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風風險高 2大族群這樣補!

寒冬中風風險高 2大族群這樣補!

2017/12/9(2022/3/15 7:5更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雪來,烏魚到。」(到了大雪,烏魚群便大批湧入臺灣海峽,正是捕烏魚的好時機。)大雪,多在每年陽曆的12月7日或8日,大雪過後,天氣越來越涼,在日漸寒冷的季節裡,要根據氣候的變化增減衣物。

頭、胸、腳3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大部分的疾病都與不注重保暖有很大關係,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3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中醫理論中,頭被稱為「諸陽之會」,頭部受涼,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至於腳,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較差,寒氣入侵易引發關節酸痛等症狀。

進補注意事項

偏北及高山地區天氣寒冷,宜進補溫熱食品;平地偏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要溫和得多,進補應以平補為主。可常喝紅棗生薑湯抗寒,吃火鍋也是不錯的選擇。進補溫熱食品時,應注意2方面,

1) 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

2) 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

冬至養生

「冬至紅,過年濛;冬至烏,過年酥。」(冬至若是晴天,過年時就會下雨;冬至若是陰雨,過年時大多會是晴天。)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大多落在每年陽曆的12月21日或22日,俗稱「冬節」、「長至節」等,古時更把冬至視為一年的開始。

冬至時,有2種疾病特別需要預防及重視:

1) 心血管疾病/

血管彈性差的人,氣溫急劇變化會帶來血壓波動,使人的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全身血管收縮,促發腦溢血(中風)。因此,冬至時要重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原發疾病,其次注意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中風前兆。

2) 消化道潰瘍/

這時由於寒冷的天氣易刺激人的神經系統、使興奮度增高,支配內臟的神經處於緊張狀態,容易使胃腸調節功能異常、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黏膜或潰瘍表面,產生胃痙攣,造成胃部缺血、缺氧。因此,要注意胃部保暖和飲食調養,少量慢食、定時定量,忌食生冷,戒菸戒酒,還可選服一些溫胃暖脾的中藥。

(本文摘自/寶中醫的易筋操/大是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