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常會挖耳屎嗎?大多數人習慣自己挖耳屎,然而耳屎是抗菌保溼的耳朵守門員,一般狀況下並不需要特別清潔,過度清潔反而會將耳垢推入造成阻塞,間接造成耳朵發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外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耳朵清潔」的方法,建議以濕毛巾擦耳朵就好,不要嘗試進入耳道。
你平常會挖耳屎嗎?大多數人習慣自己挖耳屎,然而耳屎是抗菌保溼的耳朵守門員,一般狀況下並不需要特別清潔,過度清潔反而會將耳垢推入造成阻塞,間接造成耳朵發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外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耳朵清潔」的方法,建議以濕毛巾擦耳朵就好,不要嘗試進入耳道。
近期氣溫高溫炎熱,不少人會出現腋下流汗,甚至引發狐臭的問題,實在令人困擾。皮膚科醫師表示,每個人汗腺的分泌能力不同,因此不是所有人都會有狐臭的問題,想要排除腋下多汗、狐臭的困擾,建議民眾可就醫諮詢,才能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許多民眾都會使用棉花棒、掏耳棒來清潔耳屎;也有人會因為洗完澡後耳朵進水,使用棉花棒挖耳朵,但這樣做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對此,耳鼻喉頭頸專科醫師建議,民眾平常不必刻意清理耳屎,因為用棉棒、耳耙,會把耳屎推入深處堵塞耳道,進而影響聽力。
許多民眾都會使用棉花棒、掏耳棒來清潔耳朵;洗完澡後,也會因為耳朵進水,拿棉花棒挖耳朵,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巫承融建議,若民眾擔心自己的耳垢很多,可以前往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會用專門器械幫助民眾清理耳垢,避免自己使用棉花棒、鑷子、衛生紙挖耳朵。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歲陳姓女童在幼稚園上學時,接受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檢,被發現篩檢結果異常,被要求前往有聽力篩檢設備的醫院複檢。家長也察覺孩子有時會反應耳朵不適,因此帶至耳鼻喉科。經檢查後發現女童耳朵內有大量的耳垢,醫師夾出又大又堅硬的耳屎後,立刻緩解不適症狀,再次安排聽力檢測,結果正常。棉花棒掏耳 嚴重恐戳破耳膜上數病例中的女童因耳屎影響聽力,幸好只是耳屎塞住,虛驚一場。到底要不要把耳屎清掉?南投醫院表示耳垢具備殺菌、預防感染、防止昆蟲及異物進入等保護耳道功能,不建議自行掏耳朵。國軍台中總醫院耳鼻喉科賴文森醫師指出,大部分的耳垢會自行掉出耳道,如果不是因為耳垢過多造成聽力影響,其實不需要特別清潔。許多民眾習慣使用棉花棒挖耳朵,但使用棉花棒可能會將耳垢推往耳朵深處而造成阻塞、發炎,甚至可能戳破耳膜,非常危險。幼兒難表達不適 健康檢查及早揪出聽力問題聽力問題會影響孩子學習能力及生活作息,由於幼兒較無法表達自己的不適症狀,透過健康檢查可及早發現異常。當初步的檢查過程中發現任何症狀,可至醫院應交由專業醫師檢查、評估。若真的聽力受損,更應把握治療黃金期,由醫師安排進一步治療,才能使孩子不因聽力問題而影響其語言學習、認知功能及溝通技巧的發展。南投醫院提醒,如果懷疑自己有聽力方面或者耳垢阻塞之問題,應至耳鼻喉科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千萬別自行嘗試清理耳道,避免因小失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你有挖耳屎的習慣嗎?你習慣一個月挖耳朵一次,還是每天挖呢?很多人習慣用棉花棒掏耳屎,卻沒想到這動作容易將耳屎推得更深,造成耳屎堆積成硬塊、阻塞耳道,另外挖耳勺也可能有危險,容易刺傷、導致鼓膜穿孔。建議在耳屎過多導致不適時,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以專業工具清除耳屎。清除耳屎使腺體旺盛反而會越長越多一般所知耳屎可分為乾性和濕性。臺灣人濕性耳垢者比例約佔20%。日本人濕性耳垢者比例約16%。白人濕性耳垢者高達90%,黑人之濕性耳垢者高達99.5%。過多的耳屎可能會妨礙聲音在耳道中的傳播,導致聽力減退。工作上經常接觸沙塵等污染物、時常游泳或潛水、長期使用助聽器或耳機、外耳道皮膚新陳代謝較慢、有過量耳毛的人士等耳部的油脂分泌都會較多,耳屎也相對較多。美國耳鼻喉學會並不建議清除耳屎。而經常清除耳屎的人,耳屎反而愈來愈多。因為常挖耳屎會促使腺體分泌旺盛,以致產生更多的耳屎,因此不建議使用棉花棒清除。另外,經常刮除耳屎,也會讓耳道失去保護及抗菌的作用,增加耳道受傷感染的機會。定期清耳屎 醫:至院所求助勿自行濫挖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勳表示:「如果真的忍不住想清耳屎的話,盡量使用柔軟的器具清除,小心不要挖得太深、太用力,以免挖破耳膜或皮膚,而且要避免與别人共用器具。但仍建議在耳屎過多而導致不適時,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不要自行濫挖。」如果常感到耳屎很多,可以定期至耳鼻喉科清潔,或至耳鼻喉科開立耳垢軟化劑,幫助耳屎排出。另外如果常感到單側耳塞,可能原因除了耳屎以外,還要考慮聽力喪失、耳咽管功能不良、外耳發炎或是鼻咽癌、聽神經瘤等症狀,因此如果常感到耳朵不適,仍必須至耳鼻喉科求診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耳朵癢就掏耳朵,這是一般人自然的反應,不僅能舒緩痛苦,還可以讓耳朵「聽」更清楚,不過,這習慣很可能讓你掏出「意外」。中國一名女子,近日感到耳朵發癢、悶痛,到醫院檢查發現,竟然是她耳朵裡長出黴菌,才會癢個不停。經常掏耳、拉扯 耳朵成細菌栽培室不管是用手指直接掏,還是拿棉花棒挖到舒服,只要能紓解惱人癢感,這些都是多數人選擇的方式;而中國這名女子也不例外,她平常只要一感到耳朵癢,就會用手指「進去掏」,但近日卻癢到無法自拔,連聽力都受影響,便到醫院檢查,沒想到竟是耳朵裡長出絨毛狀真菌,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當地醫師說,女子狀況並不罕見,平常一個上午就會接到3組同樣的病人,幾乎都因為經常掏耳朵,反覆拉扯下使真菌有滋生環境,才出現「耳朵發霉」的情形;而當真菌包覆在外耳表面,患者會出現悶痛、造成聽力受損。不愛清潔耳朵 易形成「耵聹栓塞」至於多數人認為,耳朵癢代表裡面有許多髒垢,一定要掏乾淨才行,對此,醫師說明,頻繁挖耳很可能使皮膚出現傷口,讓細菌有機可趁,一般而言,耳屎會隨人吃飯、說話、打呵欠時自動被排出,其實只要保持一周清潔一次即可。但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很可能形成「耵聹栓塞」,也就是累積過多耳垢造成耳鳴、聽力減退、暈眩等情況。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耳朵悶塞、異常出血要注意,恐是罕見外耳道癌在作祟!日前,一名90歲的沈女士,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而近半年來左側耳朵有嚴重的悶塞感,又加上最近外耳道合併產生腐敗味的分泌物,家人原本以為是耳屎,欲用棉花棒移除外耳道塊狀物體,結果不僅無法移除,反而還造成出血,後來,經過檢查才發現外耳道被許多大小不一的疣狀腫瘤充滿,且以棉棒觸碰時,還容易出血、有黃色分泌物,經過理化驗後確診為極罕見的外耳道鱗狀細胞癌。外耳道癌預後不佳 五年存活率僅37%根據歐洲文獻記載指出,外耳道癌症屬於極罕見癌症,每年發生的機率僅約一百萬分之一,其中又以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最為常見,對此,安南醫院耳鼻喉科邱怡喬醫師表示,外耳道癌症好發於50~60歲的民眾,且常見的症狀有耳漏、耳悶塞感、聽力下降及外耳道出血等。而治療方面,多以廣泛切除術並合併術後的放射治療,只是,外耳道癌症的預後不好,接受手術及術後放射治療的五年存活率僅約37%,因此提醒民眾,如發現耳道有無法移除的腫塊合併耳漏、聽力下降或出血現象時,應盡速到耳鼻喉科就診,以避免造成問題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