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基質瘤復發率高 標靶治療突破

胃腸道基質瘤復發率高 標靶治療突破

2012/3/5(2022/3/15 18:27更新)

注重養身的36歲研究員謝小姐連續腹痛多日卻錯認消化不良不以為意;李小姐長期腹悶,5年前才29歲的她,輾轉就診卻苦於找無病因;壯漢賴老闆身體無異樣,因發生血便就醫,竟突然嚴重血崩!自認身體狀況良好的三人,就醫方知罹患「胃腸道基質瘤」,這類癌症復發機率高,三人一度喪失治療信心,所幸獲得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治療,分別已抗癌1、5、18年,目前病況穩定。

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局長戴桂英表示,「落實對癌友的照顧一直是健保局的努力目標,面對胃腸道基質瘤容易復發的問題,去年也放寬了標靶藥物術後輔助治療給付標準,加上晚期第一線標靶藥的給付,已有數百名病患受惠,希望癌友保持積極態度,健保局定會支持相伴。」前局長張鴻仁亦表示,胃腸道基質瘤藥物通過健保給付已將近10年,如今也看到了抗癌18年的病友,很高興健保幫助了癌友重生。

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指出,根據民國97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胃腸道基質瘤新增367名,每年發生的人數少,疾病較為罕見,卻因此也使民眾缺乏疾病衛教知識,即便罹癌,也容易因為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發現時往往已晚期轉移,所幸目前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有不錯的治療成效,可幫助癌友延長生命,爭取更多的時間。最新研究指出,針對轉移性的胃腸道基質瘤,透過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可使中位存活期延長至5年,而使用於手術後第一線輔助治療,則可降低65%疾病復發風險,有效控制患者疾病惡化狀況。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葉俊男醫師表示,胃腸道基質瘤(GIST)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好發於50歲以上的成人,且少有明確症狀,除非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胃腸出血、吞嚥不順、腹脹或腹痛等症狀,因此發現時多為晚期,以手術完整切除為最佳治療方式。在過去,若手術無法完全切除病灶,治療選擇非常有限。10年前標靶藥物問世後,才讓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有所突破。根據研究,相較於安慰劑組,使用一線標靶藥物可讓患者的整體中位存活期延長至5年以上,高出安慰劑組逾3倍;也由於健保的給付,使患者在治療時無後顧之憂,提昇生活品質,使生命獲得延續。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整合性胃腸道基質瘤治療團隊楊卿堯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復發或轉移的機會很高,過去的臨床數據統計,原發性胃腸道基質瘤手術切除後,5年復發的機率高達5成以上;且復發通常伴隨著多重器官轉移,一旦轉移治癒的機會很低。根據研究,使用術後輔助標靶治療可降低65%的復發風險,最新的醫學報告在使用標靶藥物做為胃腸道基質瘤患者的輔助治療亦有新的突破!如果腫瘤無法以手術進行切除乾淨,或已轉移到其他器官,建議輔以標靶藥物預防復發。目前,針對腫瘤6公分以上的患者,健保均有給付術後輔助標靶治療,可幫助患者控制病情。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