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迎來梅雨季,隨著天氣逐漸炎熱,氣候變得潮濕悶熱,正是適合病媒蚊繁衍的季節。根據疾管署統計,2024年本土登革熱累計至4月29日已163例,創8年同期新高;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與2023年疫情相關,且受近日持續高溫影響,今年疫情走向審慎樂觀,盼儘速控制。
近日迎來梅雨季,隨著天氣逐漸炎熱,氣候變得潮濕悶熱,正是適合病媒蚊繁衍的季節。根據疾管署統計,2024年本土登革熱累計至4月29日已163例,創8年同期新高;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與2023年疫情相關,且受近日持續高溫影響,今年疫情走向審慎樂觀,盼儘速控制。
農曆年節過完了,各行各業紛紛開工,學校也開學了。醫師提醒,從農曆年前因呼吸道症狀就醫患者增加至少3成,這一波交叉感染多,且喉嚨痛、咳等症狀都很嚴重,仍需要持續觀察未來幾天疫情變化,若發燒超過3天應快篩檢並趕緊就醫,籲戴好口罩、勤洗手,保護彼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秋冬是諾羅病毒好發的季節,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0月27日至11月2日)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126,558 人次,全國近四週(第41至44週)共接獲55起腹瀉群聚通報,其中36起為校園群聚;55起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請民眾應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及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食物、接觸以及飛沫 都可能受諾羅病毒感染諾羅病毒是一群病毒,以前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可感染人類而引起腸胃道的發炎。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經由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潛伏期一般為24至48小時,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加強消毒與清理 以降低病原傳播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疾管署提醒,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此外,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有疑似症狀(尤其是食品從業人員),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如需外出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螨叮咬而傳染,恙螨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人類或動物身上,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被恙蟲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是此疾病的重要特徵,若未及時診斷給予抗生素治療,致死率高達6成。疾病管制署病媒病毒及立克次體實驗室歷經3年(104-106年)研發「恙蟲病快速抗體檢驗試劑」,於今(108)年3月發表於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期刊,並於今年7月30日成功取得中華民國專利。恙蟲病試劑可自動大量篩檢疑似病例檢體該項快速檢驗試劑目前已廣泛運用在國家實驗室常規的例行性檢驗,其對IgM抗體之敏感度達80.7%,較傳統檢驗方法(螢光染色)約68.8%更具靈敏性;此外,該試劑可自動大量篩檢疑似病例檢體,4小時內可完成96個檢體的檢測與分析。疾管署表示該項檢驗試劑未來將技轉廠商,除供我國檢驗恙蟲病外,也可供應亞太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國家)進行恙蟲病的診斷,藉此提升我國在恙蟲病的檢驗量能,並與世界接軌拓展境外防疫。「恙蟲病快速抗體檢驗試劑」成功取得專利,為恙蟲病診斷添新利器疾管署指出,「恙蟲病快速抗體檢驗試劑」是目前涵蓋最多最廣診斷抗原的檢驗試劑,由7種診斷恙蟲病抗原(3種世界流行菌株Kato, Gilliam, Karp及4種台灣常見菌株TW-1, TW-10, TW-19, TW-22的抗原)所組合,其中TW-1是台灣目前最主要的流行菌株,TW-10及TW-19菌株則與東亞及東南亞菌株相近,而TW-22是台灣特有菌株。該項檢驗試劑曾於今年6月送至美國海軍醫學中心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其可診斷我國及包括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澳洲等國恙蟲病的病例檢體,表示該試劑除適用台灣外,亦適用於全球恙蟲病流行地區之檢驗,有助於全球恙蟲病檢疫與防治。台灣今年迄今共270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恙蟲病為亞太地區常見地方性流行傳染病,多數病例發生在東南亞、印尼、中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北部的農村地區。台灣今年迄今共270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感染縣市以台東縣、花蓮縣、澎湖縣、金門縣、高雄市及南投縣為多。全年均有個案發生,病例數以5月至10月較多,男性個案高於女性,發病年齡層以50至60歲為主。因此,民眾從事戶外活動務必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皮膚裸露處可用政府核可的防蚊蟲藥劑。從事野外活動返家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以及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暴露史,以供醫師臨床診斷治療參考。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網傳部分外籍移工在台生下沒報戶口的「黑戶寶寶」,這些孩子無法享有台灣的醫療、社福、教育等資源,移民署卻無相關數據及作為。移民署表示從2007年至2019年5月底,生母為失聯移工或不實身分者的非本國籍新生兒共通報734人,內政部、移民署及社政單位均依規定進行安置、協尋、收養及歸化工作。衛福部疾管署也發出澄清,基於防疫及維護非本國籍或未具戶籍等收容機構兒童的健康權益,均會協助安排各項常規疫苗接種,以建立兒童免疫力,並非無提供疫苗。移民局取得失聯的移工的相關數據報告,從2007年至2019年5月底,移民局已登錄9,381名未有國籍身份的出生孩童。透過篩檢數據得知,754名移工媽媽失聯或無法識別身分。由於「無國籍」孩童沒有身分記錄或相關辨別身分的資訊,因此他們無法正常的獲取醫療服務或教育資源等,進而在我國引發許多層面的社會問題。這些「無國籍」的非台灣兒童皆由相關的社會機構進行處理,並依據母親的國籍獲取暫時性的居留許可。則當內政部確定孩童的母親確定失聯後,才會進行收養孩童和歸化新國籍身分的後續處理。2019 (108)年起衛福部為積極掌握該等對象提供必要之醫療照護,其中對於政府部門收容安置或開案輔導中之13歲以下非本國籍兒少,由相關單位造冊通知本署轉知地方政府衛生局(處),協助個案完成預防接種。本年截至7月底,本署計接獲9縣市社政單位轉介39名兒童,已轉請各縣市衛生局協助該等兒童疫苗接種事宜。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國內免付費1922防疫專線(或0800-001922)洽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一起傷寒家庭群聚,共3人確診,為北部30餘歲女性、其幼齡女兒及同住之30餘歲女性印尼籍看護,3人皆無出國史。「傷寒」由細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病原菌分別為傷寒桿菌及副傷寒桿菌。傷寒及副傷寒為全球性的疾病,多數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南亞地區、東南亞、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群島等地區有較高的感染風險。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2019)年截至7月15日傷寒確定病例共14例,其中4例為本土個案,10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傷寒為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可由3至60天不等),主要的傳染途徑為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吃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病徵包括持續發燒、頭痛、疲倦、食慾不振和便秘或肚瀉(在成年患者當中,便秘較為常見;而在兒童患者當中,肚瀉則較為常見)。部分患者或會有脾臟及肝臟發大,以及在胸口、腹部和背部出現玫瑰紅色斑點的情況。嚴重個案的患者可能會有腸臟出血及穿破、神志不清等併發症,若果不及時醫治可引致死亡。預防傷寒的方法包括1)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用餐前及如廁後應確實洗手。2)食物應選用熟食,避免食用生菜或未完全煮熟的海鮮。3)用煮沸的開水或包裝完整的飲品;避免飲用加入冰塊的飲料。4)不食用路邊攤販賣的食物或飲料;不食用已去皮或削好的水果。建議於出國前施打疫苗疾管署呼籲,計劃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的小型都市、村落的民眾(如探親、志工活動、背包客等),出國前至旅遊醫學門診向醫師諮詢,評估接種傷寒疫苗(施打後14天可產生免疫力,建議成人及2歲以上兒童施打)。傷寒疫苗僅可保護人體免於傷寒桿菌的感染,但無法阻斷其他細菌的侵襲。另旅途中仍應留意飲食安全及落實正確勤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降低感染風險;返國後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及飲食史。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國內腸病毒疫情已進入高峰期,近來連日高溫又適逢端午連假,疾管署提醒幼童照護者及幼童至相關兒童遊戲場所時,應注意該場所是否每天至少消毒、清潔相關設施一次,使用設施前後應以肥皂洗手,幼童生病應在家休息勿出入遊樂場所,此外幼童照護者在幼童遊玩時應定時帶幼童如廁,保持環境清潔。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第4、5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2人均居住於台中市,皆已康復出院,第4例為15個月大男嬰,經診所診斷疑似腸病毒後,出現雙下肢站立不穩、四肢抖動,收治加護病房並通報,個案另有2歲姐姐亦出現紅疹、發燒症狀,第5例為3歲女童,嘴巴出現小紅點就醫診斷為腸病毒,後有持續嘔吐且四肢虛弱無力,經查女童發病前班上有另1幼童因腸病毒請假,推測其感染源為班上同學。腸病毒64例 其中5例感71型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共計25,192人次,上升20.5%,於新北市、桃園市、 雲林縣、花蓮縣共新檢出7例腸病毒71型個案,共檢出52例腸病毒71型個案,今年截至目前累計通報腸病毒重症64例,其中5例確診感染腸病毒71型,38例排除,尚有21例檢驗中。疾管署與各縣市政府一起動員,加強督導各縣市轄內之兒童遊樂場所環境清潔與消毒,並透過查核,積極輔導業者改善,以確保兒童健康。本次輔導查核重點包含:每日以稀釋漂白水(500ppm)消毒場所及設施,球池應即時清除目視可察的髒汙,並建議每週至少清洗、消毒球池1次,出入口處應有足夠洗手設備(含洗手乳或肥皂、擦手紙),並張貼正確洗手步驟,場所應張貼(腸病毒)宣導海報或公告,提醒入場者勤洗手、注意衛生,並於入口執行健康監測管理,避免生病者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