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

全台首見跨領域醫事團體集結 「全人健康衛星扶輪社」由點到面推動全人健康關懷

全台首見跨領域醫事團體集結 「全人健康衛星扶輪社」由點到面推動全人健康關懷#服務

預防高齡社會失能化 跨領域諮詢服務減少不健康餘命 為推動落實預防醫學與全人照護理念,由跨領域醫事團體領袖組成的「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於今年12月宣告成立,集結牙科、醫科、用藥安全、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營養諮詢等重要團體,結合扶輪社的社會服務理念,由點到面推動社區健康促進,是全台第一個由跨領域專業醫事人員組成的衛星扶輪社。 臺北市東區扶輪社社長潘建誠醫師指出,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醫療支出佔健保總額不斷上升,如何透過照護服務幫助減少失能問題,降低高達7-8年的「不健康餘命」是重要工作。以全台高齡化第二嚴重的臺北市長者看牙問題為例,從預約到就診之間的困難與不便,對行動能力不佳的長者而言是極大的挑戰。如能結合到府諮詢與職能治療,讓蝸居的長輩獲得健康支持,對減少整體社會的照護負擔都有幫助。 接軌世界衛生組織永續觀念 關懷全齡族群身心健康 臺北市牙體技術師公會鄭素蘭理事長表示,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以推動健康服務為核心理念,旨在促進健康預防,減少醫療支出,並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宣示接軌。將通過每月例會、年度社會服務活動(如新竹的健康諮詢)以及長期目標(如建立醫療車)等措施實現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職能治療室主任吳益芳表示,心理健康問題在不同年齡群體,尤其是老年人和職場、校園,如老年人因退化而出現老年憂鬱症過較少受到重視,而近年校園、職場霸淩等議題亦反映出心理健康缺乏支持對於個人及社會的不利影響。 正如WHO強調必須具有心理健康才有真正的健康平權,未來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將結合跨領域的醫事團體,銜接醫院以外的機構、學校與社區,共同推動心理關懷服務進一步落實健康福祉的永續發展。 跳脫體系框架 秉持服務理念推動前瞻預防 鄭素蘭理事長強調,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秉持扶輪社的「服務」精神,最終目標是讓每位成員能在服務中成長,並透過團隊的力量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脫脫醫療系統的框架,組成跨領域的服務團隊走向社區和居家服務,帶動全人健康的預防觀念。以更前瞻的方式促進國人身心健康。現階段將持續擴大團隊,促進彼此的溝通瞭解,與各地區服務不同族群的扶輪社共同合作,將預防健康的種子帶入各個產業領域。 關於扶輪社:扶輪社是一個國際性的志願服務組織,致力於促進社會服務與世界和平。扶輪社成員來自各行各業,透過行動展現「服務人群超我」的精神。

癌症資源中心服務破百萬 照護覆全台

癌症資源中心服務破百萬 照護覆全台#服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民健康署為守護癌友及家屬能得到支持及資源,攜手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全台74家醫療院所設置癌症資源中心,已經來到第10個年頭,期間陪伴超過百萬人次癌友走過罹癌生理及心理上的衝擊。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民眾診斷出癌症時常會不知所措,因此,國民健康署自96年起委託癌症希望基金會輔導醫院推動癌症資源中心, 99年起正式補助醫院設置癌症資源中心迄今,提供一站式服務,讓癌友和家屬得到即時個別化的服務。10年成長率逾51% 服務人次突破百萬國民健康署推動癌症資源中心逾10年,全台設置有癌症資源中心的醫院家數也從99年的49家,增加至108年的74家,成長率達五成,包含北部28家、中部18家、南部22家及東部6家,交織出一張綿密的癌症資源網絡。10年來累計服務更超過100萬人次,平均每天有500人次接受服務。癌症資源中心除提供癌友所需的醫療輔具及康復用品(如假髮、義乳等)外,更不定期舉辦營養照護講座、病友分享會、DIY課程及音樂會等活動,及成立全癌和各癌別的病友支持團體,協助癌友能快速方便的取得相關資源。求助者以初次罹癌者居多 女性運用此資源較多分析10年的服務量發現,求助癌症資源中心者有高達九成為初次罹癌者,顯示初次診斷癌症時,癌友會遭受較大衝擊,也最需要協助;另外求助者中女性(61%)運用此資源的比率較男性(39%)高。47歲的方小姐表示她因參與政府提供的免費乳房攝影檢查,及早發現乳癌,回想罹癌之初,不僅心理飽受衝擊,更擔心會因為治療,中斷工作而影響生計,還好醫院的醫師及個管師協助轉介至癌症資源中心,透過資源中心的協助,解決她罹癌後所遇到的困難,並幫忙轉介至住家附近租借假髮和義乳,讓她覺得癌症沒想像中可怕,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治療。建構三大支持要素 提供全人、全程、全方位照護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獲得正確資訊(了解疾病、治療、副作用、照護等)、心理支持(接受罹癌的心理衝擊)及社會資源(適應經濟與生活的改變),是支持癌友順利完成治療的三大要素。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也表示,政府推動癌症資源中心10年來發現,所提供的服務前3名,分別是:尋求社會資源的轉介服務(占43%)、癌症資訊(占33%)及心理支持(占24%),符合癌友需求,期待癌症資源中心扮演醫院和社區間橋樑的角色,協助串聯醫院和社區的資源網絡,提供全人、全程、全方位的癌症照護。資源中心加值 主動關懷提升完成治療率 高雄長庚醫院癌症資源中心主任羅盛典表示,癌友常因恐懼治療或不知如何求援,因而延誤或中斷治療,該院癌症資源中心透過主動關懷,積極參與食道癌聯合門診,與醫療團隊合作,提供癌友營養照護、衛教資訊、心理諮商和資源連結等服務,甚至開發出兼顧風味和營養的管灌料理,比如食道癌癌友經過癌資中心的協助,完成治療比率由87.5%提升至99%,拒絕治療比率由原本的10.7%降至1.5%,期待這項加值服務能推廣到其他科別,造福更多癌友。

陸客來台變美意願高 服務、品質是勝出關鍵

陸客來台變美意願高 服務、品質是勝出關鍵#服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近年來全球的經濟發展波動不斷,宛如三溫暖般起伏不定,唯獨醫美、整型外科這方面的產業,不僅沒受到影響,反而還扶搖直上!特別是台灣,隨著兩岸觀光的興起,因語言上較無隔閡且醫療技術進步,帶動來台醫美觀光的熱潮。對岸成長速度雖快 軟體、服務仍差一截多數人會想,明明大陸的醫療科技、設備進步速度快,為什麼還能突破重圍,讓他們願意捨近求遠來台修修臉?綜觀來看,對岸醫美的成長,主要侷限於硬體設備,軟體、服務未相對提升,如無照醫師、非法材料、手術失敗及引發併發症率高、價格不透明,相較之下,台灣的醫美水準就略勝一籌。品質、安全性 是吸引陸客來台的關鍵台灣醫美的優勢,就醫療技術層面來說,近年來透過不斷提升,與韓國、日本已不相上下,甚至有超越之趨勢,在國際上不僅有目共睹,更吸引海外人士紛紛來台進行療程。在品質上,除了醫師幾乎都有專業合格的執照,較無有山寨版醫師外,消保處也會定期對全台的醫美診所進行抽查,避免業者違反醫療法。其次安全性,因有相關法令嚴格規定,業者不敢隨意使用來路不明的醫療器材,在進行療程時多了一層保障,降低發生手術失敗及引發併發症的風險,且同屬於華語系國家,可直接與醫師進行溝通,減少發生不必要的紛爭,最後在價格方面,不僅透明、公開,也有相對應的價格範圍。旅遊兼顧變漂亮 來台一趟身心靈都變美了雖然台灣的技術、品質遠高於大陸之上,但來台進行醫旅時,仍建議民眾先做好功課,挑選信賴的醫美診所,或是有推出醫旅套裝行程的業者,如此一來,就能降低各種糾紛上身,例如:中頤信健康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不僅有與台灣聯合推出來台醫旅的服務,也會協助辦理醫療簽證、規劃精選環島旅遊等,讓民眾來台接受醫療服務的同時,達到身心靈都變美。

雲端遠距照護服務 讓醫療零距離

雲端遠距照護服務 讓醫療零距離#服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即時關心健康問題,不管身在何處,也能獲得照護,自今年8月起,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加入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的服務行列,成為新竹地區第一個遠距醫療服務據點。藉由電子病歷系統,讓台北的遠距照護醫師和個案管理師可以同步查看新竹分院的病歷、處方、醫療影像等資訊。而地處新竹的病友若有緊急就醫的需要,遠距照護中心會直接聯繫新竹分院的醫師,就近提供急門診及住院醫療服務;透過即時、同步的服務,守護更多病友們。24小時不停歇 提供民眾即時、同步的服務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趙嘉倫副院長表示,遠距照護中心創立至今已經服務了2000多名病友,每日有超過200人在線上,且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即時、同步的服務,除了協助處理突發性狀況外,個案管理師持續的衛教及護理諮詢,也強化病友預防勝於治療之保健概念,提升其健康促進之意識,做好個人健康管理。資料分析顯示,病友們在台大接受了遠距醫療照護之後,他們再次住院的情況明顯下降,並且醫療花費也下降了。透過雲端系統 隨時掌握個案健康狀況台大醫院心臟科何奕倫醫師表示,遠距照護中心以打造個人化的遠距照護平台為目標,病友可依病情需要將各項檢查資料,如血壓、血糖、心跳、心電圖等數據每天上傳到資料庫,讓個案管理師可隨時接收並且判讀資料,病友可以與個案管理師電話及視訊即時溝通,諮詢檢測結果以及因應方式。當中心資料庫系統顯示異常生理資訊時,個案管理師會主動立即聯絡中心之主治醫師,討論最適切之處理方式或是藥物使用,隨時掌握個案健康狀況,讓個案即使在家也能得到醫學中心級的居家照護。

衛福部設立服務據點 照護全台13萬失智症患者

衛福部設立服務據點 照護全台13萬失智症患者#服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失智症人口正快速增加中,因此,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照顧服務刻不容緩,尤其是資源不足地區更加重要,為提升失智症照顧服務可近性,政府將在資源不足地區優先設置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社區中失智長者及家屬包括健康促進活動、關懷訪視、照顧訓練及社區宣導活動等服務,讓失智長輩及家庭在社區中獲得幫助及喘息,讓長期照顧服務在地化,建構多元長期服務資源網絡。設置樂智服務據點 提供病患與家屬更多資源根據102年台灣失智症協會辦理之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結果顯示,102年65歲以上之輕度以上失智症約13萬人,盛行率4.82%,另外,待觀察者約為9萬人,盛行率3.27%。有鑑於此,衛生福利部將特別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針對23個樂智據點,進行輔導中心工作,並技術移轉台灣失智症協會9年的瑞智學堂的服務模式,以及傳承瑞智互助家庭、失智症關懷專線、社區宣導、家屬支持服務的經驗。此外,各據點也提供電話關懷諮詢、訪視服務及轉介服務,掌握失智者平常生活狀況並適時給予家屬照護支持,另辦理家庭照顧者照顧技巧訓練課程,使家屬可獲得更多照顧失智者之支持及資源,各樂智據點亦辦理社區宣導活動,以提升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認知。

家有失能者 北市年供14~21天喘息服務

家有失能者 北市年供14~21天喘息服務#服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統計,北市目前收案失能長者總共約15,000人,雖然已經結合了各種照顧資源,仍約有3分之2的照顧者心理上覺得負荷沈重而疲倦。臺北市衛生局特別呼籲,臺北市長照個案家屬每年可獲得14天到21天的「喘息服務」,讓照顧者獲得舒緩一下身心的機會。北市推估三萬人需長照根據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總人口數102年12月底為止總人口數約268萬人,其中65歲以上人口約有36萬2,605人,占北市人口13.5%,推估需要長期照顧人數約3萬人左右。根據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統計,中心收案失能長者約1萬5,000人,其照顧者經評估後約有10,000人覺得照顧失能長者壓力負荷過重,約佔收案人數的67%。其中因照顧失能者而造成「情緒焦慮及憂鬱」者約佔74%,「感到疲累、身體不適」者約佔55%。另外照顧者最想得到的協助為「希望有照顧人力來協助分攤照顧壓力,可以好好放鬆、休息」,顯見讓照顧者喘口氣的重要。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體恤照顧者長期的辛勞,及擔任多重角色的壓力,於民國97年開辦「機構式喘息」服務方案,照顧者可將長者送至專責的照護機構接受照護。另為了滿足不同需求的長者,讓不便或無意暫居至機構的長者,可以不必離開熟悉的家,就能讓照顧者獲得喘息的機會,使照顧者得以安排平日無法從事的活動,如:國內外旅遊、與朋友聚餐等。若需喘息服務 可打專線為此衛生局呼籲民眾若家中有長者需要申請喘息服務或其他長期照顧服務,可撥打長期照護諮詢服務專線,412-8080「長期照護幫您專線」(外縣市02-412-8080)。

為服務偏鄉老人 童醫院辦歌唱活動

為服務偏鄉老人 童醫院辦歌唱活動#服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了服務偏鄉的老人家與民眾,「童傳盛文教基金會」的「文康車」到烏日區溪尾里,為當地的里民們舉辦溪尾里首次的大型活動,讓大家都能同歡享樂。童綜合醫院表示,活動首先安排了響板表演與小提琴演奏,許多獨居的老人家都紛紛的走出來,到現場聆聽美妙的音樂;接著舉行了卡拉OK歌唱大賽,現場請來三位專業的評審進行評分,15組參賽者都是第一次面臨比較正式性的比賽,但都也盡力的演唱,尤其自告奮勇願意當第一位上台的71歲李老先生,用他渾厚的嗓音唱出台語老歌「離別的月台票」,讓台下許多老人家也一起唱和,最後奪得了第一名的殊榮。童綜合醫院指出,現場共湧進了一百多人,攜家帶眷、鄰友結伴的到現場同歡,一些很久沒參加過活動或足不出戶的老人家,在親朋好友的勸說與動員下,都到活動現場一起感受熱鬧;最後還由所有里民媽媽們共同烹煮午餐讓大家享用,溪尾里如同共度一場同樂會。 

宅配台大醫生至竹東 就醫便利免奔波

宅配台大醫生至竹東 就醫便利免奔波#服務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為了免除民眾舟車勞頓、四處奔波就醫之苦,今年度11月陸續加入8名主治醫師,擴大竹東分院服務的廣度及深度,提供民眾便利的服務。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王明鉅表示,這8位醫師的專科科別包含了乳房外科、心臟外科、小兒復健科、胸腔外科、眼科、小兒科以及婦產科等,皆為地方上民眾需要的服務科別,未來將為民眾提供更多元的服務。王明鉅院長表示,未來將招募更多新血,提升醫療服務的質與量,並期許臺大醫院竹東分院致力於成為新竹縣民身心健康守護者,提供以病人為中心,更優質、信賴以及可近性的醫療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