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性差 家人失智該告知嗎?
2016/9/15(2022/3/15 16:45更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的醫學倫理基於誠信、病情隱私、患者自主性原則,臨床醫師通常比較傾向要告知患者真實的情況,失智症患者有知的權利,有權利得到可信的診斷、接受完整的評估與資訊,來為自己的健康和治療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難根治 隱瞞避免不良後果
尤其在大腦功能損害不嚴重的早期階段,若能夠坦誠告訴患者實情,患者才有機會去思考未來要怎麼辦,及早享受剩餘的清醒時光,規畫財產的運用與分配,安排法定代理人,評估是否參與治療計畫或臨床藥物試驗等。
失智症有如一條不歸路,很難有根治的希望,對部分患者來說,的確是青天霹靂,基於減少傷害的原則,也有一派醫護人員認為,如果評估患者無法承受這樣殘酷的訊息,那就應該適度隱瞞,以免引起不良的後果,不告訴患者診斷的理由,包括擔心患者過度傷心、憂鬱、絕望甚或自殺,或患者無法接受不治之症的事實等。
避免負面衝擊 不會直接公布
事實上,患者對於診斷結果的反應,有時取決於他的病情是如何被告知的,因此,醫療人員必須妥善處理告知的過程,考量患者的個人特性、家庭條件、社會觀念及文化民情等因素,在告知病情之前,最好先諮詢家屬意見,取得同意與共識,以漸進的溫和語氣解釋相關訊息,傳遞正向希望給患者。
由於每位患者與家屬對失智症的了解與接受程度不一,為了避免造成負面衝擊而導致傷害,臨床醫師通常不會直接公布病情,而是用婉轉中性的說法,例如「記憶力明顯減退」、「看起來記性不太好,可能需要治療」等用語,若病人或家屬沒有特別追問,醫師通常不會當著患者面前直接宣布,而是一邊說明,一邊觀察患者反應。
委婉說明 預先規劃注意事項
當然,每位醫師的做法都不一樣,最主要是必須考慮到每位患者和家庭的情況,而有不同的策略,但疾病和治療是無法迴避的,因此目前醫界普遍都認為,還是應該要向患者委婉說明清楚,才有機會針對患者的疑問來仔細回答,預先規畫未來應該注意的事項,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跟患者和家屬一起同心協力,面對未來的療程。(本文摘自/不被遺忘的時光/心靈工坊)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