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越睡越累、下肢水腫,恐因體內濕氣太重!醫教去濕消腫8招保健

梅雨季越睡越累、下肢水腫,恐因體內濕氣太重!醫教去濕消腫8招保健

2023/5/25(2023/5/25 16:39更新)
梅雨季節濕氣重,早上起床都感覺眼睛、臉腫腫,甚至排便時大便軟黏、擦不乾淨嗎?中醫師提醒,水腫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若想排除體內濕氣消水腫,建議民眾從肺、脾、腎等方向著手,可按摩「4穴位」改善四肢浮腫,也能在家自製4帖「消水腫保健藥膳茶飲」,有效幫助身體清熱解濕毒。

本篇文章目錄

台北澄觀中醫診所副院長張文馨在診所臉書粉絲頁呼籲,百病起於「濕」,梅雨季節來臨,氣候多雨潮濕,體內也難逃被濕氣侵害,一旦濕氣入侵體內,容易導致以下各種病症:

  • 疲勞無力
  • 關節痠痛
  • 腹脹、腹瀉
  • 水腫
  • 皮膚瘙癢、長濕疹
  • 女性婦科問題,私密處分泌物、白帶較多

她指出,若想排除體內濕氣消水腫,中醫治療可從肺、脾、腎等3大面向著手,幫助排除體內濕氣、消除水腫。民眾可透過穴位按摩,來消除臉部浮腫、減緩下肢腫脹。

延伸閱讀:
梅雨季讓人頭暈、身體沉重又想吐?中醫詳解「濕邪上身」怎麼回事

減輕下肢腫脹2穴位

張文馨表示,因為濕氣下注,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下半身肥胖和小腿腫脹,而下肢的水分代謝又和脾腎較有關,因此建議在辦公室久坐時,可多按摩脾經、腎經的相關穴位,有助加強消水腫,也能美化下半身曲線。

《脾經》三陰交

  • 穴位: 內踝尖上方3寸(約四指寬),脛骨後緣凹陷處。
  • 功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下肢水腫,此外還可美容抗衰老,調理月經,改善婦科諸多疾患,調節荷爾蒙分泌,是婦科要穴。

《腎經》太谿穴

  • 穴位:內踝尖與跟腱連線中點凹陷處。
  • 功效:利水消腫,美化小腿曲線。

延伸閱讀:
開冷氣前先做「這些動作」房間秒冷!省電必學「除濕散熱」技巧

改善頭面部浮腫2穴位

張文馨建議,穴位按摩的方式及時機,可以雙手中指按壓至酸脹,左右同時按,一次按摩20下,早晚至少各按摩一次。

迎香穴

  • 穴位:在鼻旁5分,平行鼻孔下緣,與法令紋交界處,按壓有一凹孔,有酸脹感。
  • 功效:按摩本穴能促進面部循環,讓人容光煥發,消除臉部浮腫,還能有效緩解鼻過敏症狀。

四白穴

  • 穴位:瞳孔直下,當眶下孔處
  • 功效:改善眼袋和下眼瞼浮腫,還能舒緩眼睛疲勞。

消水腫保健藥膳茶飲4帖

張文馨也提供4帖藥膳茶飲,有利於身體排濕消腫、除寒益氣:

薏仁水

  • 作法:薏洗淨泡軟後,放入水中煮沸,再以小火煮20分鐘。
  • 功效:健脾滲濕,利水消腫,久服可輕身益氣,清熱排膿,改善痘痘。

生薑紅茶

  • 作法:將切好的生薑片2~3片(建議可以和生薑連皮洗淨一起泡,利水消腫功效更強),加入茶包泡的紅茶中。
  • 功效:能有效禦寒去濕氣。

蛤蜊冬瓜湯

  • 作法:將冬瓜、蛤蜊及少許薑片,一同放入熬煮成湯。
  • 功效:冬瓜偏寒可利水,生薑偏溫有祛濕功效,一寒一熱恰巧平性,無論寒熱體質都適合,若不敢直接吃薑,喝湯也有效。

耆朮消腫飲

  • 作法:黃耆2錢、白朮2錢、甘草1錢、茯苓2錢、陳皮1錢洗淨,包入過濾袋以便回沖,置入保溫杯中,沖沸水800毫升,悶泡20分鐘即可;或可將材放入冷水煮沸後,再以小火煮15分鐘。
  • 功效: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預防水腫疾病的生活建議

張文馨也提醒民眾,想預防濕氣重水腫上身,飲食應避免重口味鹹辣,少食生冷食物如:生菜沙拉或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異果等寒性水果,少飲酒,並且搭配適度運動。此外,孕婦因腹部血管、下腔靜脈受到子宮壓迫,容易下肢腫脹,產後過補,運動量少,也容易導致水分滯留體內。

要特別留意的是,容易水腫也有可能是疾病引起,如果出現黃疸現象,或一動就喘、心跳加快、呼吸不暢,或突然小便量明顯減少,甚至全身浮腫,體重不明原因急速上升時,應及時就醫檢查治療,切勿嘗試各種偏方以免延誤病情。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