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期

疾管署研發恙蟲病快篩 診斷快速精準

疾管署研發恙蟲病快篩 診斷快速精準#潛伏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螨叮咬而傳染,恙螨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人類或動物身上,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被恙蟲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是此疾病的重要特徵,若未及時診斷給予抗生素治療,致死率高達6成。疾病管制署病媒病毒及立克次體實驗室歷經3年(104-106年)研發「恙蟲病快速抗體檢驗試劑」,於今(108)年3月發表於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期刊,並於今年7月30日成功取得中華民國專利。恙蟲病試劑可自動大量篩檢疑似病例檢體該項快速檢驗試劑目前已廣泛運用在國家實驗室常規的例行性檢驗,其對IgM抗體之敏感度達80.7%,較傳統檢驗方法(螢光染色)約68.8%更具靈敏性;此外,該試劑可自動大量篩檢疑似病例檢體,4小時內可完成96個檢體的檢測與分析。疾管署表示該項檢驗試劑未來將技轉廠商,除供我國檢驗恙蟲病外,也可供應亞太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國家)進行恙蟲病的診斷,藉此提升我國在恙蟲病的檢驗量能,並與世界接軌拓展境外防疫。「恙蟲病快速抗體檢驗試劑」成功取得專利,為恙蟲病診斷添新利器疾管署指出,「恙蟲病快速抗體檢驗試劑」是目前涵蓋最多最廣診斷抗原的檢驗試劑,由7種診斷恙蟲病抗原(3種世界流行菌株Kato, Gilliam, Karp及4種台灣常見菌株TW-1, TW-10, TW-19, TW-22的抗原)所組合,其中TW-1是台灣目前最主要的流行菌株,TW-10及TW-19菌株則與東亞及東南亞菌株相近,而TW-22是台灣特有菌株。該項檢驗試劑曾於今年6月送至美國海軍醫學中心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其可診斷我國及包括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澳洲等國恙蟲病的病例檢體,表示該試劑除適用台灣外,亦適用於全球恙蟲病流行地區之檢驗,有助於全球恙蟲病檢疫與防治。台灣今年迄今共270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恙蟲病為亞太地區常見地方性流行傳染病,多數病例發生在東南亞、印尼、中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北部的農村地區。台灣今年迄今共270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感染縣市以台東縣、花蓮縣、澎湖縣、金門縣、高雄市及南投縣為多。全年均有個案發生,病例數以5月至10月較多,男性個案高於女性,發病年齡層以50至60歲為主。因此,民眾從事戶外活動務必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皮膚裸露處可用政府核可的防蚊蟲藥劑。從事野外活動返家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以及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暴露史,以供醫師臨床診斷治療參考。

首例德國麻疹現蹤 北部34歲男中標

首例德國麻疹現蹤 北部34歲男中標#潛伏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首例德國麻疹確定病例現蹤!今年首位麻疹案例為北部34歲男性,上月底出現不適症狀,本月4日自菲律賓返台後出現頭痛、出疹情形,前往醫院就醫於昨確診尋麻疹。患者搭乘長榮航空BR272班機返國,自搭機返台後約有60名接觸者。患者可傳染期間以菲為主要活動地疾管署表示,患者可傳染期間活動史以菲律賓為主,雖個案自搭機返台至就醫全程皆佩戴口罩,為防範疫情擴散,60名接觸者中目前尚未發現有懷孕中接觸者,也尚未有人出現疑似症狀。孕婦期感染恐致死產一般人感染麻疹後症狀輕微,但孕婦於懷孕前期感染可能造成死產、自然流產;胎兒可能發生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心臟病等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國內育齡婦女如經檢驗不具德國麻疹抗體,可至各縣市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免費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發燒、疲倦、耳後腫大應儘速就醫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前可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評估MMR疫苗接種需求;於流行地區應隨時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觸摸口鼻,出入人潮密集地區可戴口罩加強自我防護。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及暴露史。

9歲童染麻疹 潛伏期曾搭高鐵!

9歲童染麻疹 潛伏期曾搭高鐵!#潛伏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新竹市9歲男童,今年7月21日至7月27日與父母前往泰國曼谷旅遊,返國後出現發燒、噁心等症狀,數度至診所及醫院就醫,8月11日確定感染麻疹,個案目前已痊癒並解除隔離,因個案的潛伏感染期間活動史包含泰國曼谷、新北市外婆家及新竹市住家,研判為境外移入感染。未完成混合接種 造成傳染風險疾管署表示,經調查該名男童未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之接種,造成自身感染麻疹及傳播他人之風險,提醒家長務必攜帶家中幼童完成各項常規疫苗接種,確保自己及他人的健康,目前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疫調查工作,並已掌握137名接觸者,將持續進行後續健康追蹤。該名個案於可傳染期間(8月4日至8月12日),除了到過醫院、診所就醫外,還有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至兒童遊戲場所活動史,包括京華城購物中心,高鐵板橋、新竹站、高雄市國賓飯店,疾管署呼籲曾於上述時段出入該場所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18天(自最後接觸日起計算),如出現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發燒、鼻炎 接種疫苗最有效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12例麻疹確定病例,5例國內感染,其中3例為機場群聚感染,2例感染源不明,7例境外移入感染,包括中國大陸2例、香港、越南、印度、泰國各1例,去年共29例麻疹確定個案,23例國內感染、6例中國大陸境外移入。麻疹傳染力非常強,感染後會出現發燒、鼻炎等症狀,疾管署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疫苗,部分幼年曾接種疫苗,擔心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青年族群,可先至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

注意!「潛伏期」為治療結核病關鍵

注意!「潛伏期」為治療結核病關鍵#潛伏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3分之1的人口受到結核菌感染,即所謂潛伏結核感染者,感染者終其一生約有10%的發病機會,因此,疾管署特別製作肺結核手冊,透過繪本的形式,讓大家更瞭解結核病及潛伏結核感染。結核病治療後 再度受到感染的機率極低疾管署表示,這本手冊除了針對結核菌的特性,以及結核病治療與副作用進行介紹外,更強調結核病的治療關鍵在於潛伏期的預防性治療,因為結核菌無所不在,人人都可能是結核病的接觸者,但潛伏結核感染者不具傳染力,在潛伏期僅需服用1種藥物,體內潛藏的結核菌即可被消滅,且保護力可高達97%,而感染者接受治療後,再度受到感染的機率極低,發生副作用的情形亦較少。糖尿病、身體老化 皆可能會進展為結核病經過多年的努力,臺灣結核病的新發生病人數,已從10年前的每年16,000餘例,降低至目前約11,000例,年發生率已降至每10萬人口48例的新低點,且國內自2008年先對小於13歲之潛伏結核感染者施予預防性治療後,2012年更擴大至1986年以後出生之潛伏感染者,已約有2萬8千人接受此項治療,估計已預防了1,500人發病,也減少了結核感染的機會。但依據我國過去結核病發生率推估,應仍有相當多國人為潛伏結核感染者,其中多數感染者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均不會發病,惟一旦身體狀況不佳,包括HIV感染、糖尿病或身體老化時,即不知不覺的進展為結核病;部分年輕人則可能因為生活作息不正常免疫力下降,導致體內潛藏的結核菌活化而引發結核病,所以,提醒民眾應多加留意自身狀況。

中東新冠狀病毒更名 潛伏期修訂為14天

中東新冠狀病毒更名 潛伏期修訂為14天#潛伏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因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新型冠狀病毒改稱為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在5月31日日召開專家諮詢會議,將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修訂為「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並將該疾病潛伏期修訂為14日。全球自去(101)年4月迄今累計50例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病例,分別為沙烏地阿拉伯38例、約旦2例、德國2例、英國4例、法國2例、突尼西亞2例,其中30例死亡,已知包含7起群聚事件。疾管局表示,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為呼吸道感染疾病,潛伏期一般為9至12天,確定病例的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與呼吸困難,多數呈現肺炎。提醒醫師對於「不明原因嚴重肺炎個案」、「不明原因肺炎群聚事件」、「醫護人員發生不明原因肺炎」及「臨床出現肺炎且發病前14日內具中東地區旅遊史」病患,懷疑感染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應採取適當之感染管制措施,並儘速通報衛生單位,同時採集咽喉拭子、痰液或下呼吸道抽取液、血液及血清檢體送驗。若初次採集之檢體,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但患者症狀持續或病情惡化時,醫師可視病情變化,再次採檢下呼吸道檢體送驗。收治疑似病人時,除採取標準防護措施外,應配合空氣、接觸及飛沫傳播等適當防護措施。疾管局呼籲,民眾至中東地區,應提高警覺並注意手部清潔及咳嗽禮節,同時儘量避免到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勿與有呼吸道症狀者密切接觸。自中東地區回國民眾,如出現發燒或有急性呼吸道症狀,應主動通報檢疫人員,並配合接受檢疫及後送就醫作業,進行採檢與醫學評估;入境返家後如出現發燒或有急性呼吸道症狀,則應佩戴一般外科口罩儘速就醫治療,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旅遊史。

拒絕結核病潛伏感染 校園宣導預防性用藥

拒絕結核病潛伏感染 校園宣導預防性用藥#潛伏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10日彰化縣衛生局召開「校園拒絕結核病,潛伏感染先治療」記者會,鼓勵潛伏結核感染者應及早接受預防性用藥,則可擁有保護力,將結核病趕出校園。根據統計,彰化縣高中職以下學生每年約發生7名結核病病例、所屬學校教職員每年約發生3名結核病病例。校園若發生結核病個案,平均接觸50名師生及教職員,潛伏結核感染約13人,1人於2年內發病,1人於未來25年發病,故若校園發生1人結核病將會傳染2人發病,進而再傳染給其他接觸者。衛生局表示,校園為人口較密集之處,若發生結核病個案,將於校園中傳染,為防堵校園結核病發生,衛生局於4月召開「校園拒絕結核病,潛伏感染先治療」記者會,以短劇方式呈現:結核病個案接觸者感染與發病情形、透過各鄉鎮市區衛生所確認接觸者後,衛生所協助轉介或安排胸部X光及結核菌素測驗,並將檢查結果轉介給合作醫師進行評估,醫師則依據指標個案的不同,區分接觸者是否有相關異常(如:活動性個案、潛伏結核感染者或正常等)。若胸部x光檢查正常、結核菌素測驗陽性,將進行潛伏結核感染治療(9個月),其副作用如:皮疹(尚未觀察到嚴重的藥物疹)、肝炎(約10~20%會暫時輕微升高,但不需停藥即恢復正常,嚴重肝炎發生率0.1~0.15%,多出現在投藥3個月內,通常停藥後會恢復),如能適時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並配合公共衛生的管理(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完再走),則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呼籲「校園拒絕結核病,潛伏感染先治療」,對於校園結核病個案的密切接觸者,皆應配合衛生單位進行接觸者檢查,以發現未診斷的感染源及未發病的潛伏感染者,及早發現潛伏結核感染者,亦應及早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減少日後發病機會,防堵校園結核病再傳染。

潛伏結核感染治療 減少發病機率!

潛伏結核感染治療 減少發病機率!#潛伏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結核病是一種透過空氣傳染的疾病,與傳染性結核病人密切接觸後,僅有1/3成為潛伏感染者,體內有結核菌,而其中10%會在一生中發病,其中1/2在被感染後的2年內發病,基隆市衛生局長吳澤誠表示,政府從97年開始為了把10%發病的機會降低到1%,推行潛伏結核感染治療,目的是要減少潛伏結核感染發病的機率,而接受都治潛伏治療的效果更可高達96%以上。不過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必須經過皮膚結核菌素檢測確實體內已有結核菌感染才需服藥,且每日服藥長達9個月,結核病人治療只需6個月,因此考量感染後發病機會高、服藥順從度、藥物成本及服藥安全性等因素,目前僅針對13歲以下及部分14-25歲之間的接觸者進行該項治療。有關結核病接觸者及潛伏結核感染治療者被民眾誤解為傳染性結核病人,進而引發拒絕入學與民眾的恐慌,吳澤誠表示任何年齡、任何種族,都有可能得到結核病,一旦受到結核菌的感染,在抵抗力較差時,就比較容易發病。潛伏結核感染治療是根除結核病的重要策略,潛伏結核感染者並不是結核病病人,不具傳染性,結核病防治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是根除結核病的重要策略。對於已罹患結核病的病人必須按規服藥,拒絕與排斥是造成傳染病疫情更加擴散的主因。

愛滋潛伏期長 疾管局供匿名篩檢

愛滋潛伏期長 疾管局供匿名篩檢#潛伏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愛滋病毒潛伏期長,感染者除非發病因症就醫或經由主動篩檢發現外,一般是極不容易發現,響應國內民間團體發起的「627全民愛滋篩檢日」,疾病管制局為使全民重視篩檢,並呼籲有高感染風險民眾,為自己及親密伴侶健康著想,應主動接受愛滋病毒篩檢,在全國34家醫院提供匿名篩檢,免費且匿名愛滋病毒及性病篩檢服務,呼籲民眾勇於面對愛滋。透過主動篩檢可在愛滋病毒感染者尚未發病前即可檢測出來,提早治療,降低感染他人。從國內外多篇文獻亦均發現,愛滋病毒感染的早期診斷,即時投予抗病毒雞尾酒療法,將可減少患者的罹病率與死亡率,進而提升生活品質及延長生命;另一方面,民眾得知自身感染愛滋病毒狀態後,透過完善的衛教諮詢服務,可讓感染者學習採取保護措施,利於降低愛滋病毒傳播機會,約可減少一半不安全性行為發生之機率,大幅降低將愛滋病毒感染給他人的機會。許多感染者擔憂自身資訊曝光,目前國內也針對民眾提供多元化的愛滋病毒篩檢服務與管道,疾病管制局於全國設置34家匿名篩檢醫院,提供免費匿名愛滋病毒及性病篩檢服務。另該局每年配合世界愛滋病日(12月1日),辦理全國性「全民愛滋病毒篩檢活動」。疾管局希望加強民眾愛滋風險意識,並對自身風險有評估的機會,進而採取預防保護措施,降低感染愛滋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