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好假!客套話「適可而止」

樂閱讀/好假!客套話「適可而止」

2013/4/26(2022/3/15 18:21更新)

「親和力」適時展現就好,不必太周到/很多人因為不懂得如何表達意見,導致被人誤會為「木訥」、「不懂他到底在想什麼」。這是西方人對東方人的揶揄,也是多數人對自己的反省。但是,「木訥」真的不好嗎?

許多個性木訥的人,多半來自「謹守本分」的自我要求。「謹守本分」意即衡量自身在社會或組織裡的地位,盡可能表現出謙虛的態度。舉例來說,「在長輩面前要謹言慎行」。因為不清楚對方地位的高低,所以不能夠任意開口、說大話。在人人都「謹守本分」的情況下,個性「木訥」是自然而然養成的。

太有禮貌是一種障礙,無法親近/「守本分」的想法,就像「長幼有序」的觀念一樣,在東方社會是很理所當然的文化,但是,從溝通的觀點來看,沒有比「守禮」更簡單,卻又更麻煩的事了。因為在價值觀相同的人之間,「禮貌」確實能發揮應有的功能;假如價值觀不同,「禮貌」不僅無法發揮作用,甚至會帶來負面影響。

「禮貌」會束縛自己與對方,要求自己遵守禮儀的同時,也會要求對方。因此,傳統中國文化認為,「禮」不如「仁義」可貴。「仁」是不求回報的慈愛,所以可貴;「義」是為國、為民盡力,因此可貴。但是「禮」不單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別人的要求,所以比「仁義」還不如。

價值觀相同的人,可以透過「禮尚往來」維持穩定關係。那麼,對於沒有共同價值觀的人而言,又會如何呢?

「禮尚往來」,不一定是對的/你也許會認為,基本的禮儀是全世界共通的,不會有人覺得不習慣。例如:接受他人恩惠時表示「感謝」,應該是全世界共通的禮儀吧?如果朋友請你吃晚餐,隔天見到朋友時說聲:「謝謝。」是一般人的「基本禮貌」;然而這樣的「感謝」,對某些西方國家的人來說,卻可能會變成:「要再請我吃飯。」的意思,甚至還會被誤認為「不要臉的人」,造成困擾。

身處價值觀不同、需要溝通的環境裡,你可以要求自己要「有禮貌」,卻不能要求對方也表現出相同的「禮貌」。因為你的「禮貌」,並不是國際間的唯一準則。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件事極有可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評價。總而言之,與不同文化的人相處時,千萬別對「禮尚往來」這件事,抱太大的期望。

(本文作者/北川達夫)
(摘自/1句話,立刻說服他/采實文化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