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別硬撐 下肢骨折拉傷最常見

運動傷害別硬撐 下肢骨折拉傷最常見

2012/7/7(2022/3/15 19:29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運動雖可增加身體健康,但是不當的運動方式,卻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健身不成反而惹得一身傷。阮綜合醫院骨科醫師陳正彥表示,在運動造成的傷害之中,下肢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受傷後需先做暫時固定,至骨科門診接受檢查,確定受傷部位與程度後,再做治療的決定。踝關節內翻扭傷則是慢跑者常見發生的傷害,易造成踝外側韌帶扭傷或斷裂,導致局部腫脹,發生後的前四十八小時可以冷敷,但關節固定時間需依傷害程度而定,大約7至10天。

下肢疲勞骨折容易發生在青少年長跑選手,為避免造成移位性骨折,須立即停止運動。膝關節受傷則常見於足球、籃球、橄欖球、摔角、柔道等。傷害主要來自於從事這類運動時,膝關節須承受隨時改變方向的壓力,造成內外側副韌帶、內外側半月軟骨及前十字韌帶受傷。膝關節會立即腫脹,出現關節血腫,以致關節呈不穩定現象。以常見的籃球而言,最常見的狀況之一就是當膝蓋受到強烈的刺激時,讓膝關節韌帶拉傷,產生水腫。或是肌肉的肌膜一部份發生斷裂,而引起內出血。

運動傷害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是無所不在,常見的原因有二,一是外力性的撞擊,常常是激烈運動造成的創傷,通常是突然發生的,在發生的時候會立刻感受到疼痛和水腫。其次則是長期反覆性的動作,也就是運動過度所造成的傷害,這類傷害常常是日積月累不知不覺中產生,因為是逐漸增加的疼痛,常讓人輕忽,通常是運動練習及經常性重複活動所造成。網球常見的肘傷,及慢跑後的小腿疼痛就是運動過度的例子。

要避免運動造成傷害,要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運動,在身心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運動,切記運動前一定要做五至十分鐘的暖身,運動後做五至十分鐘的冷卻運動,同時要穿著適當的服飾和運動鞋,選擇適合的運動器材,運動量循序增加,最好能有專人在旁指導正確的技巧。醫師建議,一旦發生運動傷害,依「RICE」原則,Rest休息、Icing冰敷、Compression壓迫、 Elevation抬高,如能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施行此4步驟,就能減少傷害。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