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

愛滋長照服務量能不足!建構弱勢照顧機構補缺口

愛滋長照服務量能不足!建構弱勢照顧機構補缺口#超高齡社會

響應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World AIDS Day)以及台灣即將成為「超高齡社會」的雙重挑戰,台灣關愛基金會(下稱關愛之家)宣布將設立愛滋病感染者友善的住宿式照顧機構。此舉旨在提供感染者更優質的照顧服務,補足現階段感染者長照量能不足之問題,並藉此提醒世界各國關注愛滋議題,鼓勵社會去除對愛滋的歧視和污名。 根據國發會的數據,台灣將於2026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對長期照顧服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 衛福部統計顯示,預計到2026年台灣將有約14,000名50歲以上的愛滋感染者 。在台灣多數年長感染者由於長期病毒感染影響以及長期用藥影響,以及同時治療多重慢性病,故身體老化速度較一般人快,因此在55歲時即可能面臨相當於65歲的身體狀況,對醫療和長照的需求更為迫切。 關愛之家長年關注愛滋相關議題,至今已設立多處中途之家服務據點,提供感染者穩定食宿,滿足身心理健康需求,協助感染者重返社會。關愛之家成人中心陳佳備主任提到:「台灣的愛滋長照機構以最高照顧需求的護理之家為主,如重症癱瘓、插管等,而輕度至中度照顧目前是服務量能不足的狀態,願意收感染者的長照機構非常少,或是收費相當高昂。也時常因年齡未達65歲,或機構人員的不友善而被遺忘在長照體系之外。因此現在有需要長照服務的感染者,往往面臨無處可去的困境。」 為改善這一狀況,關愛之家正在建設對弱勢感染者友善的照顧服務的新機構,旨在提供整合性照顧服務,給予具有身心障礙證明的弱勢群體和感染者穩定的照顧與生活支持。此舉不僅有助於降低台灣社區醫療成本,還確保感染者在穩定服藥並得到良好照顧的情況下,能夠延緩老化,維持有尊嚴的生活品質。關愛之家強調,只要感染者每日穩定服藥,就能控制體內病毒量達到測不到的水平,即「U=U」(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不會將病毒傳播給他人,生活狀態與一般人無異。在追求愛滋治療與防治的三個95目標 的同時,也期望能實現終結愛滋病的願景。

護理引領長照  護理點亮社區

護理引領長照 護理點亮社區#超高齡社會

依據國發會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老人人口總比例達17.8%,預估2025年將突破20%,邁入「超高齡社會」,亦即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超過六十五歲的老人。獨居老人越來越多,內政部資料指出:全台「無偶戶長」高達375.9萬人,佔41.5%,相較2012年,10年暴增了75萬人,創歷年新高。在人均壽命增長的同時,不健康平均餘命也延長了,表示照顧需求只會更多,政府的長照政策除了長照人員的培訓制度、職涯發展等,更必須結合跨領域、跨部會的多邊合作,儲備訓練足夠的長照服務人力,以因應轉型照護與跨域創新科技的長照模式。 護理人員於長期照護場域角色多元 爺爺有高血壓及糖尿病10年病史,不規則服藥,某日發現左側肢體無力,意識還算清楚,被家人送到醫院急診,經過醫院醫護團隊的治療與照護,病人身上留有鼻胃管、無法行走需要使用輪椅,在醫院出院準備服務護理師,透過周全性的評估,爺爺是符合長照服務個案;需要專業服務及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為了加速爺爺返家後專業照護服務可適時接手,由居家護理師則將護理專業服務送到家中,讓民眾在家安心療養同時也協助爺爺自立生活訓練,出院準備服務護理師則於個案出院前擬定照顧計畫,縮短爺爺出院至接受長照服務時間。 除了在醫院服務的護理師外,還有學校護理師,在學校守護學生的健康;職業衛生護理師在各公司行號擔任各場域員工的職業安全及健康;公共衛生護理師在社區/衛生所肩負傳染病防治、疫情監控、慢病管理、疫苗接種等工作,居家護理所、護理之家、產後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這些機構都是因應民眾照護需求而成立的護理照護機構,其負責人也都是護理師。護理人員長期以來即肩負著民眾健康護理照護的工作,可以說人從出生到終老,從醫院到社區,護理人員從不缺席。 護理師常被稱為是白衣天使,有民眾會稱我們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值得護理師引以為榮,無論在任何職場、工作岡位上,基於病人/個案的需要,應可看到護理師的責任及存在的價值。現在科技的進步、醫療環境的改變、高齡人口增加、再加上少子化趨勢,護理職場更顯重要和艱辛,長期處在高風險、高壓力、勞動條件差、有醫療暴力風險之工作環境,目前護理就業環境確有需政府更多資源的投入和醫護法規的修訂。另外,也希望全民能提升健康識能,給護理師們更多的尊重與肯定,讓更多的新血願意投入護理職場、讓資深的人員能留任醫療職場,使國內醫療系統更有能力來守護病人的安全及提升醫療品質,守護全民健康。 在全球護理人力短缺之際,政府更該投資護理,提供更好的勞動條件和薪酬;護理師值得國家社會更好的對待。如同國際護理協會ICN的呼籲:Our Nurses, Our Future,有護理師,才有未來。

擁抱友善身心 二個方法提高93%銀髮長輩外出意願

擁抱友善身心 二個方法提高93%銀髮長輩外出意願#超高齡社會

台灣衛生用品領導品牌包大人在地深耕守護30年,始終關注長者的失禁照護問題,用最懂台灣人的心,一路陪伴照顧家庭及幫助新世代長者與照顧者提升生活品質,近日更與各地里民中心、長照機構、及連鎖藥局等共同合作,舉辦「提、拉、密、舒健康操」全台巡迴活動,獲得熱烈迴響。 根據台灣銀髮族活動指數調查顯示,多數銀髮族其實是喜好外出活動的,但近6成銀髮族因泛健康問題而不願外出,其中47%長者長期受漏尿/失禁問題困擾。有鑑於此,包大人呼籲「動」齡微運動生活,並邀請感恩活動大使謝祖武一起學習運用「提、拉、密、舒健康操」,鼓勵長者們一起健康活動、「銀」回活力。 衛生用品領導品牌用情感與溫度持續包覆 台灣衛生用品領導品牌包大人台灣在地深耕30周年,秉持著「安心信賴,一路陪伴」的理念,一路陪伴照顧家庭,並為解決長輩的失禁照護而努力,更鼓勵長者們透過日常復健微運動,維持一定程度的生活機能,同時給予照護者與被照護者支持,因此更發起了台灣銀髮族活動指數調查,深入了解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實際需求。 根據調查顯示,近九成銀髮長輩並非不喜歡外出,導致不外出是因有健康問題,而其中約有47%長輩有如廁/失禁問題,即便是日常買菜都深受其困擾,穿脫不便、明顯褲痕、悶熱不舒服,尊嚴掃地難為情更是銀髮長輩不願意使用紙尿相關產品的重要原因。數據也顯示,若能解決銀髮長輩如廁問題,能大幅提高長輩們外出意願,約高達93%銀髮長輩願意外出活動。 台灣維達總監邱煜昌表示:「台灣正逐漸邁向「超高齡社會」的轉變,也使現階段65歲以上銀髮族,根據統計約2~3成長者會有「失禁困擾」的需求增加。除了照顧好銀髮族的生理需求,發展更適合日常使用、穿脫方便的「褲型紙尿褲」,同時我們也希望能滿足每個照顧家庭,提供多元選擇的照護模式選擇,將品牌的溫暖不斷的延續、傳遞下去。」 大使謝祖武經驗分享 運用「提、拉、密、舒健康操」「敢」動全場 本次活動也邀請謝祖武擔任品牌「感恩活動大使」,謝祖武說:「一個企業能成功經營3年靠的是企業倫理,但要成功30年,靠的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愛護。我不是演藝圈最孝順的人,先前因工作繁忙,對於照護媽媽我還是有一點遺憾。在得知媽媽失智之前,完全不了解該如何照顧一位長輩的日常,更不知道連成人衛生用品,還分門別類,有紙尿布、紙尿褲等。直到上網做功課才了解,原來看似都在解決失禁問題,其實多元的選擇更能讓照護者挑選到適合家中長輩使用的產品。」 謝祖武也進一步分享,長照是條漫長且辛苦的路,照護家人之餘,也一定懂得如何照顧自己,減輕照顧自己的家人們一些負擔。對於再過10年也將邁入65歲高齡族群的謝祖武來說,這是必經之路,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一切就像穿脫貼身衣物一樣,不去多想,生活會比較輕鬆、開心。身為照顧者的我們,也不要害怕挫折,因為沒有人天生就懂得照顧人,累了一定要停下腳步休息,看書、健身、聽音樂都好,脫離當下的情緒,讓自己靜心沉澱,才能夠再次撐起照護者的角色。 謝祖武表示,家庭長輩照護最要感謝太太,在工作忙碌之餘還一肩擔起所有責任。因此,把老婆照顧好,在他們家更是首要任務,再來就是與太太輪班,輪流照護長輩。照護長輩不是一個人的責任,是家庭中每個人都應該要付出的,就連照護經驗分享談都能一秒化身寵妻魔人。 「動」齡生活開跑 呼籲一起「銀」回活力 隨著科技醫療發達,相信很多長輩仍保有社交活動、有自己退休生活、還想出國旅遊,現在都是「人生70才開始」。包大人鼓勵銀髮長輩每日進行「提、拉、密、舒」四字訣健康操,以維持生活機能,延緩肌力退化。「提、拉、密、舒」健康操是由一群專業的職能治療師與銀髮健身教練團隊所設計,其動作概念是來自於鼓勵長輩自行穿脫紙尿褲的過程中,會運用到的一連串動作,包含「單腳提起、輕鬆穿拉,緊密貼合不外漏與伸展舒暢」的復健微運動,幫助銀髮長輩提升肌力、延緩失能,並建立自信生活,勇敢外出。 包大人台灣在地30年,期望能用安心信賴的產品,和一路陪伴的精神,為照顧者及銀髮長者,創造出有價值的貢獻,最重要的是幫助照顧者們,解決在生活上或長照路上遇到的困境、提供解決方案,作為銀髮產業的領航者,為每一個照顧家庭及長者盡更多關懷的力量!

衛福部估 11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衛福部估 11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衛福部統計我國已於82年成為高齡化社會,107年轉為高齡社會,依國發會推估將於11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國老化程度較日本約晚25年,加上日本平均餘命較我國多4歲,所以我國現階段及未來5年死亡率約為日本20年前狀況,即死亡率介於7‰~8‰之間。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 居主要死因前三位依死亡率排序,107年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癌症)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事故傷害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高血壓性疾病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55歲以上之高齡族群 癌症占8成5107年死亡率(死亡人數除以年中人口數)為每十萬人口733.1人,較上年上升0.5%;以WHO 2000年之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15.0人,降2.2%。受人口高齡化影響,107年死亡率上升0.5%。自99年以來,十大死因都一樣,排名順位則自105年以來維持相同。107年死亡人數以肺炎增7.5%及心臟疾病增4.5%較為明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減5.2%、糖尿病減 4.8%較大。長期而言,因人口老化影響,肺炎及高血壓排名逐漸往前。長期觀察胰臟癌、食道癌排名往前107年與106年比較,十大主要癌症的順位皆不變,肺癌及肝癌已連續39年排名前2。長期觀察,口腔癌、 前列腺癌、胰臟癌、食道癌排名往前。胃癌、子宮頸癌排名往後 年輕族群自殺人數及死亡率略升107年事故傷害在1-14歲及15-24歲為死因排首位,107年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為6,846人,其中運輸事故3,20人(占46.9%)、跌落及溺水1,735人(占25.3%)。24歲以下年輕族群自殺死亡人數及死亡率略升,須關注年輕族群自殺問題。

從Cure到Care 實現在家終老的權利

從Cure到Care 實現在家終老的權利#超高齡社會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 余尚儒)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余尚儒醫師) 超高齡社會如一波看得見的大浪,正一步步向岸上的人席捲而來,除了隔岸觀浪,你還可以有別的選擇。面對超高齡社會的步步逼近,機構養護、外籍看護的需求與日俱增,不想在醫院終老、尋找翻轉病房的可能,你需要預約一位可以陪伴到最後的醫師。近年來台灣公益團體積極推動「在地老化」,主要透過社區活動預防早期失能,而由日本傳入的新概念「在宅醫療」則主要針對難以到達醫院,希望在家接受照護的患者,透過引介居家照護團入家庭,達到一條龍的照護。2012年日本推動「在宅醫療」,目前已有1/5診所提供到府看診的措施。 從CURE到CARE 翻轉病房的第3種選擇 「生活才是主角,家是最好的病房,家屬是最好的隊友。」面對在宅醫療,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表示,超高齡社會的來臨,讓許多人都不知所措,在宅醫療並非只針對重病患者,目標是想要將翻轉病房,讓「從CURE到CARE」的概念普及,病友可以了解到除了機構照護與外籍看戶之外,他們也能有第3種選擇。 病人變為主場 團隊可以隨時調整診療模式 余尚儒理事長表示,改變環境看病有很多好處,以往到醫院看診,此時「醫院」是主場,一切需要按照SOP進行,醫師問答的壓力讓整個看診過程可能不會超過3分鐘,病人無法放心流利的表達需求。 而翻轉病房的目的,讓病人不再是被支配的「客人」,而是以最舒適的狀態在家裡接受照護,此時「家」就是主場,在這個團隊裡沒有上下級之分,醫療團隊必須依照病程不同為病人隨時調整、量身打造診療模式。另外,針對病情較為複雜的患者,醫療團隊會因為情況不同持續變化,一但病人死亡,這個團隊就可以解散,如此一來,這個團隊的主體就變成是病人而非醫院。 診所數量多、位置彈性 能及時給掌握狀況 除了能夠營造安心的照護環境,余尚儒理事長也提到,藉由醫師到宅看診,可順便教導家人照護模式,訓練家人針對不同病程時能透過團隊培養照護能力,提供最即時的照護。 日本自2012實施此項政策,目前有近1/5的診所實施「到府診療」,因為診所彈性較醫院高,每人都可以依照病人變化隨時提供服務。台灣從2015起開始「實施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試辦計畫」,但因為無操作經驗、給付偏低,收案限制多想要推廣必須要透過醫院,結合成「團隊」才能成型,但礙於醫師舊有看診習慣,在宅醫療始終難以普及。 日本經驗來看,診所是目前在宅醫療主要服務提供者,原因是因為醫院距離家較遠,組織規模大,病人一旦有問題不一定可以立刻反應,相對的,基層診所數量多、地理位置,運作彈性高,每位醫師平均負責的病人較少,預約終身醫師的程度也會變得簡單。 「守護在家生活到最後一刻的權利」是在宅醫療的核心理念,余尚儒理事長表示,相關知識要被解放,政策的宣導非常重要。醫療去中心化、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勢在必行,寧靜革命從現在開始! (余尚儒醫師希望在宅醫療能落實,讓每個人都能串起美好的新「醫病關係」。 圖片提供/余尚儒醫師)  

骨鬆患者 逾50%沒受過傷!

骨鬆患者 逾50%沒受過傷!#超高齡社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提重物、走樓梯越來越吃力?「顧骨本」不該只是停經後婦女與銀髮族的專利,年輕族群也更應該小心預防!依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指出,50歲以上男女骨質疏鬆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依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達14.36%,進入2026年後台灣將成為老年人口達20.63%的超高齡社會,骨鬆警報想必更加嚴重。骨鬆患者超過50%沒有明顯受傷史安南醫院骨科醫師許惟傑指出,近日門診患者中,50歲以上的患者人數有顯著增加的現象,患者大部分皆主訴因提重物致骨折或是最近無法提重物,要小心恐為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作祟。許惟傑醫師表示,骨質疏鬆是個沉默的殺手,台灣地區流行病統計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之城市婦女,19.8%已有一個以上之脊椎體壓迫性骨折;男性則為12.5%,其中超過50%沒有明顯受傷史,由此可知,骨質疏鬆常在您不知道的時候已經找上門。骨鬆容易因輕微受傷造成併發症許惟傑醫師強調,骨鬆症通常無明顯症狀,卻會因輕微受傷造成骨折及其它併發症,並進而引發更大範圍之功能障礙,尤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嚴重。根據15年來的健保就診資料發現,發生髖部骨折患者,其1年內男性死亡率為22%,女性死亡率為15%,皆因長期臥床引發感染而起。許惟傑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要走在疾病的前面更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透過面對面的互動,更加瞭解民眾的需求,適時介入給予協助,讓預防骨質疏鬆的觀念廣到每一個家庭。

10年後 台將成為「超高齡社會」

10年後 台將成為「超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77歲余陳阿嬤每天參加社區活動,除了和老朋友聊天,蒔花弄草,也做關懷志工服務,連孫子都十分佩服老人家的活力,88歲的林阿嬤長期到松年大學不斷學習,還服務同學量血壓,更鼓勵退休長者可以找機會回饋社會,他們都覺得替大家服務是一件開心的事,不僅讓自己的心情愉快、身體也能健康,這些正向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尊重的,但不是所有長者都這麼樂觀。約8成 認同老人「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國民健康署104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電話訪問2萬4723位15歲以上民眾對老人看法, 其中15~64歲民眾裡有約8成民眾認同老人「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近6成長者認為老人「有解決問題能力」,僅2成8的民眾同意老人「是體弱多病」。高齡化是全球趨勢,台灣也不例外, 105年6月底內政部統計老年人口達12.8%,超過300萬人,預估2年後(107年),老年人口比率突破14%,進入「高齡社會」,10年後(115年)則達20%,成為「超高齡社會」。維持居家安全環境 雜物收乾淨、光線明亮國民健康署提醒家中有65歲以上長者的家庭,由於隨年齡增加,長者身體功能下降(視力、聽力、平衡感及肌力變差),或是因生病、使用鎮定藥物或合併多種藥物、穿不合腳與鞋底容易滑倒的鞋子導致跌倒,除此之外,維持居家安全環境尤其重要,包括雜物收乾淨、光線要明亮、地板要乾燥、拖鞋需合腳、電線靠牆收、物品避免放置高處等,也要特別留意家中長輩,是否有下列情形:1)在過去1年,非刻意減重狀況下,體重減少5%以上。2)在不使用扶手的情況下,無法從椅子上站起來5次。3)是否覺得充滿精力(回答”否”)。如有2或3項情形,應帶長輩到醫院做詳盡檢查是否有「衰弱」的情形,並提醒長輩要規律運動、營養要均衡、多蔬果、多喝水、並注意少油、少糖、少鹽。

眼盲首因白內障?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要小心

眼盲首因白內障?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要小心#超高齡社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提升全球公民的視力健康,WHO持續於每年10月第二個週四推動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並期望於2020年杜絕可避免的眼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高達3,900萬人眼盲,其中,51%的眼盲是白內障所導致;根據眼科流行病學資料推估,白內障不僅與老化有高度相關,也有研究顯示,白內障的罹病跟高度近視比例逐年增加有關係,民眾輕忽不得。全球眼盲首因白內障  衝擊高齡樂活品質隨著台灣近視人口居高不下,加上超高齡化人口等2大潛在威脅,恐加劇白內障對民眾視力的影響,因此更需從現在開始做好白內障疾病衛教與治療。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民眾,每2人就有1人罹患白內障,而114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推估將高達473萬人,屆時白內障對民眾視力影響恐更將加劇。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胡芳蓉表示,白內障為眼睛老化的第一大疾病,不僅會視力模糊,對居家、交通、生活品質等影響非常巨大。事實上,白內障對熟齡的影響從生理到心理,層面相當廣泛。眼科醫師就表示,因白內障導致的視力模糊容易看不清路障、號誌,診間就有許多案例,發生在家跌倒或出外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久而久之,便導致患者心理上抗拒外出、長期在家、無法外出社交等狀況,對生活品質或心理健康上都將有顯著的影響。世界視覺日照護全民眼睛健康,全台動起來!WHO推動世界視覺日落實在台灣行動已邁入第10年,十年來持續深耕全台各地,推廣重視眼疾預防。為響應活動,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及愛爾康大藥廠結合國內產、官、學界的力量,於今年舉辦「愛你眼睛健康 實踐睛彩生活」護眼講座暨健檢巡迴活動,擴大於全台北、中、南舉辦,向全台民眾推廣正確的護眼保健知識。藥廠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黃孜茂表示,自2005年開始就與眼科界夥伴持續響應世界視覺日,希望能喚起國人對於眼睛健康的重視,擁有健康的視力,實踐「睛」彩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