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份

長者表達不易 5症狀恐水份補充不足

長者表達不易 5症狀恐水份補充不足#水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失智患者一天至少需要補充2500 cc 的水分,當出現下列這些症狀時,表示水分補充不夠,或是環境太過悶熱,導致溫度上升過高:1)體溫上升及脈搏加快/老年患者體溫調節的功能較差,若是脫水會更容易體溫過高。2)皮膚黏膜與口乾舌燥/老年患者的皮膚通常比較乾燥、容易脫屑。但是缺水患者皮膚不只乾燥,還會失去彈性。捏起或是用指甲掐下久久無法恢復。腋下與手心等較容易流汗的地方,平時應該摸起來較為濕潤,可以用手稍微摸摸看,若也是非常乾燥就要小心脫水的危險。3)小便次數減少、顏色黃/若是上廁所小便的次數明顯減少、尿量減少,或是顏色非常深,也是身體缺乏水分的徵兆。4)指甲蒼白沒有血色/這是身體缺乏水分,血液不足的現象,在脫水較嚴重時會出現,需要特別小心。5)表情漠然、精神不振/有些患者並不會有明顯口渴的症狀,只會感覺到人沒有元氣、疲倦乏力想睡覺,照顧者和家屬在夏天要特別注意,如果短時間內變得很嗜睡,不太容易叫醒,或是醒來卻一下下又睡著,都可能是嚴重脫水的徵兆。補充水分的訣竅失智患者常常不願意規律喝水,甚至有被害妄想,認為家人要下毒所以逼迫他喝水,因此補充水分不應強迫,而要把握分散且多元的訣竅。若是強迫患者喝水,更容易引起嘔吐,或是嗆到而引發肺炎,反而得不償失。雖然喝白開水是補充水分最好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可以嘗試以下建議,找出患者最願意接受的方式:1)準備水分充足的水果、點心/例如西瓜、葡萄、柳丁、奇異果、木瓜等等,吃飯時一起食用。準備果凍與布丁等含水量豐富的點心,在兩餐之間食用。2)準備吸管/有的患者是因為嘴部肌肉控制不佳,喝水會漏所以拒絕喝水,可以試試看幫他準備吸管。幫助口腔黏膜滋潤的處方中醫有許多藥物可以減少口乾舌燥的感覺,幫助口腔黏膜的滋潤。譬如說甘露飲跟玉女煎就是常用的方子;甘露飲中含有天門冬、麥門冬、石斛、生地等味道甘甜、又有滋潤口腔功效的藥物。在臨床上,針對癌症病人放射治療後嚴重的黏膜受損、口腔乾燥都有很好的效果,對於失智症患者水分不足的口乾效果更是顯著。玉女煎除了滋陰潤燥外更有清胃熱的效果,對於上消化道的發炎和牙齦的腫痛都有效果,因為口水的分泌是清潔口腔、保護牙齒很重要的保護機制,一旦口水分泌過少就容易引發牙齦的發炎感染,玉女煎可以同時增加口水分泌跟抑制發炎。或是在夏天我也會開給家屬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並且讓他們放在冰箱凍成小冰塊給患者含,有補氣提振精神與生津潤澤黏膜雙重功效。補水分要小心!譬如說有心臟病的患者,喝太多水反而會給心臟太大的負擔,讓原本就力量不夠的心臟更受不了,多餘的水分會累積在四肢末梢跟肺臟等器官內,不但沒辦法給身體使用,反而會產生水腫與咳嗽等症狀。這些病人反而要限制一日的飲水量不可以太多,更要注意是不是有雙腳水腫?躺下來會喘、會咳嗽等指標。嚴重的腎臟病患者也需要限制飲水,建議看心臟科與腎臟科門診時可以詢問醫師一天限制的進水量,做好適當的管控;有時候要限制患者喝水跟鼓勵他喝水一樣困難。烏梅或山楂生津止渴我遇過夏天每隔十分鐘不到就要喝水的,一直要家人倒水給他,水喝得多又不到半小時就要上廁所,照顧的家屬一整天超過12 小時就在不斷的倒水、上廁所、倒水中度過,不到兩天就累壞了。其實很多時候不一定是患者身體真的如此缺乏水分,而是患者一直有「口渴」的感覺。這時許多酸味的藥材可以多加利用,我常會建議家屬可以讓患者吃一點烏梅或山楂,可生津止渴;同時烏梅也有收斂的效果,對於有慢性腹瀉的長輩,服用烏梅可以減少腹瀉的次數,同時能降低水分跟隨糞便流失的比例。要注意的是,蜜餞通常含糖分高,鈉鉀等礦物質含量也很高,大量服用可能讓血糖和電解質失衡,一天服用以兩次為限會比較好。若是腸胃炎造成的短暫腹瀉,也不太適合服用烏梅止瀉,因為此時腹瀉是身體排除腸胃內細菌跟病毒的出路,如果止瀉可能讓細菌在腸道內停留更久,造成更大的傷害,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一類的患者,可以在水中加一點檸檬汁或烏梅,增加口水的分泌,或者讓他含一點冰塊讓口腔保持濕潤,搭配上轉移注意力到有興趣的事物(看電視、聊天等等),能夠有效的減少口渴的感覺。(本文摘自/中醫師看診失智症/大塊文化)

倦怠恐是水喝太少!攝取量公式報你知

倦怠恐是水喝太少!攝取量公式報你知#水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攝取水分時的重點為了身體的健康和美麗,許多人認為攝取越大量的水分越好。隨著礦泉水美容風潮的興起,有很多人開始講究起水的質地和味道、刻意飲用比平常還要多的水。人體確實有一半以上都是由水所組成,身體若流失2%的水分就會感到口渴、流失14%~15%時就會造成生命維持異常,「水」可說是人體組成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那麼當體內的水分減少時會發生什麼事呢?水份減少使血壓下降 造成倦怠感血壓在體內的水分(血液)減少時會跟著下降,因此第一個徵兆就是血壓會下降。接下來,血液中的水分減少,也就是血液中存在較多水分以外的成分,血液的濃度就會變濃。一但到了這種情況,便會發生倦怠、無力等的感受,血液也會因為變濃稠而無法順利流通,容易引起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的疾病。另外,因沒有充分的血液流經腦部,也會使人感到煩躁。對於不知不覺會忘記攝取水分的人,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多喝水,但是相反的,喝過量也會出問題喔!如果喝太多水,可能會因消化不良而導致下痢或脹痛感,另外還可能因血液量增加使血壓升高,並導致全身水腫。除此之外,因為要從心臟輸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心臟過度負擔,導致身體時常處於倦怠無力的症狀。理想的水分攝取量 體重的1/30當攝取的水分已超過腎臟分泌尿液的極限仍繼續攝取時,就有可能引起「水中毒」的狀態,當體內的鉀離子和鈉離子等的電解質降到一定程度,會引發頭痛、鼻炎、倦怠無力等症狀。若症狀持續加劇還會有頭暈、經攣、嚴重也可能致死。那麼,一日理想的水分攝取量到底是多少呢?一般而言是體重的30分之1左右的份量。因此若體重為60公斤的人為1天2公升、體重50公斤的人則為1.5公升。另外也會隨著一天的運動量或攝取的食物內容而改變,因此若今天汗流得多一點、或有喝酒的話,就稍微再多攝取一點水分之類的,需要臨機應變隨時調整。也建議不要一次就把整天的必要份量喝完,最好可以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攝取!(本文摘自/身心腦鍛鍊全書/風和文創)

掌握4關鍵 有效降低室內運動風險!

掌握4關鍵 有效降低室內運動風險!#水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運動時該注意心率、運動強度,還有最重要的水分攝取,但是喝水學問大,不僅要考慮份量,時機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事實上,家醫科醫師表示,運動過程前、中、後期都必須不斷補充水分,健身房盛行,即便在室內運動也應避免「渴了才喝水」,不讓體內鬧水荒才是最正確的應對方式。夏季運動還能從哪方面降低健康風險呢?掌握以下運動時間、出汗程度、最大心率、運動量等4關鍵,就能動的安全又有效!運動前中後補充水分的量及時機知名開業診所醫師林青穀表示,出汗補水很正常,攝取水分的時機相對重要,不但運動前2小時內要持續補充約400cc的水,運動前15分鐘需要再補一次200-400cc的水,另外運動中也應儘記每10-15分鐘補充120-450cc的水量;運動後除了要補到流失體重1.5倍的水量,也建議以含礦物質、電解質的水為主。民眾可自由換算最大心率以避免運動風險林青穀醫師指出,由年紀換算最大心率,就能避免運動強度太高出現胸悶、暈眩、頭昏眼花等症狀。最大心跳率為220減去實際年齡,健康成人的有效運動心率為最大心跳率的60%~85%間,假設一個50歲的人的最大心跳率為220-50(實際年齡)=170,而有效運動心率就會落在102(170×60%)~136(170×80%)間。運動原則是「多比少好」,即便是搭電梯換成爬樓梯也是能夠簡單增加運動量的方式。50歲左右的民眾運動時可以透過「333」來評估自己運動的效果,另一方面,林青穀醫師也認為「運動733」原則,每周運動7次、每次運動30分鐘,運動後心率達到每分鐘130下以上,才能算是有效的運動方式。穿戴式運動裝置能當做降低運動風險的參考林青穀醫師表示,室內運動除了透過運動器材自行監測運動強度、出汗程度,也建議可配戴具備腕式心率感測的穿戴式裝置即時掌握生理數據。除基礎的心率監測外,更可依據相關數據推算出個人的最大攝氧量,作為運動效率及降低運動風險的參考指標。

吃土顧健康?孩童、孕婦不適合!

吃土顧健康?孩童、孕婦不適合!#水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據說,一般人每天應該喝6到8杯水,對於吃土的人來說,這項習慣尤其重要。這是因為黏土需要水分才能發揮作用──如同海綿一樣,如果黏土是乾的,就無法吸收任何東西。如果你想自泥土療法中獲得最佳的療效,就必須喝很多的水。黏土療法要搭配水份才能有效喝愈多水,黏土就愈能發揮作用。你可以在家進行以下這個簡單的測試:將一些黏土粉末放進碗裡,然後加入幾茶匙的水,接著就能看到黏土是如何立即地將水分吸入它的內部結構中,這正是身體內所發生的情況。如果無水可用,黏土就無法發揮功效。如果黏土不能發揮作用,自然就看不到任何促進健康的效果;雖然每天服用黏土,但卻並沒有因此獲得任何益處。水喝太少可能造成某些惱人的問題,這是因為黏土雖然會吸收毒素,但就像海綿一樣,假如消化道裡的環境太過乾燥,黏土就會將所吸收的毒素釋放出來。這時,你會感覺不舒服,巴不得從沒有吃過這些泥土;然而,其實只要喝很多水,不舒服的情形很快就會獲得改善。如何及何時服用?就膠囊與預先調製好的黏土溶液而言,服用指示早已經印在標籤上。這能讓你知道產品應該服用的份量與時間。另一方面,如果你購買的是黏土粉末,最好去了解一下每人每天的平均服用份量。 ● 嬰兒:1/4到1/2茶匙放入奶瓶中 ● 身材瘦小:1茶匙 ● 中等身材:滿滿1茶匙 ● 身材高大:1大匙 ● 身材格外高大:滿滿1大匙黏土服用份量不能超過全部飲食的25%有些獨立實驗經過特意設計,目的在於確定多少份量的黏土發揮作用時,會對實驗動物的成長與健康造成危害。實驗結果顯示,如果黏土的服用份量不超過全部飲食的25%,那就不會有任何不良影響。如果你並未患有任何特殊疾病,只是想吃點黏土作為營養補充與排毒用,建議每天服用1、2份黏土就好。黏土會不會阻礙維生素的吸收?經常有人問一個問題,那就是:黏土在吸收「壞東西」時,是否能夠不「順便」去吸收腸道中的「好東西」?這個問題沒有直接的答案,因為這取決於你所服食的是哪一種礦物質黏土。由於黏土在成分、味道與顏色方面都有差異,因此也會發揮不同的作用。有的黏土是不論你服用哪種補充品,都會強化或擴大這些補充品的效用,而有的黏土則會竊取體內的營養素。不需養成固定食用習慣保健食品專賣店裡為了食用目的所販售的黏土,幾乎都是可以吃的。不同於有害的黏土可能什麼元素都吸收,店售的黏土不應會造成任何嚴重的健康風險。此外,這些黏土的礦物成分通常都已經過分析,因此你可以知道自己所購買的是什麼產品。然而,如果產品上有任何標籤警告,例如在服用這些黏土之後要補充各種維生素,請務必留心。若這就是服用產品後得進行的必要步驟,顯示這黏土的吸收力遠超過吸收毒素所需。就一般使用而言,這類黏土很可能並不安全,當健康者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時,可以偶爾使用一次這種黏土,但是絕不應該養成固定使用的習慣。孩童、孕婦不能攝取礦質黏土年幼的孩童、懷孕的婦女及身體不好的人,則應該遠離這些種類的礦質黏土。因為在人體最需要氣血能量時,這類黏土會導致身體的運作比平常更加困難,假使每日服用,會導致細胞變得虛弱、耗盡身體的精力、破壞排毒機制,最終導致身體最想避免的事情發生──生病。理想的黏土會吸附與吸收毒素,並且不論你將哪些營養素攝入自己的身體裡,這種黏土都會強化或擴大營養素的效用。例如,假使你服用了人參與大蒜等草藥,或是抗氧化劑碧容健,由於黏土發揮了清潔腸道與調節腸胃的作用,因此你應該會因為更好的吸收效果而受益──隨著身體淨化、狀況變得更好,就能更有效率地吸收身體亟需的營養素。(本文摘自/全臺第一本神奇的黏土療法入門指南/柿子文化)

水分「攝取」過多 寒涼疾病機會大增!

水分「攝取」過多 寒涼疾病機會大增!#水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水」會使物體變冷。而所有的物體在降溫時都會變硬,因此水分攝取過多,容易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水」雖然對生命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攝取過多的話,就如中醫稱為「水中毒」現象一般,對身體有害,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水分在體內積存過多反而有害相反的,三溫暖或泡溫泉、做運動等,充分流汗時,我們會感到全身舒暢!「全身舒暢」這種感覺在現代醫學來說,就是免疫力增強的現象。雖然對身體而言水分極為重要,但因為在體內積存過多反而有害,所以務必記得水分的「排出」比「攝取」重要這件事。攝取水分要選利尿效果好的食物我們的身體,擔任排出鹽分和水分功能的器官是腎臟和皮膚。因為器官也都是藉熱能在運作,所以水、綠茶、咖啡、果汁、清涼飲料等會使體溫降低的飲品,若大量飲用當然也會使腎臟和皮膚溫度降低、造成功能減退,以致妨礙水分的排出。為了預防血栓或因其他原因,需要多攝取水分的人,應該喝能夠溫暖身體又能促進排尿的花草茶、蜂蜜紅茶、薑湯、薑母紅茶、梅醬番茶等飲品。老人體溫比年輕人低 會導致寒涼疾病大增特別是體溫比年輕人低的老人,一到晚上隨著氣溫變低,體溫也變低,強行攝取過多水分會使身體寒涼,因此導致罹患寒涼相關疾病的機會大增,最糟的情況也許會因心肌梗塞或夜裡猝死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可見「夜間頻尿」的症狀,是老年人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防止疾病發生的身體機制。如此看來「睡前喝水」其實是很奇怪的療法。(本文摘自/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野人出版社)

天熱喝酒沒有補足水份 當心痛風發作!

天熱喝酒沒有補足水份 當心痛風發作!#水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儀蒂表示,最近天氣高溫炎熱,提醒民眾千萬別忘記要補充水分;近來門診常見有痛風病史病患因痛風發作痛苦萬分,甚至有民眾痛到無法正常行走,必須坐輪椅至診間就診。林儀蒂醫師說,這些民眾大部分因為天氣熱,常愛喝冰涼啤酒,覺得有消暑感覺,除此之外,忘了要補充水分,因酒精會抑制尿酸排出,水分又不充足,更讓尿酸在血中堆積,結果關節一腫痛起來,完全無法安心睡眠,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圖:痛風致腳盤關節紅腫)林儀蒂醫師指出,痛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滑液或其他組織,腎臟也可能形成尿酸結石。痛風發生風險隨尿酸濃度增加,但年紀與性別也占了很大角色。林儀蒂醫師說,痛風發作常見於30歲以後的男性與停經後女性,但現在年輕男性發作也不在少見。她舉例說,一位30歲男性,因腳盤關節紅腫熱痛就醫,自述前晚喝了6瓶啤酒,家族中男性長輩皆有痛風,高中時第一次痛風發作,之後每到夏天狂喝啤酒時,往往難逃痛風發作命運。另一位是40歲男性,因大腳趾關節腫痛難行就醫,自述年紀很小時就開始痛風,發作前往往是吃了高脂肪肉類、豆類等食物。雖然尿酸高是痛風的危險因子,但高尿酸與急性痛風的發作關係仍不相當明確。一般說來,血中尿酸濃度波動較易引起痛風發作,有些患者發作時,血中尿酸濃度正常,但有些病患長期高尿酸卻從未有痛風發作。大多數痛風發作的病患第一次為單一、不對稱的關節發作,突然腫脹和疼痛,表面皮膚紅而發亮,尤以第一足庶趾關節為多,其他如足踝、足背、膝關節也常見,如未治療,也可侵犯多個關節。林儀蒂醫師提醒,急性發作時,應避免更動原本尿酸藥物的使用,以免造成尿酸波動,並盡量讓關節休息,臥床、泡溫水可使症狀減輕。使用利尿劑、外傷、手術、接觸冰冷、感染、飲酒等,皆會加重病情。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在急性症狀緩解後,才開始調整降尿酸藥物。林儀蒂醫師表示,一旦曾經痛風發作過,就應調整生活方式,以避免痛風性關節炎反覆發作,導致痛風石、破壞性關節炎及尿酸性腎結石發生。逐步減重、減少飲酒、避免食用高普林及高脂肪食物,充分水分攝取(至少2,000c.c.以上),以利尿酸排出是相當重要的。※痛風好發因子肥胖 :中廣型肥胖,痛風機率多3倍高熱量飲食、醣類接觸冰冷、感染、使用利尿劑/阿斯匹靈、酒精水分不足降尿酸藥物未按醫囑使用高普林食物※急性痛風發作時怎麼辦?臥床休息 避免阿斯匹靈及更動降尿酸藥物之使用減重,避免高醣、高酯、高熱量飲食避免飲酒 ,多補充水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