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任 你所誤解的10件事
1)大家所想的信任,大多不是真的信任。
楚巴迪和粉絲的故事所顯示的單純樂觀,並不是真實的信任。那太過天真而單純,考慮不周,沒有反思。雖然我們從小學會的信任大多是基本的信任,但很多成人還是抱持那樣簡單的看法。孩子般的信任是不考慮任何不信任的可能,但那是有違現實的。
2)信任跟人有關,跟事情無關。
信任牽涉到人際關係。我們把「信任」這個字眼用於人上,也用於事物上,但我們其實無法「信任」汽車。我們把「信任」和「可靠」混淆了,「可靠」可以用在人上,也可以用在事物上。信任需要做出承諾並履行承諾,需要深思熟慮的決定、行動和反應。
3)信任不見得都是好事。
信任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重點是你如何運用信任。不真實的信任可能是天真、愚蠢或盲目的。盲目信任是自欺欺人及否認,是不可動搖的,不思考任何背叛的可能。然而,背叛是信任的風險。
4)信任是有條件的。
信任不是空白支票,是有限制和條件的。當我們說我們信任某人時,那也假設了附帶條件。例如,我可能信任技師幫我修理汽車,但我不會信任他幫我做牙齒的根管治療。
5)信任一旦喪失或破滅,還可以重新獲得。
單純的信任就像貞操一樣,一旦失去,就無法恢復,但真實的信任並非如此。真實的信任不是非黑即白,它可以在灰色地帶運作。真實的信任比較注重關係,而不是特定的結果。它是可以重建的,客觀看待對關係真正重要的事。
6)信任的相反並非不信任。
信任的相反是控制。在缺乏真實信任的地方,就會看到控制。信任是一種選擇,一旦你信任了對方,有責任的自由就變成了核心。
7)信任是一種過程。
信任是一個動作,它不是氣氛或是鞏固一切的黏膠,也不是螢幕保護程式,在背景等候必要時上場。信任是個人特意去做的事情,是持續培養關係的過程,是學到的情緒技巧。
8)自我信任也是信任的一部分。
自我信任是信任你自己的意圖、動機、誠正,符合你的預期,履行你的承諾。那牽涉到自尊和自信。如果你無法信任自己,又如何信任別人呢?如果你無法信任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或誠正,你也很難信任其他人做到那樣。我們通常都以為別人跟我們一樣,當我們是虛假的,就會覺得別人也是虛假的。如果我們是值得信賴的,也同樣會這麼看待他人。
9)信任是有風險的。
真實的信任不會否認過去發生的事,或忽略未來發生背叛的可能性,無論是出於有意或無意的背叛。信任的人知道,信任可能破裂,他們在信任以前會先權衡風險和利益。真實的信任是透過思辨和經驗而衍生的行動。
10)想獲得信任,必須先展現信任。
一般普遍認為,信任是你努力爭取來的,然而事實正好相反,你之所以獲得信任,是因為你先信任他人。那是一種互惠法則,你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如果你想獲得信任,就要先信任別人。有人可能覺得這種說法有悖常理,其實不然。那和培養其他的關係並無差別,你想獲得關愛,不是惹人憐愛,而是先去關愛他人。你想獲得資訊,不是死守著資訊不放,而是透過資訊的分享。你想獲得尊重,必須先尊重他人。信任也是如此。
信任是人的天性,艾默理大學(Emery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紐約時報》的報導中提到:「在這個貪婪及爾虞我詐的年代,可能很難相信這個事實,不過科學家發現,與他人合作、選擇信任而非嘲諷、選擇大方無私而非自私的小小勇敢舉動,會讓大腦頓時產生一種平靜的喜悅。」勞伯.所羅門(Robert Solomon)和費南度.弗羅瑞(Fernando Flores)在《從信任開始——成功領導的基本條件》(Building Trust in Business, Politics, Relationships, and Life)裡指出:「信任不是我們『擁有』的東西或媒介,也不是一種氣氛,而是我們做出來的事。」信任是一種行動,是運作的方式。當你選擇展現真實的信任時,你在工作團隊中就發揮了顯著的影響力。給予及培養真實的信任,是職場致勝的理念。
(本文摘自/大膽起步/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