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泌尿道結石盛行率為10%,形成原因相當多,與飲食習慣、疾病、手術等都有關。一般典型症狀會有像是腰部鈍痛、脹痛、腎部絞痛等,但也有狀況是腎臟已經結石卻毫無症狀,一直到腎臟功能下降才發現。
台灣的泌尿道結石盛行率為10%,形成原因相當多,與飲食習慣、疾病、手術等都有關。一般典型症狀會有像是腰部鈍痛、脹痛、腎部絞痛等,但也有狀況是腎臟已經結石卻毫無症狀,一直到腎臟功能下降才發現。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0歲的吳姓病患數年前因腎結石,做了兩次體外震波碎石,兩次都失敗,結石還是存在,因為當時沒有特殊症狀,他也不以為意沒有追蹤,沒想到今年結石復發變大,不只腰痛難忍還出現血尿,醫師為他進行「迷你腎臟鏡碎石手術」,手術約2小時,原本右腎3×3公分的「部分鹿角型結石」只剩不到0.6公分,後續以無侵入性的體外震波碎石手術處理後,石頭已完全清空,石頭廓清率達100%。一階段手術 免除插引流引發不適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羅敏誠表示,針對石頭較大顆、位於低位腎盞、震波效果差或軟式輸尿管鏡難以抵達之腎結石,可嘗試迷你腎臟鏡碎石手術。此術是採用一階段手術,先透過超音波定位進入腎臟找到腎結石位置,放置一個半徑約0.3公分的管鞘腎臟鏡進入將結石處理掉,較傳統的標準腎臟鏡手術傷口小、流血量不多,復元較快。不同於兩階段治療,放射科於術前一天或手術麻醉前,先在患者身上放好導引管,隔天再由泌尿科醫師從導引管進入腎臟手術。羅敏誠採取一階段迷你腎臟鏡手術,以超音波定位進入腎臟,找到腎結石位置增加手術準確度,減少患者術前術後插上引流的不便及疼痛感。結石掉入輸尿管會劇痛 嚴重恐洗腎羅敏誠醫師強調,腎臟結石多半沒有症狀,結石一旦掉到輸尿管會造成劇烈疼痛,如果造成輸尿管阻塞就會產生腎臟積水,且有劇烈腰痛腹痛、血尿、噁心、嘔吐、冒冷汗,甚至造成泌尿感染,可能造成腎臟衰竭,甚至洗腎。建議患者養成良好的飲水及排尿習慣,大約每天2至3公升的水分,若天氣熱、發燒、運動後更應增加水分攝取以增加尿量,稀釋尿液中容易結晶的成分,搭配均衡飲食及規律的運動,才能預防結石復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李小姐常因泌尿道感染進出醫院,最近一次更是嚴重到腎臟發炎,引發敗血症,住院治療一周才穩定下來。檢查發現她的腎臟有一顆1.5公分大的結石,但因結石是屬於尿路結石,在X光片上看不大出來,無法用一般的體外震波碎石處理,醫師評估後,採取軟式輸尿管鏡加上鈥雷射碎石治療,李小姐術後恢復快速,隔天即出院。沒有症狀一定要治療嗎?尿路結石是泌尿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台灣本土研究數據顯示,男性發生率約9.01%,女性約5.79%,整體約7.38%,好發40-70歲族群。更可怕的是,結石不但發生率高,復發率也很高。研究指出,結石治療乾淨後,一年內再復發機率約5%,五年內再復發率女性為30%,男性則高達40%。如果40歲以前就有結石、有家族病史、尿酸結石、感染性結石等,復發的機會更高,建議治療後仍須定期追蹤,避免更多併發症產生。一般結石常見的症狀是腰痛和血尿,有症狀時必須治療,但臨床上有一群患者是健康檢查時發現,或接受其他科醫師檢查意外發現。至於無明顯症狀的結石需要治療嗎?2018年英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平均大小約1公分的無症狀腎結石,追蹤5年,發現有39.5%產生結石相關的併發症(泌尿道感染、發燒、疼痛、腎功能惡化、尿路狹窄、結石增大需要手術等),26.6%需要手術介入,只有14.6%能自行排出。較年輕及結石每年增大的患者容易產生併發症,所以即使是無症狀的尿路結石,仍建議定期追蹤,臨床上有些患者因為沒症狀,發現時已經併發嚴重腎功能退化,想處理為時已晚,不可不慎。尿路結石有哪些治療方式?尿路結石常見治療方式為體外震波碎石治療和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比較複雜的狀況還有腎臟鏡造廔取石或傳統開腹手術取石可選擇,醫師會視患者狀況給予合適的建議。近年來有幾項新技術可提高結石處理的效率,並縮短恢復時間,減少手術併發症產生。1.鈥雷射輔助碎石:國內研究指出,相較於傳統的氣動碎石,鈥雷射輔助碎石的效率較好,可提高上段輸尿管結石清除機率,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輸尿管損傷,也可以減少術後需置放輸尿管導管的機會。2.軟式輸尿管鏡:鏡身可以轉彎,可以處理過去硬式輸尿管鏡無法處理的腎臟內結石,且有無傷口的優點。3.迷你腎臟鏡:相較於傳統腎臟鏡,管徑較細,傷口可小於1公分,對腎臟的損傷較小,可減少出血及術後疼痛狀況,縮短術後恢復時間。尿路結石若能及早治療,都能夠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在新科技協助下,即使手術也不可怕,恢復也都相當快速。若拖延不處理,可能會造成感染、腎臟功能退化等嚴重併發症!
尿路結石是一常見擾人疾病,所引起的絞痛相當難熬,甚至比產痛還可怕,而且經常復發,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以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最常發生,成為青壯年男性的心腹大患。估計台灣每年因尿路結石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人數甚至在萬人以上,使得結石求診患者急遽增加。阮綜合醫院泌尿科沈崇松醫師指出,一般人多已發現血尿,才愕然懷疑是尿路結石,實際上若仔細回憶,可能早有症狀出現。如典型的疼痛是腎絞痛,痛的部位發生在腰部後方,有時會反射到會陰部,其次是噁心、嘔吐,因為腎臟和胃有同一神經分佈,且因結石刺激自律神經產生痙攣,而影響腸胃收縮,導至噁心嘔吐現象。 如果結石阻塞嚴重,會引起感染,有發燒或合併寒顫,另可能會導致排尿型態改變,因為結石會刺激膀胱而導致急尿、頻尿等現象。部分患者因腎或輸尿管絞痛,導致腹部及骨盆腔神經受到刺激,而引起如噁心、嘔吐、腹脹等腸胃道症狀。沈崇松醫師說,治療尿路結石的方法,隨結石大小與結石位置,醫師會為病患選擇最恰當的處置方式。目前除內視鏡配合各形各色的碎石探頭的內視鏡手術外,最常選擇結石治療即為體外震波碎石術。除了特殊情況外,一般以門診治療為主,術後只要稍做休息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碎石後結石的排除率可達85%,重複治療率僅為15至30%。運用體外震波碎石,除血尿外,幾乎沒有任何併發症,偶爾會出現因為結石較大,術後的小碎石會造成輸尿管阻塞,而需進一步以內視鏡處理。但對一些高危險群病患,如高血壓或只有一個腎臟者,仍有些特定的併發症會發生,但發生機率並不高。至於有凝血因子不全的病患,則是體外震波碎石術的禁忌症之一。沈崇松醫師表示,要提醒的是,除凝血因子不全患者外,有部分亦不適合做體外震波碎石,如結石太大或太小,其他諸如位置、形狀及分佈,都有可能造成使用上的限制,其次是合併有輸尿管狹窄、先天畸形等結構因素,或是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乃至於身材太瘦或太胖,都可能導致無法對準結石。體外震波碎石術開始運用到目前為止,對腎臟以外的器官尚未發現有任何傷害,大多數病人只需要接受一次體外震波碎石術就可完成治療,有些病人,體內碎石要花費幾月時間才能排出體外。因此,術後需定期至門診追蹤,直到結石完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