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石剋星!誰不適合體外震波碎石?
尿路結石是一常見擾人疾病,所引起的絞痛相當難熬,甚至比產痛還可怕,而且經常復發,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以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最常發生,成為青壯年男性的心腹大患。
估計台灣每年因尿路結石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人數甚至在萬人以上,使得結石求診患者急遽增加。阮綜合醫院泌尿科沈崇松醫師指出,一般人多已發現血尿,才愕然懷疑是尿路結石,實際上若仔細回憶,可能早有症狀出現。如典型的疼痛是腎絞痛,痛的部位發生在腰部後方,有時會反射到會陰部,其次是噁心、嘔吐,因為腎臟和胃有同一神經分佈,且因結石刺激自律神經產生痙攣,而影響腸胃收縮,導至噁心嘔吐現象。
如果結石阻塞嚴重,會引起感染,有發燒或合併寒顫,另可能會導致排尿型態改變,因為結石會刺激膀胱而導致急尿、頻尿等現象。部分患者因腎或輸尿管絞痛,導致腹部及骨盆腔神經受到刺激,而引起如噁心、嘔吐、腹脹等腸胃道症狀。
沈崇松醫師說,治療尿路結石的方法,隨結石大小與結石位置,醫師會為病患選擇最恰當的處置方式。目前除內視鏡配合各形各色的碎石探頭的內視鏡手術外,最常選擇結石治療即為體外震波碎石術。
除了特殊情況外,一般以門診治療為主,術後只要稍做休息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碎石後結石的排除率可達85%,重複治療率僅為15至30%。運用體外震波碎石,除血尿外,幾乎沒有任何併發症,偶爾會出現因為結石較大,術後的小碎石會造成輸尿管阻塞,而需進一步以內視鏡處理。
但對一些高危險群病患,如高血壓或只有一個腎臟者,仍有些特定的併發症會發生,但發生機率並不高。至於有凝血因子不全的病患,則是體外震波碎石術的禁忌症之一。
沈崇松醫師表示,要提醒的是,除凝血因子不全患者外,有部分亦不適合做體外震波碎石,如結石太大或太小,其他諸如位置、形狀及分佈,都有可能造成使用上的限制,其次是合併有輸尿管狹窄、先天畸形等結構因素,或是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乃至於身材太瘦或太胖,都可能導致無法對準結石。
體外震波碎石術開始運用到目前為止,對腎臟以外的器官尚未發現有任何傷害,大多數病人只需要接受一次體外震波碎石術就可完成治療,有些病人,體內碎石要花費幾月時間才能排出體外。因此,術後需定期至門診追蹤,直到結石完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