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刀

打球聽到啪聲斷裂 該開刀還是復健?

打球聽到啪聲斷裂 該開刀還是復健?#開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年近40歲的吳姓上班族利用假日與老同學們相約打籃球,在將對手蓋了一記火鍋之後,腳一著地便聽到斷裂聲,緊接著吳男就痛到無法站立。至骨科求診,在醫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右膝「前十字韌帶斷裂」。通常在受傷初期(急性期),由於關節內血腫的關係,膝關節會腫脹及疼痛。此時期以消腫止痛為主,除了一般常說的PRICE (Protection保護、Rest休息、Ice冰敷消腫、Compression壓迫消腫、Elevation抬高消腫)之外,尚需配合消炎止痛藥物及枴杖的使用,嚴重腫脹時,甚至需要抽取關節內淤血,以減輕關節內壓力。十字韌帶受傷 常發生在突然外力十字韌帶是膝關節中最大、最重要的韌帶,負責維持關節的穩定。常發生在運動傷害、摩托車車禍和摔傷,假日揪打籃球、排球、羽毛球、足球、網球、橄欖球、曲棍球、舞蹈、體操等,都是容易因為激烈運動而拉斷十字韌帶,其中以籃球為最常發生。國軍台中總醫院骨科陳建甫醫師(目前支援南投醫院)表示,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機轉常是一個突然外力加諸於膝關節而致產生膝外翻、跳躍、急停、轉身、瞬間改變方向、著地不當、或過度伸直的扭轉,而導致膝關節內的前十字韌帶斷裂。接受韌帶重建可幫助病患再恢復從事劇烈運動,且可延後關節退化的時間。無論是否開刀 都要復健若沒有進行手術的患者,在一、兩個月之急性期過後,膝部腫脹會逐漸消退,走路也逐漸恢復正常。但是病人會發現膝關節鬆鬆的、前後搖晃,上下樓梯會明顯的有膝蓋跑掉的感覺,且會恐懼跑或跳,大腿肌肉也出現萎縮的情形。如果膝關節長期處在不穩定的狀況,高達九成的人可能會接續傷到半月板;若時間更久,則有超過八成的人軟骨磨損,提早出現膝關節退化。嚴重的前十字韌帶斷裂,將使許多運動員無法再接受訓練或上場比賽。前十字韌帶斷裂的患者在透過膝關節鏡進行重建手術,可以恢復不錯的膝關節穩定度,且傷口小,術後恢復快,在持續接受復健後可漸進的從事運動相關活動,恢復運動能力。復健可提早到受傷或是手術隔天就開始,大大減少十字韌帶斷裂產生的後遺症。陳建甫醫師提醒在運動前暖身、拉筋要確實,有助於肌肉彈性、運動戴護具;平時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以保持肌肉強度;劇烈運動時應避免不必要的衝撞等以預防十字韌帶等運動傷害之發生。

結石體質未回診反覆發作 熟男苦難言

結石體質未回診反覆發作 熟男苦難言#開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0歲的林伯(化名),年輕時就知道自己屬於結石體質,這一、二十年來,已經動過數次腎結石手術,包括體外震波、經皮穿刺手術、硬式輸卵管手術等治療方式皆已嘗試過;且林伯因為工作關係,長期居住國外,無法定期回診追蹤導致腎結石反覆發作。最近林伯剛回國後不久,身體出現血尿合併腰痛的情形,讓他意識到可能又是腎結石作怪,經回診檢查發現已經是中度腎水腫,讓林伯驚訝萬分。收治該患者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邱鴻傑主任表示,經詢問病史後得知,患者本身有結石體質,再加上久坐辦公室、平日愛以茶取代喝水,因此造成腎結石反覆發作。邱鴻傑主任說明:「易結石體質、水喝太少、飲食太重口味、愛喝茶或咖啡等高草酸飲料,且回診不定時等,都容易導致結石反覆發作。」有結石別輕忽 提早處理風險少邱鴻傑主任從臨床上觀察到,大多數的患者,都是等症狀出現才急著處理,「很多人以為結石無關緊要,其實若是感染性結石,很有可能演變為敗血症而恐危及生命的。」邱鴻傑主任指出,當症狀出現時,結石通常已經塞住且造成腎功能傷害,即使不危及生命,也可能影響日後腎臟功能,這時再做緊急治療,付出的風險成本會更高。「一般建議,腎結石若大於0.5公分以上就要考慮處理,否則若從腎臟掉出後容易卡在輸尿管。」此外,若有反覆性感染情況發生,甚至有血尿、評估有影響腎功能的可能,都建議要及早處理。吸石清雷射手術 無傷口隔天可出院邱鴻傑主任說,當預期結石將來會產生症狀時,通常建議要及早做預防性處理,臨床最基本處理方式為體外震波手術,但大於2公分以上的結石一般很難一次處理完畢,清除率為7~8成,若是位於腎下盞的結石則只有5成的清除率。傳統硬式輸尿管鏡手術又有角度的限制,無法深入腎臟取石;因此對於石頭過大、或以震波碎石效果不佳時,會考慮以經皮穿腎取石術,但此手術動刀有出血風險,術後需住院5~7天,一般來說是不得已的治療方式。所幸近年來有軟式輸尿管鏡搭配吸石清雷射手術,可取代部分經皮穿腎手術。藉由具專利技術的清石導管從尿道經輸尿管深入腎臟,再藉高階軟式輸尿道內視鏡看結石狀況,內視鏡可隨意轉彎高達270度,手術治療零死角;後續再以雷射擊碎結石,利用手術內的負壓裝置使導管產生吸力,吸除部分結石,整體過程無需從腎臟穿刺,大幅降低腎臟出血及手術對於身體的傷害。「吸石清雷射最大特色在其無創無傷口、安全性高,患者術後隔天就能出院,不僅身上沒傷口,復原更是快速。」特別適合如2.5公分以上大結石、做過多次體外震波碎石術仍無法有效排石及結石不易排出的「腎下盞結石」的三大族群患者。邱鴻傑主任提醒,有結石體質的民眾,要降低誘發結石發作的因素,平時應避免重口味飲食,每天至少飲水2000cc並規律運動;但更重要的是,須定時回診,在結石還小顆時及早處理,減少日後腎結石復發的不適與手術風險。

擔心開刀住院 水電工滿腹結石不就醫

擔心開刀住院 水電工滿腹結石不就醫#開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5歲的水電工阿明,平日工作場所悶熱,再加上工地難休息,飲食喝水都不正常,總是忍到下班後,呼朋引伴到熱炒店大口暢飲啤酒。三年前,阿明在健康檢查時發現體內有數顆大小不一的腎結石,當時曾以體外震波手術治療,但效果不佳;醫師建議再採經皮腎穿刺手術取石,但礙於住院天數多,怕影響工作而拖著。前一陣子,在工地埋頭接電的阿明,突然腹痛如絞,站不起身,旁人趕緊送醫,才知道是腎結石復發;經醫師建議,採用最新的吸石清雷射手術,輕鬆無痛,手術完隔天就可出院,也解決了阿明工作上的燃眉之急。」放任不管 當心小結石變成大麻煩淡水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曾仁澍醫師提及,門診中有許多個案都與阿明的想法類似,「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壯年病患,原本就已知有結石,或曾經做過體外震波手術但效果不好,於是放著不管,幾年後小結石又長大,處理起來也更麻煩。」曾仁澍醫師補充,的確許多人仍對腎結石的治療有刻板印象,怕痛、怕大量出血、怕感染,傳統手術復原期長,更怕影響工作。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腎結石的治療也有另一個新選擇:軟式輸尿管內視鏡手術,採內視鏡透過自然孔進入腎臟,不用另開傷口,除了安全性高,亦可大幅降低手術出血,且復原快速,術後即可正常工作,對於生活影響較小。若搭配吸石清輸尿管內鞘,更可降低感染風險、減少碎石殘留。在結石的治療上,實為一大進步。新型雷射手術 可加強清除碎石曾仁澍醫師指出,近幾年雷射功能一直進步,功率也愈來愈強,已經成為治療腎結石的主流。例如吸石清雷射手術,即是使用高階軟式輸尿管內視鏡透過特殊設計的導管經由尿道進入體內,內視鏡可隨意轉彎高達270度,到達腎臟的各個死角,再以雷射擊碎結石,專利設計的導管鞘可發揮類似吸塵器的效用,將碎石粉末吸出體外。曾仁澍醫師補充,「這種新型雷射手術,利用吸石清技術,可一邊打擊碎石、一邊將碎石吸乾淨,不但手術過程視野清晰,像細砂般的小石頭也不會殘留在腎臟裡。」否則,殘餘的碎石越多,越有可能隨著時間長成新的大結石。這種雷射手術尤其對於體積較大(超過2.5公分以上)、做過體外震波碎石術仍無法有效排石、或是結石不易排出的「腎下盞結石」等高結石復發風險、且年紀較大或併有其他慢性疾病的病患幫助更大,不啻為一大福音。曾仁澍醫師分享,據歐洲泌尿科醫學會對腎結石的預防建議,水份的補充是必要的,每日須達2500-3000CC,排尿量甚至要達2000CC(等於每天至少要上5-6次廁所);飲食宜清淡,儘量食用高纖維蔬果,減少鹽份的攝取,動物性蛋白質更要減少。曾仁澍醫師也提醒,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若有多餘水分流失也要即時補充,才是預防腎結石的不二法門。

這些人適合SBRT 消除肺癌免開刀

這些人適合SBRT 消除肺癌免開刀#開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82歲女性患者,因健康檢查發現右肺腫瘤大小2.5公分且無淋巴結轉移,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肺癌,由於患者年事已高,且病人及家屬皆無開刀意願,尋求多科諮詢後,最終選擇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林伯儒醫師進行治療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SBRT)。每天進行1次治療,一週內共5次,完成短療程放射線治療後效果良好,腫瘤已消除,目前持續追蹤一年無復發情形。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 主要針對體積較小的腫瘤林伯儒醫師表示,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SBRT)主要針對體積較小的腫瘤,每次施以高劑量放射線照射,藉由精準病灶定位搭配呼吸調控技術,有效破壞癌細胞,同時避免傷害周圍正常組織,提高治療效果。使用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技術,總療程僅需3~6次照射次數,毋須手術與麻醉,相較過去傳統放射線治療動輒三四十次的療程,除了療效更好之外,還大大縮短每日往返醫院的舟車勞頓,減輕患者身心壓力,讓病患享有更佳的生活品質。兩種適應症患者 健保有給付據研究指出,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SBRT)對於原發性早期肺癌(第一期與第二期)及肝膽單一病灶之惡性腫瘤治療效果佳,目前符合下述兩種適應症的患者,皆可享有健保給付:1) 原發性早期肺部惡性腫瘤,病灶最大徑小於等於5公分,無淋巴轉移,且日常體能狀態評分標準為中上等級(ECOG status≦2 或 KPS≧70)。2) 原發性肝膽單一病灶,病灶最大徑小於5公分,肝功能評分標準為Child-Pugh A至B級,日常體能狀態評分標準為中上等級(ECOG status≦2 或 KPS≧70),且無法接受手術切除、血管栓塞治療及電燒灼治療者。 林伯儒醫師指出,任何治療皆須經由專業醫師評估,針對不同病灶給予妥適的治療照護,對於高齡者、心肺功能不佳、或合併其他內科疾病而有麻醉高風險患者,甚或對手術治療意願不高的早期肺癌及肝癌患者,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可成為另一種替代治療選擇。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 讓腎結石可不開刀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 讓腎結石可不開刀#開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無塵衣穿脫不方便,造成平常在無塵室工作的42歲蔡先生,上班時很少喝水,且養成憋尿習慣。某日早上起床後突然右腰劇烈疼痛及血尿,就醫安排X光及超音波檢查為右側腎結石,約1公分。經過體外震波碎石治療後,雖腰痛及血尿症狀較改善,但追蹤X光仍有殘存結石,於是接受自費的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術後隔天出院。結石大於0.5公分 需積極處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泌尿部葉亭均醫師表示,腎臟結石的處理方式主要取決於結石的大小及結石所在位置。若結石小於0.5公分,一般不需要處理,只要多喝水,結石多會自行排出。但若結石大於0.5公分,則需要積極處理。目前處理腎臟結石主要為「體外震波碎石」及「經皮腎造廔取石」二種方式。「體外震波碎石」的優點雖然較無侵入性、無傷口,但結石的廓清率不高,往往需要多次碎石,尤其是在下端腎盞的結石,由於角度不佳的關係,更是難以排出;而「經皮腎造廔取石」需要住院在全身麻醉下執行,它的做法是從皮下打一個隧道到腎臟將結石打碎取出,出血風險高、傷口疼痛、術後恢復較慢,病人需住院觀察幾天,但是全身麻醉對於年紀大或是心肺功能不佳的病人來說,手術風險極高,對於長期使用抗凝血劑的患者也不適合。軟式輸尿管鏡碎石 無傷口低疼痛感由於內視鏡及雷射光纖科技的進步,「軟式輸尿管鏡碎石」已成為治療腎結石的新利器。軟式輸尿管鏡前端可以彎曲180~270度,從尿道口進入,經過膀胱、輸尿管到腎臟腎盂,可以靈活地轉彎抵達腎臟各個角落,搭配直徑200微米的「極細鈥雷射光纖」將結石擊碎成粉末排出。整個過程無傷口,疼痛感不多、恢復快,病人通常術後隔天即可出院,大幅提升結石病人的滿意度。良好習慣 預防結石1.)多喝水2.)多運動3.)避免攝取高蛋白4.)避免攝取太鹹的食物5.)不憋尿目前治療腎結石的技術已相當多元且成熟,結石病人經醫師詳細評估病情後,可與醫師一起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脊髓損傷傷友,依然可自我照護

脊髓損傷傷友,依然可自我照護#開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透過專業物理治療師及護理師,不斷推廣復健新觀念及最新的脊椎手術新知,增進傷友及家人長期照護的知能。脊椎內視鏡手術是治療腰椎症狀的新趨勢護理部主任陳孟春說明指出「脊椎內視鏡手術」是以微創切口,椎間盤安全三角區、椎間孔內外、椎間盤纖維環之外,清除突出或脫垂髓核和增生骨質,解除對神經根壓力,消除對神經壓迫造成症狀。其優點包括,手術創傷小、手術出血少、恢復快、療效滿意、瘢痕小、外形美觀、住院天數短及復發易補救等,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及椎間盤源性腰腿痛等症狀的治療新趨勢。腰椎損傷透過復健,依然可以重回職場徐佩萱組長及吳培瑜物理治療師分別表示,脊髓損傷的病例有三分之二位於20~49歲,發病率以 20~29歲為最高。目前脊髓損傷人數每年約新增1,000~1,200名案例。對於脊髓損傷者而言,重返職場代表重回生產力的生活,可減輕家人的心理壓力與經濟負擔。由於依統計脊髓損傷多發生於青壯年,因此讓患者脊髓損傷後術後,應儘早復健、居家日常運動、訓練肌肉力量,可以恢復最大身體功能、獨立生活,甚至近可能重返職場。 透過分享脊髓損傷傷友再重回職場的影片,藉此給予傷友們正能量,鼓勵他們別輕易放棄。同時籲請社會大眾一起加入守護脊椎的行列,保護脊椎的健康很重要!

新式「螺旋型互鎖式鋼板」,縮短鎖骨骨折之病程

新式「螺旋型互鎖式鋼板」,縮短鎖骨骨折之病程#開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鎖骨位於前胸上端,為頸、胸兩部的分界,是上肢與軀幹間重要的骨性聯繫,如同起重機的手臂,具有維持上肢提重的重要功能。鎖骨常因肩膀受到撞擊而發生骨折。骨折時上肢會失去提重物的重要功能。鎖骨骨折佔所有骨折的4%,佔肩部骨折的45%,而鎖骨中段位移性骨折佔鎖骨骨折的82%。對於鎖骨中段位移性骨折,早期只能利用「三角巾或是八字肩帶」進行保守治療,不但癒合機率常低於50%;且需長達7-8個月的癒合等待。對病人與醫師是莫大的折磨。郭綜合醫院骨科主任 吳國禎 醫師表示,後來發明了以「直型鋼板」固定骨折的方式,並立刻被用於鎖骨中段位移性骨折治療,癒合時間縮短至4-5個月,且癒合機率提高到80%以上,病人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但鎖骨為S狀彎曲的細長骨,直型鋼板很難伏貼來固定骨折,且鎖骨因解剖構造,近端骨段會被頸部肌肉向上牽引而位移,遠端骨段則會被上肢向下牽引而位移,這使得直型鋼板固定骨折常有失敗的問題。為了解決直型鋼板固定骨折常有位移的失敗問題,醫界發明了「骨髓內諾式釘」。當近端骨段被頸部肌肉向上牽引時,可透過髓內諾式釘將遠端骨段一起向上牽引;當遠端骨段被上肢向下牽引時,可透過髓內諾式釘將近端骨段一起向下牽引,避免骨折處脫位。因此諾式釘的發明,使得骨折癒合機率提高到95%,癒合時間縮短至3-4個月,病人生活品質再次獲得改善。但諾式釘使用一段時間後,醫界發現諾式釘雖解決上下位移失敗的問題,但仍存在因左右位移而失敗的問題。隨著不斷努力,研發出可以解決以往治療問題的「解剖螺旋型互鎖式鋼板」。首先鋼板呈现S型,完全符合鎖骨解剖構造,提高固定效果。其次採用最新互鎖設計,鋼板螺孔具有螺纹,螺丝帽亦有螺纹,當互鎖之後即似—體成型,固定骨折的強度比傳统鋼板提高4倍。更重要的是,此片鋼板呈现近九十度的旋轉,此項設計加上互鎖功能,使得這片鋼板可抵抗骨折上下、左右、前後位移的力量。過去2年引進「解剖螺旋型互鎖式鋼板」,已治癒近60位病友。所有骨折於2-3個月癒合。手術後1週可寫字,使用電腦、手機;1個月可肩關節復健,輕度工作;2個月可練習回到正常生活與職場;3個月可正常生活與工作。病人的生活品質再次獲得改善。

益生菌研究 解開自閉症調控之謎

益生菌研究 解開自閉症調控之謎#開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自閉症人數逐年攀升,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自閉症者的人口數在2016年共有13,476人,是國內各障礙類別中人口數增加最快的族群。由於自閉症無法經由開刀或吃藥治癒,過去多採用早期療育方法來減輕病童的發展障礙,但對於情緒管理跟認知障礙的幫助仍有限。自閉症與腸道菌的關聯陽明大學益生菌研究中心主任蔡英傑教授表示,腸道如同人體中的第二個大腦,某些益生菌進入腸道後可以改變大腦激素的分泌,對於神經心理相關的疾病有著顯著的影響,讓自閉症或類憂鬱症狀得到緩解。陽明大學益生菌研究中心劉燕雯博士指出,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大數據分析的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在成年後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機率較全人口平均值高出甚多,由於臨床上自閉症患者有相當高的比例伴隨著腸道不適的症狀,使用特定益生菌可能可以藉由改善腸道發炎,緩解腸道不適,使腸道蠕動正常,而幫助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生活品質。90%的自閉症兒童都有長期腹瀉或便秘許多統計研究都顯示,自閉症兒童最常出現的生理健康問題就是腸胃道疾病。高達90%的自閉症兒童都有長期腹瀉或便秘的狀況,發生率比平均值高出3.5倍。2013年,美國及義大利的研究團隊分別發表了對自閉症兒童腸道菌的研究,結論皆為自閉症兒童的腸道菌相存在諸多問題:好菌與其代謝物質都大幅減少,壞菌與其代謝產物都大幅增加。蔡英傑教授認為,目前科學研究僅能理解到腸道菌相與自閉症存在相關性,國際各主要研究中心皆已將「Microbiome (微生物體)」列為重點研究項目,挹注大量經費研究腸道菌與自閉症、帕金森氏症、憂鬱症等疾病的關聯機制,預期3至5年內,將有清楚輪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