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

罹患「這種乳癌」高復發風險怎麼辦?醫揭術後「1+1」能救命

罹患「這種乳癌」高復發風險怎麼辦?醫揭術後「1+1」能救命#復發

33歲的陳小姐,7年前在洗澡時摸到乳房有腫塊,不適感及疼痛隨著時間越來越明顯,就醫後,年紀輕輕的她確診為荷爾蒙陽性型乳癌,且屬於高度復發風險族群。突如其來的噩耗打亂原本安穩的生活,孩子也被迫停學,年紀尚輕的她深怕治療後若復發,無法陪伴小孩成長,焦慮到無法入眠!所幸在接受新型術後輔助性治療後,目前已超過5年未復發,讓她能安心陪伴孩子成長,邁向治癒目標,找回幸福生活。

男大生頸腫如葡萄串 惡性淋巴瘤入侵

男大生頸腫如葡萄串 惡性淋巴瘤入侵#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1歲陳姓男大生一年多前頸部出現腫塊,因無疼痛感不以為意,直到腫塊變大且數量如葡萄串,就醫後才發現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為此陳同學休學專心抗癌,病症終於緩解。當他以為已痊癒,正規劃赴日留學時,癌症竟又復發,在家人及醫師勸說下,接受治療高劑量化療合併自體幹細胞移植後,病情再次緩解。何杰金氏淋巴瘤 症狀多為不明原因反覆發燒咳嗽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醫師表示,根據衛福部癌登報告顯示,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多為「年輕族群」,逾4成患者年齡介於15歲至34歲,且症狀多為不明原因反覆發燒、咳嗽,其發病症狀類似目前令人憂心的武漢肺炎與A型流感,若是上述症狀合併頸部出現腫塊、莫名變瘦、夜間盜汗及皮膚癢,應儘速找血液腫瘤科醫師求診。陳同學說,第一次化療期間口腔黏膜到胃腸道嚴重潰瘍,常常全身痛到無法入睡,即便想吃東西也食不下嚥,就連喝個水這種再簡單不過的小事,也如同十幾把刀片在割喉嚨。想不到因為復發導致要再一次感受化療的痛苦,不禁全身發抖。在家人及醫師苦心勸說下,陳同學使用「CD30標靶治療」做爲鞏固治療,降低再次復發風險,該治療今年2月也通過健保給付,幫助患者安心治療,減輕經濟壓力。復發風險高 移植後鞏固治療提升治癒率和信醫院血液腫瘤科譚傳德醫師表示,多數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可在第一線高劑量化療及自體幹細胞移植後痊癒,然而即使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仍有5成的患者無法完全達到緩解,在這群復發的患者之中超過9成,在移植後兩年內,何杰金氏淋巴瘤會再度來犯。因此,臨床上建議高復發風險頑固型或復發型的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應在自體幹細胞移植後接受「CD30標靶治療」做為鞏固治療,降低再次復發的可能。根據跨國臨床試驗顯示,高復發風險患者接受「CD30標靶治療」做為鞏固治療,有近6成患者「五年無復發存活率」大幅增加,提升治癒的機會。

手術後未追蹤 OL克隆氏症頻復發

手術後未追蹤 OL克隆氏症頻復發#復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年35歲的女性上班族小美(化名),6年前曾因腹痛、腹瀉就醫,發現腸道狹窄而將右側部份大腸切除,切除後因症狀好轉而未持續追蹤;但兩年後又出現同樣症狀,經大腸鏡檢查,吻合處又有潰瘍產生,再度出現狹窄,又接受第二次手術。一年前,小美又因腹痛、腹瀉且夾雜血便情況輾轉至義大醫院就診,收治該患者的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戴啟明醫師,診斷後發現,小美體型瘦小,體重只剩下30公斤,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吻合處有發炎潰瘍,根據其過去病史及內視鏡發現,診斷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中的克隆氏症。後經治療,先後使用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皆無法有效緩解,所幸使用生物製劑後,才令症狀明顯好轉,目前療程結束進入臨床緩解期,且從內視鏡觀察,已達黏膜癒合的治療目標,並恢復原本體重與正常生活。克隆氏症年輕患者居多 影響生活甚鉅戴啟明主任提及該患者時仍心生感嘆,過去醫學報告顯示,克隆氏症患者若開刀後未持續追蹤治療,復發機率極高,尤其克隆氏症以年輕族群居多,較易發生於20至40歲左右,若遇此病多數患者都會懷疑「為什麼只是拉肚子卻治不好?」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作息,也造成心理莫大壓力戴啟明主任解釋,克隆氏症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據統計,目前台灣盛行率每10萬人中約有3~4 位患者,發生率雖不高,但卻有增加的趨勢,近年來日益受重視。克隆氏症是因為免疫系統攻擊腸道造成反覆發炎,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血便, 亦可能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如腸道阻塞、腸道穿孔及廔管等,就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此外,也會造成腸胃道外症狀,如口腔潰瘍、虹彩炎、關節炎和皮疹等。 患者也常有貧血和營養不良等問題。此外,罹患腸道癌症的風險也高於一般人,千萬不能輕忽。診斷複雜且需時間 確診後積極就醫是王道戴啟明主任指出,近年來由於大家對克隆氏症的重視與了解,診斷準確率已大幅提高,但克隆氏症的診斷需綜合病史、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內視鏡檢查及病理組織學特徵等, 此外,還需排除諸多跟克隆氏症臨床表現相似的疾病後才能確診。 在台灣,腸結核的臨床表現有時甚至和克隆氏症無法區分,對診斷是很大的挑戰,從症狀開始到確診,往往需耗費數個月的時間。治療武器進步快速 生物製劑效果備受重視所幸,近幾年治療克隆氏症的「武器」進展快速,已可透過內科治療控制發炎以避免開刀。戴啟明主任分享,克隆氏症最終治療目標是阻斷發炎、減少併發症的產生,目前生物製劑已成為較好的治療選擇。「幸運的是,如今全球對克隆氏症重視度逐漸增高,許多藥廠紛紛進行研發各種機轉的生物製劑,未來治療效果應會愈來愈好。」戴啟明主任提醒,克隆氏症的治療規則服藥很重要,若能定期回診、持續追蹤檢查,並遵從醫囑服藥、透過正確的飲食建議,於疾病緩解期即可與常人無異。患者可謹記四大原則「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定期追蹤、避免復發」,克隆氏症除內視鏡、抽血及影像學檢查等檢查方式外,現在也可透過糞便採檢亦有助於了解腸道發炎狀況,以確保疾病獲得控制。呼籲民眾若出現類似症狀,應盡快至胃腸肝膽科就診,並積極配合醫師進行檢查及治療。

老翁肝癌復發3次 摘巨瘤不放棄治療

老翁肝癌復發3次 摘巨瘤不放棄治療#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80歲的楊先生於96年無意間摸到腹部有突起物,到醫院檢查後赫然發現肝臟長了一顆13公分巨瘤,且瘤長在肝臟的第一葉,位置於膽管及胰臟旁,跨在下腔靜脈,同時肝臟內外的動、靜脈的分支也包圍布腫瘤旁邊,腫瘤極為深處,病人年紀又大,使得手術的風險與死亡率提升,但若不趕緊開刀摘除腫瘤,命在旦夕。跑了多家醫院都因手術風險太高而沒有積極建議他做手術,直到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尹文耀評估後,進行長達十個多小時的手術,不僅順利摘除13公分巨瘤,更即時挽救老翁一命。尹文耀醫師說,楊先生的肝腫瘤經過手術後,逐漸恢復健康,不過因惡性腫瘤且肝癌本身是一個多灶性疾病,在密切追蹤當中,後續在98年、101年及107年又復發在不同位置,經由栓塞治療處理,加上定期追蹤,至今身體已恢復正常功能,還能繼續到田園裡工作。肝癌藥物已放寬給付條件 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尹文耀醫師提醒民眾,若是本身有B肝及C肝,習慣喝酒,或肥胖症又合併脂肪肝等問題,最好每年都要定期到醫院做追蹤檢查,以利早期診斷及治療,目前治療都以多元化跨領域為主,也有部分病人符合條件做移植手術,一旦確診為肝癌,若病人可以用開刀方式切除肝癌,建議接受部分肝臟切除手術。可評估是否符合米蘭條件或舊金山加州大學條件若不適合開刀或不能開刀者,也能選擇燒灼術、真光刀、栓塞等方式,但若肝癌患者肝功能不佳不適合切肝,卻符合「米蘭條件(Milan Criteria) 」註1,肝臟移植確實是另一種治療選項,接受移植後,五年的存活率大約是75%。若超過米蘭條件,但在「舊金山加州大學條件(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CSF) Crieria) 」註2內的病患,如果想要達到相同的存活率,術前需經過降低癌症分期及追蹤,同時小心地排除肝外轉移,以免術後快速復發及癒後不良。依據健保署日前公布,自今年6月1日起,近期肝癌藥物已放寬給付條件,新制並納入二線藥物治療,平均生命可延長26個月,減輕經濟負擔,嘉惠更多患者,尹文耀醫師呼籲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切勿放棄任何機會。註1米蘭條件:單顆腫瘤≤5公分或多顆腫瘤(2-3顆),每顆不超過3公分。註2舊金山加州大學條件:(1)單顆腫瘤:≥5公分但<6.5公分。(2)多顆腫瘤(2-3顆):至少一顆≥3公分,但≤4.5公分,總直徑 ≤8公分。

蟹足腫醜疤癢 這樣做可避免復發

蟹足腫醜疤癢 這樣做可避免復發#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蟹足腫是個長了又割,割了又長,且越抓越癢也會長得越大的變形怪物。台灣的蟹足腫年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5,一萬人中有15人會罹患此症,男女發生比率相當,且有家族遺傳傾向,與基因、免疫有關。疤痕不斷增生,除了不美觀之外,因搔癢、疼痛、緊繃、關節運動受限…等症狀,已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尤其夏日穿背心或清涼短褲,若身上有醜醜的疤痕組織,有時會造成心理上的負擔。亞東醫院整形外科游彥辰醫師收治一位蟹足腫病人正巧為藝人蜆仔的父親劉先生。劉先生5年前後因背部粉瘤接受皮下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的手術疤痕復原逐漸形成疤痕增生,經醫師評估是術後疤痕增生形成「蟹足腫」。整形外科的游彥辰醫師,跨科和放射腫瘤科的謝忱希醫師合作,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幾種治療的選擇,包括1)局部類固醇注射、2)手術切除重修、或3)手術切除重修並加上術後低劑量放射線治療。劉先生先後經歷了局部類固醇注射、手術切除重修並加上術後低劑量放射線治療,將疤痕切除並重新縫合,在疤痕處貼矽膠貼片照顧疤痕,幫助疤痕成熟,持續約半年的時間。目前術後一年半的追蹤,沒有疤痕增生復發的情形,也沒有出現疤痕疼痛、搔癢的症狀,已達成功治療的目的。如何判斷疤痕是否為「蟹足腫」?疤痕種類區分為「成熟型疤痕」、「肥厚性疤痕」或是「蟹足腫」。不論是因為痘疤、外傷、手術或任何原因,身體的傷口癒合後形成的組織,就是疤痕組織。很多患者看到傷口沒有收好,有不美觀的凸起、紅、癢、痛等,就以為是「蟹足腫」。「肥厚性疤痕」和「蟹足腫」最主要的區別在於,「肥厚性疤痕」是在原本傷口範圍內的疤痕增生,沒有侵犯到旁邊正常的皮膚;而「蟹足腫」則是疤痕組織的增生,侵犯到旁邊正常的皮膚組織而有擴大的現象,就像螃蟹的腳往外伸長的樣子一般。手術+放療 可降低蟹足腫復發機會增生、凸起嚴重的「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可慮局部疤痕內類固醇注射,或者手術重新修整。「蟹足腫」相較於「肥厚性疤痕」,手術修整後復發的機會非常高,單純進行手術切除,蟹足腫的控制率約為50%。「手術」加上局部低劑量「放射線治療」可降低「蟹足腫」復發的機會。

多針電燒手術 根除肝腫瘤不復發

多針電燒手術 根除肝腫瘤不復發#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年輕時為了拚事業常加班到半夜,還得跟客戶應酬拚酒,曾有兩次急性肝炎紀錄與B型肝炎的65歲黃先生,每年健檢都顯示肝指數過高,長期追蹤發現肝臟出現單一顆2公分腫瘤且有逐漸變大跡象,因此接受「肝腫瘤多針電燒微創手術」治療,至今兩年無復發。不接觸腫瘤的包圍式燒灼方法 避免腫瘤沿著血管擴散萬芳醫院消化內科吳立偉醫師指出,黃先生的肝腫瘤小於4公分,在橫隔膜下方,貼近下腔靜脈並被兩條肝靜脈包圍,如果使用傳統的穿刺腫瘤中心燒灼法,會有極大的風險讓腫瘤擴散出去,也會因為鄰近血管容易有「熱沉效應」造成殘餘腫瘤,因此建議採取多針「不接觸腫瘤的包圍式燒灼」方法。吳醫師使用三隻雙電極電燒針,成功克服「熱沉效應」,也成功避免腫瘤沿著血管擴散。肝腫瘤多針電燒手術 適用於腫瘤小且數量少傳統手術傷口大,且恢復期長,「肝腫瘤多針電燒微創手術」則是應用無線射頻治療腫瘤。在手術室中全身麻醉下進行,治療過程中病人無疼痛感,大幅增加治療的完成度以及病患的治療意願。當腫瘤小於4公分,腫瘤總數不大於3顆的病患,採用多針不接觸腫瘤的包圍式燒灼法,在長達8年的追蹤,局部復發率只有4%,大幅降低病患重複接受治療的辛苦。幾乎無痛感的肝 是十大癌症好發第三名「肝病」一直被稱為台灣的國病,根據國健署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是十大癌症好發第三名,每年約新增1萬1千多名病人,發生原因多與慢性B、C型肝炎以及酒精肝硬化有關。由於肝臟內部少有神經分布,因此,當小顆腫瘤發生時,幾乎不會感到疼痛,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肝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常常已經是晚期,早期發現肝癌,早期治療才是肝癌治療的不二法門。建議民眾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婚前驗出12公分瘤!質子治療助滅癌

婚前驗出12公分瘤!質子治療助滅癌#復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8歲年輕男性婚前健康檢查,竟然發現肝臟左側有一顆12公分腫瘤,屬於末期肝癌,若使用X光放射線治療,器官損害面積過大、可能連腸胃都會受到波及,只能接受標靶治療,經過長庚醫院團隊專業評估,這名患者較適合接受質子放射治療,搭配肝內化療,接受治療後,腫瘤在7個月後消失,不過後來肝臟又長出2顆小腫瘤,醫師以電燒除去腫瘤,並建議患者接受肝臟移植。 質子治療減少其他組織、器官損壞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教授張東杰主任解釋,肝癌患者接受傳統X光放射線治療時,X光放射線很容易傷害附近正常組織、器官,因此患者會承受較大副作用,若是肝硬化患者,接受治療後,便可能產生腹水、肝功能下降、內分泌酵素往上飆升等嚴重後果。如果以車子做比喻,X光就好像一台剎車功能不佳的車子,很容易開過頭,殃及無辜,質子治療則好像一台剎車功能較好的車子,到達目的後,不易暴衝,因此治療範圍可以鎖定病灶,大幅減少其他組織、器官損壞。 肝癌患者需要慎選療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洪志宏表示,對於肝癌患者,每種治療都有其限制,像手術切除就不太適合肝功能不佳、年齡過大、腫瘤位置不佳、血管侵犯患者,肝臟移植需要面臨肝臟來源問題,射頻燒灼若是腫瘤大於5公分、位置不好、靠近血管,也不太適合,X光放射治療則會對其他正常肝臟組織造成傷害,其他療程為疏緩性治療,無法真正根除病灶,如果患者上述治療都不太適合,可能就要考慮接受質子放射治療。 張東杰主任補充,質子治療並不適合用於瀰漫性肝癌,患者接受治療後,只有約15%的患者肝硬化指數增加一分以上,有些患者會有一些輕微皮膚反應,過去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接受質子治療的患者中,只有一名接受標靶治療的患者出現較嚴重傷口。(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妙齡女手臂有硬塊 切開發現黃色油脂

妙齡女手臂有硬塊 切開發現黃色油脂#復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陳小姐最近在手臂上摸到一顆不紅不痛的小硬塊,有慢慢變大的趨勢,就醫檢查後推測可能是皮下囊腫,建議手術切除。術中發現囊腫裡面包覆了黏稠的黃色油脂,為良性的「皮脂囊腫」。多發性皮脂腺囊腫 好發於腹部、腋下、胯下什麼是「皮脂囊腫」呢?皮脂腺是位於皮膚真皮層裡的腺體,可分泌皮脂到皮膚表面以滋潤皮膚、毛髮,減少水分蒸發,並抑制皮膚表面細菌。皮脂囊腫是由上皮細胞包圍形成的空囊,在囊壁附近分泌皮脂並堆積在囊室內,使囊腫逐漸增大;在外觀上沒有特別症狀,略為鼓起,按壓起來有彈性。皮脂腺囊腫的數目可從單一顆到上百顆都有可能,當數目較多時稱為「多發性皮脂腺囊腫」,常顯現於家族遺傳,多來自於角蛋白17(keratin 17)基因的變異,好發處包括胸腹部、腋下、胯下、陰囊等,通常從青少年時期開始變明顯。皮膚專科段培耕醫師表示,若是單顆皮脂腺囊腫,以手術完整切除即可根治。多發性的案例則困難許多,一般以保守治療為主,除非遇到囊腫本身發炎紅腫,需做切開手術併服用抗生素可緩解症狀。而口服A酸具有抑制皮脂腺的效果,可以獲得暫時控制,但是因為囊腫組織不會憑空消失,停藥後仍可能會復發。採用外科治療 降低復發機率若想要減少復發機會,建議考慮外科治療。在不同種類的外科治療裡,傳統切除縫合手術耗時費力且會留下縫合疤痕,只適合做有限數目的切除。汽化式雷射則可一次治療多顆,但若是體積過大的囊腫就不適合,除了因為傷口過大過深較難照顧外,也會提高留疤的機率。在比較新的醫學文獻裡提出一種方式是使用電燒劃出長1~2mm的微創開口後,把囊腫內容物擠乾淨,最後用鑷子將囊壁拔出,遺留的傷口不必縫合,也不會留下明顯疤痕。他也提醒,單顆皮脂腺囊腫為避免持續增大或發炎,通常建議直接手術切除。至於多發性皮脂腺囊腫的治療,應與醫師討論後,再選擇適合的處理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