多案例,全都指向嬰幼兒倘使用薄荷醇,極容易產生不良反應,然而,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葉勝雄觀察,不少家長還是對薄荷醇能消寶寶脹氣的錯誤迷思,深信不疑。不開薄荷醇 家長就翻臉葉勝雄直言,過去在門診上,家長只要遇到孩子胃脹氣,就非得要跟醫師索取含薄荷醇的擦劑使用,他說,嬰兒腹壁肌較為柔軟,吃入的氣體本身就容易使肚子脹大,所以絕大多數的嬰兒脹氣,都是正常現象,「這個觀念即使跟家長說了老半天,通常還是不會聽,家長一定要拿薄荷擦劑才甘願,」葉勝雄無奈地說。他接著說,如果不開薄荷擦劑,隔天小孩若持續脹氣哭鬧,家長反而會認為醫師沒仔細看診,不用心,為了給個「交代」,不少醫生只好開薄荷擦劑給予使用,但是兩歲小孩其實真的不建議使用薄荷醇,小孩即便在塗抹後真的不哭不鬧,並非脹氣改善,「而是中樞神經遭到抑制使然。」別再深信不疑 薄荷醇對胃脹氣無效台灣兒科醫學會的資料也指出,嬰幼兒使用薄荷醇能治療腹脹,並沒有任何研究能夠證實,反而有多起使用後出現不良反應的案例,例如呼吸停止、意識障礙,蠶豆症嬰幼兒,薄荷醇更是碰都碰不得!醫師提醒,嬰幼兒脹氣,最有效的處理方式是成人的好好安撫,若長期不明腹脹,或是有吐奶的症狀,則須找醫師診斷,提供較為專業的意見。也因此,若下次嬰幼兒再有腹脹問題,切記!請勿再擦含薄荷醇藥膏擦劑,以免傷及孩子健康。

胖父母養出肥小孩的機率高5倍

胖父母養出肥小孩的機率高5倍#家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現在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只有大人,連小孩也都一樣,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顯示,台灣肥胖人口比例正逐年增加中。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陳欣勵表示,若青少年時期仍然肥胖,長大後有80%機率仍舊肥胖,不只受到代謝症候群的威脅,更容易養出肥胖的下一代。代謝症候群,指的就是腰圍過大,超過標準女80公分男90公分的民眾,若是罹患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腦中風以及心臟病的機率比常人高出多倍。家長的肥胖問題與孩童息息相關會造成兒童肥胖,最主要的問題來自於家庭,開業減重蕭敦仁醫師表示,兒童肥胖因原因除了遺傳外,有6成因素是來自於環境,因為大人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小孩對食物的喜好,就有國外的研究資料顯示,家中若有一位家長屬於肥胖者的話,孩童肥胖機率近2倍,不僅如此,若是兩位家長都肥胖者,孩童肥胖機率就會高達5倍。孩童肥胖恐導致5種影響此外,蕭敦仁醫師更指出5點孩童肥胖所造成的影響,已不單單只有外在,對於身體方面,其實問題也很多,所以,提醒各位家長若是孩童在國小一年級時,BMI指數仍處於異常的狀況下,建議至醫院檢查,以避免肥胖問題,困擾孩子們的一生:1)骨骼異常/髖關節較易脫位、脛骨彎曲。2)女童月經異常/因為初經與體脂間成正比,若是過多可能小於10歲就會提早來。3)肺功能障礙/容易出現氣喘、換氣不足等現象。4)假性腦瘤/有15%的患者小於20歲,其中又有90%為肥胖者。5)社交/給人懶惰、邋遢、骯髒、醜、笨拙、不能信任的印象。最後,預防勝於治療,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養成良好習慣,在食方面攝取要均衡,避免食用過多的糖分,另外,在行為上除了要告訴腦袋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行,以避免分量攝取過多外,更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因為保持身材的最佳辦法,運動是個很重要的觀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