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冷汗

汗液味道重,恐內分泌出問題!「流汗≠ 排毒」中醫揭5大異常出汗

汗液味道重,恐內分泌出問題!「流汗≠ 排毒」中醫揭5大異常出汗#冒冷汗

夏天熱浪來襲,一到戶外就熱汗淋漓、渾身濕透、黏答答,但你知道流汗也能看出身體健不健康嗎?中醫師指出,「汗液」其實是中醫用來評估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標準。以下解答「5種出汗型態」,以及各自代表什麼樣的身體健康狀況,此外醫師也特別提醒,小心若常大汗淋漓如雨下,有可能不利於健康!

危險!老菸槍運將 開車突心肌梗塞

危險!老菸槍運將 開車突心肌梗塞#冒冷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位39歲計程車司機,深夜載客途中突然胸悶、冒冷汗,乘客機警提醒可能是心肌梗塞,建議儘速就醫。運將聽聞後不放心,載客後立刻驅車轉往急診就醫,確診為心肌梗塞,隨即進行緊急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目前已康復出院。抽菸20年、作息顛倒 心肌梗塞找上門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韋成表示,患者無三高疾病,看似非心肌梗塞高風險群。問診才發現運將是老煙槍,每天會抽2至3包香菸,持續20年。加上為了增加收入長期開夜車,導致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促使心肌梗塞發生。抽菸會加速冠狀動脈硬化,是惡化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因素。近年心肌梗塞患者40歲以下的中壯年比例增加,多有吸菸、生活作息不正常等不良習慣,提高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若患有三高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更要特別小心。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隨著年紀增長,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逐年增加。起床注意保暖 避免過油飲食常發生心肌梗塞的時間為清晨起床後2小時內,起床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溫差太大環境。若有三高家族病史,多加注意潛在風險,提早預防。飲食避免吃太鹹、攝取太多動物性脂肪,若有冬天進補習慣,挑選低油脂、高纖維食材。運動頻率建議每週3至4次,每次持續30分鐘,有益血壓及調整身體狀況。陳韋成醫師表示,冬天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稍高,近日天氣忽冷忽熱變化大,心血管疾病病人要格外注意。若覺得持續胸悶、胸痛,並伴隨著冒冷汗、左上臂疼痛,或是脖子、下巴、牙齒有酸麻的感覺,可能是心臟缺氧,必要時提早到心臟科就診,藉由心電圖、抽血判斷是否潛在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前預防與治療。

不給糖就昏倒?酮性低血糖症惹禍

不給糖就昏倒?酮性低血糖症惹禍#冒冷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歲男孩因為肚子痛且3天沒排便被祖父母帶來急診,醫師一開始給予浣腸解便,但男孩臉色泛白、冷汗直流,測初指尖血糖只有30(一般血糖低於70即為低血糖),補充高濃度糖分的點滴、吃糖後,小男孩不到2小時臉色變紅潤,甚至會笑能玩了。幼兒6到8小時不吃血糖就會降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小兒科醫師陳永朋表示,小男孩的症狀為「酮性低血糖症」,這一類小朋友對於飢餓的忍耐度很低,只要超過6到8小時不吃,血糖就可能像溜滑梯般下降! 「酮性低血糖症」常見於1歲到6歲的幼兒,特別是出生時低體重與身材較瘦小的幼兒。陳永朋醫師說明「酮性低血糖症」實際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一般好發於下列2種情況:1)  不吃東西的時間過長,例如晚餐吃太少或假日睡比較晚,早餐還沒來得及吃就發作。2)  最近因感冒、腸胃炎等疾病吃不好而發病。冒冷汗、臉色發白、無力 嚴重會昏迷陳永朋醫師表示,這個疾病的症狀包括有:冒冷汗、臉色發白、無力、心悸、腹痛、嘔吐;嚴重甚至可能抽筋、昏迷。此病的診斷須排除一些代謝疾病,以及利用「飢餓試驗」來確定診斷。好在此病大多在8至9歲會自然痊癒。陳永朋醫師呼籲,若家長觀察您的小朋友常在早上突然冷汗直流、臉色發白、無力甚至喊肚子痛,有可能是「酮性低血糖症」,記得先給他吃顆糖再就醫!不然,時常嚴重低血糖恐影響腦部發育。

高瘦男容易喘 小心胸部生悶氣

高瘦男容易喘 小心胸部生悶氣#冒冷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20歲身形高瘦的林姓男大生,覺得容易喘、左胸也出現疼痛,但林男以為疼痛感是運動導致因此不以為意未特別就醫,直到本月13日林男開始呼吸困難、頭暈、直冒冷汗及臉色蒼白等症狀,趕緊至就診,醫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安排胸腔鏡肺楔狀切除手術後,患者已康復返家。胸悶、胸痛、呼吸困難 嚴重會休克衛福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王耀麟表示,自發性氣胸是指在沒有任何外在因素下,氣體自發性從肺中漏出。多發生於高瘦型的年輕男性,病患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喘等症狀,嚴重時會引發張力型氣胸,導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提醒民眾別忽視胸痛症狀應盡早就醫,預防致命危險的發生。未來有約30%至50%的復發機會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醫師謝志明表示,氣胸的治療依病況的輕重程度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大致分為保守治療與積極治療,保守治療為氧氣給予、胸管引流,但保守治療之復發率較高,而積極治療便是進行手術,此病患電腦斷層的影像上,可判讀出其肺尖部分有明顯的肺氣泡形成,這樣的案例未來復發的機率較高,有約30%至50%的復發機會,因此安排病患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目的是要找出造成氣胸的病灶並將其切除,再加上肋膜粘黏術,期使肋膜腔完全粘黏,降低氣胸復發率。通常手術後,可控制復發率在3%以下,病患可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胸、經腋下開胸及胸腔內視鏡手術。近幾年開刀方式大多以胸腔內視鏡輔助微創手術進行肺部病灶切除,較傳統的開刀方法傷口小(約1cm,兩個洞口)而且復原快,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以往南投縣的氣胸手術大多需轉院至中部醫學中心治療,但在自去年起軍醫體系支援南投地區醫療服務後,現相關案例已可直接在南投醫院接受治療,大大增加醫療可近性與便利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