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內在小孩」幸福嗎?童年期型塑情感

「內在小孩」幸福嗎?童年期型塑情感#情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意識層面上,我們對於自己的問題總會感到迷惑、難解。正如我們對於他人的行為或感受,同樣也覺得難以理解。這無非是因為我們未能正確洞悉自己,抑或他人。情感的型塑關鍵在童年時期人類的心理結構其實沒有一般所想的那麼複雜。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人類的心理區分成不同的人格部分,例如在我們心裡存在著小孩的部分及大人的部分,存在意識層面及無(潛)意識層面。如果我們理解這點,就能有所自覺,針對此下功夫,從前許多看似無解的問題便將隨之迎刃而解。而「內在小孩」則是一個比喻,用以形容我們人格中無意識的部分,這部分形塑於我們的童年時期。我們的情感,諸如恐懼、痛苦、悲傷、憤怒,當然還有快樂、幸福和愛,都被歸於這個內在小孩。內在小孩不僅存在正面與幸福的部分,也存在負面與傷痛的部分。理性帶來意識、目地 調節情感除此以外,我們還有「成人自我」,也稱之為「內在大人」。這股心理力量代表冷靜、理性的理智,亦即我們的思慮。在「成人自我」的模式下,我們可以擔負責任、擬訂計畫、謹言慎行、認知錯綜複雜的脈絡、衡量風險,甚至還能調節「兒童自我」。這個「成人自我」會有意識且有目的地行為。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是首位將人格區分為幾股不同力量的心理學家。在現代心理學中被稱為「內在小孩」或「兒童自我」的部分,佛洛伊德稱之為「本我」(Es),至於「成人自我」(亦即「內在大人」),他則稱之為「自我」(Ich)。佛洛伊德「超我」概念 批判者角色此外,他還提出所謂「超我」(Über-Ich)的概念。這是一種在我們身上的道德力量,在現代心理學中則被稱為「父母自我」或「內在的批判者」。當我們處在「內在的批判者」模式下,我們就會對自己說出像這樣的話:「別裝傻!你什麼都不是,你一無是處!反正你永遠搞不定這件事!」某些新療法,例如「圖式治療」(Schema Therapy)則將「兒童自我」、「成人自我」及「父母自我」這三種主要力量,進一步區分成其他子力量,例如「受創的兒童自我」、「快樂的兒童自我」、「憤怒的兒童自我」、「嚴厲的父母自我」及「和善的父母自我」等。漢堡著名的心理學家佛里德曼.蘇爾茲逢頓不僅證實了一系列存在於人類身上的子人格,更提出「內在團隊」這個概念。(本文摘自/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時報出版)

人生觀是正面或負面 童年經驗很重要

人生觀是正面或負面 童年經驗很重要#情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們會有何感覺、究竟能夠認知哪些情感、在我們的體驗中短少了哪些情感,基本上取決於我們天生的性情和童年的經驗。我們潛意識裡的「信條」在其中發揮了重要影響。在心理學中,「信條」是指某種根深柢固的想法,反映出我們對於自己或在人際關係中所秉持的基本態度。我們的許多信條大都形成於人生的最初歲月裡,源自年幼的我們與關係最近的他人之間的互動。我們內在的信條可以像是:「我很好!」或「我很糟!」一般說來,我們會在童年及後來的人生過程中,將正面與負面的各種信條內化。像「我很好」這種正面信條,會因我們覺得自己被重要的照顧者所接納和疼愛所產生。這些信條會強化我們。反之,「我很糟」這種負面信條則產生於我們覺得自己犯錯或遭拒之時。這些信條則會弱化我們。背負童年沉重包袱 心中仍有陽光小孩陰鬱小孩不僅背負著我們的負面信條,同時也背負了由此而生的種種沉重情感,像是悲傷、恐懼、無助或憤怒。由此還會產生出所謂的「自我保護策略」,這是我們發展出用來應付或避免察覺那些情感的方法。諸如退卻、攻擊、追求和諧、追求完美或追求控制等,都是常見的保護策略。陰鬱小孩所代表的是,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中那個因受創而陷於脆弱且不穩定的部分。相反地,陽光小孩則用來比喻我們所經受的正面影響及良好情感。他包括了造就出一個快樂兒童的一切,像是自發性、冒險精神、好奇心、忘我的專注力、活力、進取心和人生樂趣等。陽光小孩代表的是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中那個完好無損的部分。即使是背負著源自童年沉重包袱的人,心中仍有陽光小孩的存在。他們的人生中還是存在某些不會引發他們過度反應的情況,還是存有能讓他們感到愉悅、好奇或樂在其中的時刻;此時,陽光小孩就會得到出頭的機會。只是,在那些曾有過抑鬱童年的人身上,陽光小孩多半還是鮮少現身。(本文摘自/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時報出版)

男人沒伴侶 壽命恐減8年!

男人沒伴侶 壽命恐減8年!#情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粗壯耐用的身體,實用強健的骨骼,這些都反映出生物如何「力圖生存」。不過,若加上「物種保存」這個偉大目標,就會多出另一個價值觀,那就是「美麗」。年輕和美麗都是生物在意識到「伴侶」時的表現。擁有吸引異性的外觀,才能交配留下子孫,因此先不考慮實用性,講究的是華麗、光澤、纖細、柔軟等。鰥夫會縮短8年的壽命公孔雀尾部羽毛大大開屏時,就是吸引異性的表現,彷彿正在告訴異性「我的羽毛裡沒有寄生蟲,所以很健康喔!」或是「我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等等。看起來是否年輕美麗與有「伴侶」的存在密不可分。充滿年輕魅力的人如果不是隨時有戀愛對象,就是總是對異性充滿興趣。美國匹茲堡大學柯恩(Bernard Cohen)教授於1979年提出以「生活習慣與壽命短縮日數」為題的論文。論文中闡明吸菸或肥胖將縮短6年,癌症將縮短3年壽命等,各種生活要素與壽命短縮之間的關聯性。其中有一個有趣的主題:「鰥夫會縮短8年的壽命」。一直保持「男性雄風」 壽命就能延續細胞時鐘的設定是隨著生殖年齡的結束而停止。和會停經的女性不同,一生都擁有生殖能力的男性本來應該是長壽的。然而,若沒有伴侶,細胞就會因此判定「生殖年齡已結束」。換句話說,如果一直保持「男性雄風」,壽命就能延續。就算不性交,只要有戀愛對象就能長命。女性也一樣,有戀愛對象的人看起來總是比較年輕。不過,女性和男性不同的是,失去伴侶對壽命的影響不大。因為女性在生殖年齡結束後仍有育兒使命,基因會為女性延長端粒的壽命。只要還有身為母親的使命,女性就不會失去活力。即使孩子獨立了也不用擔心,因為還有孫子可以照顧。只要有疼愛的對象,不只心靈會受到滋潤,也能延年益壽。(本文摘自/南雲醫生的「不生鏽」生活術/商周出版)

原來是真的 心中有希望可增加免疫力!

原來是真的 心中有希望可增加免疫力!#情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希望是在挫折、危難時,鼓舞個體持續不斷工作的力量,哪怕獲得的報酬很少,只要有希望都可以撐下去。心理學家一直對潘朵拉盒子的現象很感興趣。這個好奇的小女孩打開了不該打開的盒子,放出來了瘟疫、戰爭、飢荒……,幸好她在把蓋子蓋上之前,讓「希望」飛了出來,有了希望,人就可以忍受一切苦難,繼續活下去。心理學家很想知道希望的心理和生理機制是什麼?為什麼它可以使人忍前所不能忍之事?「希望」可使大腦產生正向神經傳導物質透過腦造影技術,科學家發現希望其實就是期待,可使大腦產生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心理學家跟老人院的老人說:後天要給你們看勞萊與哈台(王哥柳哥)的電影。第二天他用棉花棒取老人的唾液看免疫球蛋白,發現就增加了。雖然尚未看到電影,但今天比昨天更靠近要看的時候,心中的期待增加他們的免疫力。在實驗室中,我們也可利用期待訓練出「鳳凰單展翅」的鴿子(這是中國傳統的酷刑之一,用單手把犯人吊高)。實驗者不定期給鴿子食物,如讓牠連續啄圓鍵五百次以上才給一個食物,這個「有希望得到食物」的驅力會使牠一直啄下去,甚至到一千次以上。當牠累了,把一隻腳縮起來時,實驗者立即給牠一顆食物,所有動物都有因果連結的本能,牠就誤以為單腳站才有食物,從此牠就單腳站。人經常被自我打敗 說服自己不可能成功實驗者又等牠單腳站了很久,挪動一下身體,把翅膀揚起時,再立即給牠食物,從此這隻鴿子一進入實驗室,就立刻擺出牠以為最能吃到食物的姿勢,我們就成功地訓練出一隻鳳凰單展翅的鴿子了。希望是在挫折、危難時,鼓舞個體持續不斷工作的力量,哪怕獲得的報酬很少,只要有希望都可以撐下去。那麼為什麼又會有這麼多人放棄希望呢?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說,「沒有任何地牢比心牢更幽暗,沒有任何獄卒比自我更無情。」人經常是被自我打敗的。馬戲團的大象必須從小飼養,在牠還是象寶寶時就把牠綁在地樁上限制活動。牠會哀鳴,掙扎要自由,可是還太小,掙脫不了。過一段時間後,牠就相信自己很弱小,不可能把地樁拔起來。可是我們知道一頭成象可以舉起一千磅的重物,還能把樹連根拔起。牠會留在馬戲團任人擺布,是牠已放棄嘗試,牠說服了自己是不可能得到自由的。打開心胸 別讓負面經驗或情感綁住你人也一樣,過去負面的經驗或情感綁住了我們,使我們不能隨心所欲過人生。憂鬱症病人陷在自己的心牢中,每天嚴厲地鞭打自己,別人完全無能為力,因為心牢的鑰匙只有他自己有。但只要能一轉念,放下過去,希望就能進來,心牢的門就打開了,自己就自由了。小羅斯福總統說得對,人類不是命運的囚犯,是他們心靈的囚犯,有希望,沒有過不下去的日子。讓我們打開心胸,讓希望進來吧!(本文摘自/學會思考:創造樂在學習的人生/天下雜誌出版)

定期清理「祕密樹洞」 心情好美麗

定期清理「祕密樹洞」 心情好美麗#情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孩個性敏感,情感豐沛,在事件的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始終與她並肩的媽媽——我,我雖覺察長輩的教育方式有缺角,但從未想過去將那個缺角補齊,這是我的錯,因為答應女孩,這件事情是我們專屬的秘密,我不能夠重提該事件,避免女孩與我信任之線的打結,更避免讓原本單一的事件惡化。心平氣和向長輩說出心情及教育理念從那天起,我開始留意女孩與長輩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在我有充分的理由和事件時,我找機會心平氣和向長輩說出自己的心情以及我的教育觀念,以一種和平的方式將該事件解決。我跟女孩再次聊天,依舊坐在沙發上,我們坐得很近,我說:「寶貝,媽媽感謝你在事情發生之後想到的是媽媽,為了不讓我那麼難過,你把那件事情藏在心裡那麼久!但是你不用擔心了,媽媽已經處理好那件事情,之後『他』不會再為難你。」人生有很多事 不應該被一直記得女孩後忐忑地問我:「媽媽,你有說出那件事情是我說的嗎?」「沒有,媽媽每一次都遵守跟你的約定,對不對?」「對!」「姐姐,媽媽還有一件事情,想要跟你約定,好不好?」看著女孩點頭,我繼續說:「媽媽知道,姐姐的記性一直都非常好,所以很多事情都會一直記得,你就像生活字典,媽媽想不起的事情隨時可以問你,因為你總能幫我理清那天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如果這件事情讓你傷心難過,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那件事情丟掉。」「丟掉?」「人生有很多事情,是不應該被一直記得的。」「不應該嗎?」「讓你覺得難過,傷心的事情,我們應該把它丟掉,不然快樂和開心的事情怎麼裝得進來?」「怎麼辦,我每件事情都記得好清楚,不知道哪些事情該丟掉,哪些事情該留下來!」「媽媽願意做你的『秘密樹洞』,我們一起分享所有的事情。」「媽媽知道哪些事情是快樂的?哪些是難過的事情嗎?」感到失望的事情 定期清理掉「如果你願意告訴我,我們就能看到這些問題到底有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事情我們記下來,但那些會讓你難過,讓你哭,讓你覺得失望的事情,我們找到原因後,就把它丟掉好不好?」「丟去哪裡呢?」「丟在樹洞的垃圾桶裡,媽媽會定期把那些垃圾清理掉,好不好?」「好!我分不清的事情,全都交給媽媽,媽媽是我的『秘密樹洞』!」(本文摘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時報出版)

吃酸奶抗憂鬱? 研究:益生菌可影響腦功能

吃酸奶抗憂鬱? 研究:益生菌可影響腦功能#情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吃酸奶可治療憂鬱?根據新的研究,天然酸奶中的益生菌可以幫助提高一個人的情緒,因為它們會影響大腦功能,包括情緒和推理相關的大腦區域。若每天吃兩次優格、優酪乳等酸奶製品為期一個月,可改變腦的功能,不管是在休息狀態的腦活動,還是反應大腦情感的注意力任務(被設計用來監測大腦是如何響應特定情緒)。領導這項研究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表示,酸奶中的一些成分,可能會改變大腦的反應環境,許多患者從來沒有感到沮喪或焦慮的情況,直到他們開始遇到關於腸道方面的問題,他補充,腸腦的連接是一個雙行道。研究小組招募了36名18歲至53歲之間健康體重的婦女進行研究,分成三小組,一組吃含有活益生菌的乳製品,一天兩次連續吃一個月;一組吃沒有活菌的乳製品;另一組則是不吃任何乳製品。前後1個月的研究期間,研究人員進行了功能磁共振成像大腦掃描,結果顯示,吃含有活益生菌酸奶製品的婦女,大腦在情感任務上活動會減少,另外兩組婦女大腦活動則是沒有產生任何變化。領導博士說,酸奶中可能有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它對健康是有益處的,長期可緩解焦慮,壓力和情緒症狀。他更表示,改變腸道細菌組成是有可能治療慢性疼痛疾病,以及大腦症狀,像是孤獨症,帕金森氏症狀,和阿爾茨海默氏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