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便好痛,還流了好多血,是痔瘡還是得了大腸癌?」一名28歲男性因為排便時,有撕裂般疼痛,又見馬桶一灘血,緊急到醫院看診後發現,肛門口附近有數個撕裂的小傷口,醫師判定是「肛裂」,而非痔瘡症狀。不過肛裂跟痔瘡該如何分辨?肛裂的原因有哪些?以下解答。
「我大便好痛,還流了好多血,是痔瘡還是得了大腸癌?」一名28歲男性因為排便時,有撕裂般疼痛,又見馬桶一灘血,緊急到醫院看診後發現,肛門口附近有數個撕裂的小傷口,醫師判定是「肛裂」,而非痔瘡症狀。不過肛裂跟痔瘡該如何分辨?肛裂的原因有哪些?以下解答。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加上經常久坐、三餐外食,腸躁症就成了常見的症候群,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5人中,就有1人受腸躁症困擾。許多民眾壓力大常跑廁所、肚子痛,這些反覆的腸道問題,不僅會影響生活及工作表現,也造成心理負擔。究竟腸躁症有哪些症狀呢?以下就整理出常見「6大腸躁症症狀」。
大便完擦屁股也有學問!哪種最乾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表示,常遇到排便後擦屁股,導致肛門破皮出血、肛裂而來就診的病患,有些人甚至擦完還會感覺肛門發癢,建議以「水洗」方式清潔最佳。若是上完廁所常糞便擦不乾淨,則與飲食中有很大的關係,大多是纖維攝取不足,導致糞便黏性增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期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藝人豬哥亮都因罹患大腸癌病而逝。父親節快到了,預防勝治療,別忘提醒父親做大腸癌的篩檢。56歲的李爸爸因解便不順,加上家族史有腸道腫瘤病史,擔心罹癌因此接受大腸癌篩檢。透過影像學檢查發現腸道長了第三期的惡性腫瘤,腸道因為受到擠壓,加上旁邊有菜花狀的贅生物,所以才會造成解便不順現象。有鑑於台灣及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大腸癌均分別是第一名。腫瘤被擠壓像蘋果核、腸道狹窄有贅生物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醫師巫慶仁指出,影像學檢查發現患者腸道已出現局部被壓迫現象,所以影像學檢查發現腫瘤因為被擠壓,看起來像蘋果快被吃光、僅剩下蘋果核的樣子,而大腸鏡檢查中看到局部腸道管腔狹窄,有菜花狀不規則贅生物,建議這位患者必要時及早接受手術治療。5撇步預防大腸癌由於台灣10大癌症中,大腸癌已連續蟬連9年位居第1位,最近的國健署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大腸癌又同時是台灣男性10大癌症的第1名,巫慶仁醫師特別提醒,預防大腸癌的5個撇步,包括:1) 家族史/要注意自己有沒有腸胃道腫瘤的家族史。2) 飲食習慣/少吃煙燻燒烤食物,及醃製品,過多添加物的食品、高油脂、紅肉類及酒精。補充足夠水分及多吃蔬菜纖維。3) 解便習慣/注意自己大便習慣在3-6個月中是否改變,容易便秘或是腹瀉,大便形狀變小條,反覆有血沾在糞便外。4) 其他症狀/雙側鼠蹊部是否有慢性淋巴結腫大不消、體重是否減輕,容易肚子悶脹、吃不下等。5) 運動/可促進代謝、促進腸胃蠕動、促進排便,排除代謝物及治癌物質。大腸癌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90%以上巫慶仁醫師表示,國民健康署提供50歲到未滿75歲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做最基本有效的檢查,如果有問題,就會轉診建議做大腸鏡或是下消化道攝影等進一步的檢查。而大腸癌及早發現與治療,分期屬於第一期及第二期,平均5年的存活率可達到80%-90%以上。如果到發現為第三期可能會降到50-60%,如果晚期發現為第四期,5年存活率會降到約10%。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五十歲出頭的男性病患,最近3個月以來陸續出現腹痛、腹脹、及間歇性腹瀉,醫師建議做大腸鏡檢查,但他不積極尋求幫助。直到上個月因嚴重貧血入院,後經接受大腸鏡檢查,證實為第三期的大腸癌,目前已接受左側大腸切除,並進行化學治療。大腸癌逐年增加且年輕化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高旭儒醫師表示,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已成為台灣地區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而且近年來不但人數增加,更有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超過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6大症狀當心是前兆高醫師指出,大腸癌的誘發因子有:遺傳基因、家族性瘜肉症、結腸、直腸瘜肉、本身有潰瘍性結腸炎、大腸癌家族病史等。以及飲食喜好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精緻、低纖維的食物,導致糞便在腸內停滯時間較長。另外,大腸癌的症狀會因人及部位而異,常見症狀有: 1)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交替發生。 2)糞便性狀改變/帶狀或細條狀。 3)大便帶血。 4)解不乾淨感覺。 5)腹脹、腹痛、噁心及嘔吐感。 6)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7)貧血。 8)全身無力或疲倦。特別注意的是大腸癌初期常常毫無症狀,因此有以上危險因子,尤其是有抽菸、酗酒,年齡五十歲以上的民眾,更應提高警覺,如發現有排便不正常最好盡早就醫。此外高旭儒醫師呼籲,大腸癌做好定期篩檢,就能早期發現治療。且早期癌的存活率相當高,第零期幾乎100%,第一期也有90%以上,因此,凡年滿50至69歲的民眾,記得每兩年接受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經檢查有潛血反應更應進一步就醫檢查確診,以免錯失治療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