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跑步後膝蓋痛,休息好幾天卻沒舒緩?小心不是單純肌肉痠痛,可能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找上門!《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撰文,他表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通常是指膝蓋前側、髕骨周邊及髕骨後方的疼痛,除了要接受治療外,也建議2招復健運動可幫助改善。
久坐、跑步後膝蓋痛,休息好幾天卻沒舒緩?小心不是單純肌肉痠痛,可能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找上門!《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撰文,他表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通常是指膝蓋前側、髕骨周邊及髕骨後方的疼痛,除了要接受治療外,也建議2招復健運動可幫助改善。
這幾年,全台掀起一波路跑風氣,各大企業搶辦馬拉松活動,幾乎每個週末假日,都有好幾場路跑賽,路跑似乎是繼單車風潮之後,成為新的全民運動,而且參與的民眾甚至更多。《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指出,想加入馬拉松運動,要先從容易上手,也就是入門的快走、慢跑開始,然後依個人狀態,來增加運動的強度。
打球時小腿肚肌肉撕裂疼痛,當心是熱身不足造成常見的運動傷害「網球腿」!《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骨科醫師指出,網球腿是指小腿肚附近的內側腓腸肌撕裂傷,但由於受傷位置位於腓腸肌的肌肉和與肌腱交界處,民眾常常與接近腳跟的阿基里斯腱混淆,兩者若嚴重皆可能影響永久性運動功能。
無法進健身房或身邊沒有任何輔助的訓練器材時,你會想到什麼樣的訓練動作?相信有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伏地挺身這個動作,然而,伏地挺身(push up)最主要是能刺激我們的胸部、肱三角肌、肩部、背部、核心以及腿部等肌群的複合式訓練,也是許多重量訓練及徒手健身等族群最喜愛的自重訓練動作。
運動過後膝蓋後側痛,可能導致膕肌的運動傷害!膕肌對於膝關節的穩定性相當重要,到底膕肌長在哪裡?膕肌受傷症狀有哪些?復健運動又該怎麼做呢?《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提醒,過度使用膝蓋,久站久坐或突然深蹲等姿勢不良情況,都可能導致膕肌受傷。
要活就要動,「騎腳踏車」是對身體最沒有負擔的運動,可以強化心肺功能、改善膝蓋退化、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還可以減重。不過,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提醒,騎乘單車必須注意姿勢正確,尤其坐墊部分,別為了追求運動化的外型而造成運動傷害,或因摩擦導致皮膚炎。
運動一定要穿運動鞋嗎?運動鞋怎麼挑?選擇合適的鞋子,可以幫助你的運動效能更好,同時降低受傷的風險。《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解答運動時最好能要穿運動鞋的原因,且絕對不能穿涼鞋運動。此外,也教民眾挑運動鞋小訣竅,除了吸震、大小合腳外,選擇重量較輕、透氣性佳的鞋子能讓運動更輕鬆,鞋底面積稍大也能讓運動著地時更穩定。
膝蓋扭到腫痛卻沒有「啪」一聲,竟然也是十字韌帶受傷?《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指出,十字韌帶有分前十字韌帶及後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的斷裂,往往會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定,導致膝關節半彎曲,例如無法正常上下樓梯、快步走,長時間的膝關節不穩定,易造成日後疼痛及膝關節退化,建議透過3招復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