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

打噴嚏、流鼻水⋯鼻過敏「穴位敷貼法」比吃藥更安全!醫揭5類人不宜

打噴嚏、流鼻水⋯鼻過敏「穴位敷貼法」比吃藥更安全!醫揭5類人不宜#養生保健

立夏剛過,台灣氣候逐漸轉趨炎熱,溫暖潮濕的環境,也造就許多過敏疾病的發生,而三伏貼療法是目前最常見,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之一。有中醫師就表示,已有研究證實三伏貼治療過敏性鼻炎,利用穴位敷貼法,持續6週,可以明顯改善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效果等同服用抗組織胺藥物。那麼2023年的三伏貼,該在何時使用呢?以下解答。

梅雨季越睡越累、下肢水腫,恐因體內濕氣太重!醫教去濕消腫8招保健

梅雨季越睡越累、下肢水腫,恐因體內濕氣太重!醫教去濕消腫8招保健#養生保健

梅雨季節濕氣重,早上起床都感覺眼睛、臉腫腫,甚至排便時大便軟黏、擦不乾淨嗎?中醫師提醒,水腫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若想排除體內濕氣消水腫,建議民眾從肺、脾、腎等方向著手,可按摩「4穴位」改善四肢浮腫,也能在家自製4帖「消水腫保健藥膳茶飲」,有效幫助身體清熱解濕毒。

3分鐘養生保健 3招簡易按摩

3分鐘養生保健 3招簡易按摩#養生保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如果懶得記穴位,中醫有所謂「離穴不離經」,也就是就即使沒有按摩在正確的穴位上,只要距離不遠,仍在同一條經絡上,也會有一些效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主任申一中比喻,經絡就像高速公路,穴位就像收費站,「只要記得路怎麼走,不一定要背每個收費站的名字。」提供3招簡易按摩法,每招按摩3~5分鐘就能養生保健:1)早上起床刺激頭臉部/頭部有許多經絡匯聚,每天早上起身前,可以躺在床上大範圍地用指間輕敲頭部,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有醒腦作用,讓思慮清晰。然後按摩臉部,中醫認為「心藏神,其華在面」,而且身上很多經絡會走到臉部,經常刺激五官,可以保養經絡氣血。先從眼周開始。用大拇指指腹按壓眼眶周圍,由雙眼內上眼角往外,範圍包含了眼睛內側的睛明穴、眉毛內側的攢竹穴、額頭兩側的太陽穴等。往下走,將手搓熱後摀著鼻子,能避免鼻子遇到冷空氣而鼻塞導致頭腦昏沉。接下來,有意識的咬牙切齒,先用力咬緊、再慢慢鬆開,鬆緊間活絡了使頭部、頸部的血管。再來是按壓耳穴:耳朵可說是全身穴道的縮小版,布滿密密麻麻的穴位,拉拉耳垂就能達到養生效果。2)上班時多活動手部/手部有許多穴道,上班族不論在開會時、坐在電腦桌前、甚至搭電梯,只要兩手虎口交叉、十指緊握或拍手都能刺激到合谷、勞宮等跟情緒有關的穴位。3)晚上敲打全身/睡前可進行全身按摩,右手握拳從左腹開始,握拳慢慢往上敲打,經過胸部、手臂內側、手臂外側,再經由左肩往下到左腰、左腳外側,按到腳背延著內側上來,回到腹部。再換左手進行右側的按摩。特別提醒,關節的部位氣血循環比較不好的人,可多敲打幾下。• 按摩頭部/頭部有許多經絡匯聚,大範圍地用指腹按壓或指尖敲打,就能達到效果。• 按壓耳穴/耳朵可說是全身穴道的縮小版,布滿密密麻麻的穴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針灸科主任吳建隆建議,每天輕拉全耳各處共36下,就有保健效果。也可用米粒輕壓全耳各處,按到會痠痛的位置就多按壓幾下,直到感覺不痛為止。• 背部輕輕碰撞牆或樹/背部脊柱兩側有一條膀胱經,起於眼內角,往上直達頭之頂部,再沿後腦,循著脊柱兩側下行,走至大腿後部小腿肚,經由外踝下方到達足尾趾尖側端,總共67個穴位,輕輕刺激可疏通全身。但切記碰撞時要吐氣(不可憋氣),以免積氣、氣不順而傷身。(本文摘自/經絡養生除病痛/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