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日,水冷三分」每年的「立冬」落在11月8日前後,立冬象徵冬天的來臨,因此也有不宜過早外出、不要洗熱水澡太久、不要激烈運動等禁忌。立冬時節天氣寒冷需要補充營養,因此也有「進補」的習俗,不過大部分的進補料理高熱量又高脂肪,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在家自煮。
「立冬一日,水冷三分」每年的「立冬」落在11月8日前後,立冬象徵冬天的來臨,因此也有不宜過早外出、不要洗熱水澡太久、不要激烈運動等禁忌。立冬時節天氣寒冷需要補充營養,因此也有「進補」的習俗,不過大部分的進補料理高熱量又高脂肪,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在家自煮。
你喜歡吃香菜嗎?冬天是香菜生長最好也最快的季節,因為香菜有特殊的香氣,加上冬天病蟲害少,不需噴灑農藥,因此冬天的香菜特別好吃。營養師分享香菜「5大益處」,冬天進補時若看到餐桌上有香菜,千萬別挑掉,因為香菜擁有食療保健的作用,但建議日常食用,仍以適當攝取為主。
你今天吃湯圓了嗎?今天迎來24節氣的「冬至」,也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每到冬至就要吃湯圓應景,但你知道怎麼吃才會最健康嗎?中醫師建議,在湯圓及甜湯中添加「中藥材」,可以幫助減糖與助消化,讓你吃好湯圓過好節。
入冬之後,天氣越來越冷,許多人會以食補來提升身體的禦寒能力,但總怕補錯了反而越補越胖,冬季到底該如何食補較為恰當呢?營養師廖欣儀建議,掌握鐵質、優質蛋白質與優質脂肪三要素,攝取高CP值的營養素,不僅不容易發胖,還能提升防護力。
秋盡冬來,萬物開始進入休生養息的階段。許多人都會選擇在冬天進補,究竟懷孕媽媽和幼兒的進補要點,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許多人冬天會透過進補、吃火鍋、薑母鴨等高熱量食物來「抗寒」,不過一些錯誤的飲食觀念不但會讓自身腰圍變得不受控制,還會讓健康亮起紅燈。迷思1:冬天因為「天冷導致人體新陳代謝慢」,容易導致發胖 ?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許多人認為冬天天氣冷,會讓人「新陳代謝變慢」所以容易發胖。實際上,依據美國「梅約診所」安索諾醫師的研究顯示:人體的基礎代謝率並不會受季節影響,在冬天與夏天都是一樣的。所以若每到冬天肚子就肥一圈,不要牽拖是因為「天氣冷」,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飲食過量,或是應酬多及運動不足所引起。迷思2:「冬令」比「夏令」更需進補?許秉毅指出,中醫古籍內經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意謂冬季如果不保養身體使「精氣」儲存於體內,明年春天就易染病。而所謂「藏精」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即是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免疫力,進補則是運用補品、補藥和具有補益作用的食物,來調理與治療人體虛弱部份以袪病強身。許秉毅說明,臨床上「補」是針對「虛」而設之療法,不論春、夏、秋、冬,只要出現「虛」情形都該補強,所以冬令其實不會比夏令更需進補。對於營養充足甚至過剩的現代人來說,常見的迷思是:冬天就要常吃薑母鴨和當歸羊肉等高熱量食物來進補。但往往反因補進過多熱量和脂肪,導致肥胖、胃食道逆流、急性膽囊炎問題,也讓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問題雪上加霜,所以「冬令進補 」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迷思3:吃「麻辣鍋」可以暖胃補身?許秉毅表示,麻辣鍋概念源自於中國四川地區,因當地冬季天寒地凍,當地居民為禦寒和提振食慾,長期養成吃辣習慣並流傳下來成為傳統,同時也加入荳蔻、丁香等香料,一方面增加香氣,另一方面還具有消除脹氣、調理腸胃功能。然而,台灣環境較溫暖潮濕,加上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尤須注意有肝火旺情形;如又吃下過多刺激性強的麻辣鍋食材及火鍋湯,反而恐致上火及口乾舌燥、皮膚油膩、長痘痘。且若一下子吃入過多辛辣東西,反而增加腸胃負擔,甚至誘發胃食道逆流,不可不慎。迷思4:火鍋湯底「有毒」不能喝?曾有研究顯示酸菜鍋一旦持續煮90分鐘,湯裡的「亞硝酸鹽」便會快速飆升近10倍而有致癌疑慮,也因這驚人的數據讓許多人嚇得不敢喝火鍋湯。其實,火鍋湯底是否含有高濃度亞硝酸鹽毒素,跟食材與烹煮時間有密切關係。有些葉菜本身可能會含有部分「硝酸鹽」,在經過醃漬後細菌會分解代謝硝酸鹽,進而產生「亞硝酸鹽」。許秉毅解釋,的確酸菜鍋久煮後,水分會不斷蒸發,會導致湯底亞硝酸鹽的濃度越來越高,但事實上偶爾品嚐火鍋湯頭無礙,只要別喝太多,亦謹記把握「喝湯黃金30分鐘」,也就是在吃火鍋的前30分鐘品嚐,基本上對身體無害處,提醒民眾吃火鍋想喝湯,最好要趁早。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冬至甫過,一般民眾依照習俗補冬,總想喝上一碗暖暖的甜湯、吃些帶有辛香料的料理,或者進補點藥膳;這樣的飲食,不僅是種儀式感,更是對身體的一種保養。然而,中藥食補注重體質,若親朋好友想一同養生進補,卻因年齡、性別、平時習慣不同,而造成體質不一,該怎麼吃是才是最好的保養呢?高雄醫學大學中醫部婦兒科主任董懿容表示,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有人容易口乾、有人常睡不好,這些人是否能用藥膳來改善老毛病?冬天應該要吃溫熱、烈性的食物才能真正補到身體;還是要判斷哪些才是適合自己的藥膳,幫助身體達到強健又有精神的狀態?這需要專業的介入。進補應考量體質、生活型態,醫提供「這4族群」參考藥方董懿容指出,若本來腸胃就弱、身體濕氣較重的人,常有腹瀉、水腫、四肢冰冷、關節不舒服等症狀,應特別注意健脾胃祛濕氣,在秋冬可食用一些幫助健脾胃、化濕氣、補腎氣的食物,有利於提補腎氣、疏理肝氣。並請醫師開立合適的藥材,跟食物一同燉煮,更能幫助身體適應冬季。平常比較容易感到疲倦、工作生活較為壓抑或者較容易生悶氣的人,更要注意這個季節容易出現睡不好、頭痛、排便不暢等小毛病,可請中醫師協助調理身體狀態,再用合適的藥膳或食物來保養身體。2022年即將到來,在日常生活中若想避免脾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相關疾病,董懿容也提醒,在進補上可避開過於滋膩或燥熱的食物、藥材,才能夠補得剛剛好。亦針對4個族群提供以下養生建議:1. 給想保養腸胃的養生族群:黨參、炒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芡實、生薑等藥材,藥性平和,具健脾胃、化濕氣療效,搭配易消化的食材一同燉煮,請家庭中醫師來開立,更能好吃又適合自己。2. 給想呷百二的銀髮族:熟地黃、何首烏、當歸、枸杞子、菟絲子、山藥、茯苓等藥材,有補氣血、補腎氣效果,適合手腳冰冷、容易疲倦的族群,可與排骨或雞肉一同燉煮;茹素的人也可搭配豆皮、菇類一起煮食。3. 給壓力大的上班族:麥芽、山楂、紅棗、黃耆、少許玫瑰花,用電鍋煮20分鐘,作為茶飲,起鍋即可放入保溫杯帶出門飲用,方便又養生。4. 給想長高的學生們:熟地黃、炒白芍、川芎、當歸、黃耆、黑棗、茯苓、炒白朮、黨參、炙甘草等藥材,可與雞腿、排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一起煮。要特別注意的是,小孩子在食用藥膳前要先諮詢中醫師,才能夠針對體質、年紀給予最好的調理,不建議自行到藥房抓藥。董懿容表示,吃得多不如補得巧,雖說冬令進補是華人的飲食文化傳統,但真正要調補,一年四季都要好好吃、正確補;春夏要注意火氣問題,平補涼補兼補陽氣,秋冬注意氣管與關節問題,溫補但要記得滋養陰血。身體的不舒服常是長久累積的小毛病,自然調養也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平時可關心自己身體發出的訊息,請中醫師訂做客製化的藥方搭配食材,幫自己制定一套可長久又輕鬆的保養計畫,春夏秋冬都能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冬至的至,是至極的至。陰極之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因為有這四個極端,故為冬至。在白晝最短夜最長的這天,你的影子會是一年當中最長的,這時候不用羨慕超級名模有九頭身,你往太陽底下一站,就能見到自己從沒見過的修長美腿。物資缺乏的年代,人們特別會重視進補日,像冬至就是一個進補日。陰到了最谷底,陽就要漸漸長了,以往認為這時候來補,能催動陽氣,類似刷信用卡逢周三點數加倍送的意思,在進補日來補,效果特別好。不過,那是以前。現在掂量一下自己的腰圍,女生超過三十二吋褲子不好買的時候,男生超過三十六吋、低頭只看見肚子看不見腳趾的時候,表示你內臟脂肪太多了。要是這樣,你不要朋友一揪就跟著去吃補。若真要補,是要用一種調整的方式來補,運動量不夠就補運動,水喝不夠就補水,天然酵素吃不夠就補吃鳳梨跟木瓜。冬至為陰極之至,天氣又冷,身體有哪個部位特別虛的,自己能很容易察覺出來。你可以靜靜躺在床上,觀想一道白色的光,從頭頂注入,從頭到腳、由裡而外,以掃描的方式檢視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白光若順利走完全身,那就沒問題,若走到某個部位受阻或是變濁變灰,那個部位你就要特別去關心一下。要再做後續追蹤以及生活習慣上、心態上的調整。怎麼調?用以下的方式來調。有所節制,以待來日「自制」與「健康」之間的關係成正相關,自制力越高、健康力越強大!紐西蘭人花了幾十年,追蹤一九七二年出生的上千名嬰兒,證實了這個觀點。著名的「丹尼丁研究」指出,觀察三歲兒童,就知道他們未來會變成怎樣。研究中提到「低控制型」 的人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的機率高於常人,這類人特別喜歡尋求刺激,造成意外死亡的機會比較多,另外還有依賴物質的傾向。當一個國家的醫療水平到達一定水準後,誰能健康到老、誰老的時候病歪歪,不是天公伯擲骰子決定,也不是祖先遺傳下來的,而是自己做來的!從佛教醫學的角度來說明,自制力低的人,屬於不能戰勝貪欲的一群,身心靈不能合一,比方說心裡想吃甜抒壓、身體一直在發炎其實不想吃。現在很多的健康問題,都由貪所造成,尤其是飲食上的貪。一個標準體重的上班族女性,一日所需熱量不超過一千五百大卡。而「貪」這個心魔,最會找藉口,「工作壓力很大耶,靠美食我才能放鬆。」「朋友、同事聚餐,去了還這不吃那不吃,多掃興。」飲食失衡, 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都有可能被吃出來。你必須靜下心來,察覺到底為什麼這麼愛吃,或許是想緩解緊張、鬱悶,或許只是無聊,這時首先應該解決的是情緒的問題,而不是第一時間打電話去訂餐廳。醫生、科學家研究出來怎樣可以獲得健康,這些是知識,懂得去實踐、運用這些知識,靠得是自己的智慧!照見自心,你已然具備這樣的智慧。平常若懂得節制,表示能輕鬆戰勝貪的心魔,這樣的你,享有高度自由,能從心之所欲,卻不會太超過。學會節制,不但不會讓人吃虧,逢年過節、冬至或接下來的跨年,你就更有本錢去吃、去慶祝、去小酌兩杯。不被心魔牽著鼻子走,你才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有所不為,知止守戒許多宗教都有戒律,不知道的人,以為守戒是苦行。其實不是這樣的。戒律不是規定出來折磨人、整人的,相反的,戒律是一種保護,讓人用最簡單的方法, 跨越許多身體健康上、心靈健康上的障礙,最終目的是為了身心靈整體的淨化、揚升。就好比媽媽跟小孩說,那邊水太深你不要去,這也是戒律,但大家都知道這條戒律是出自於關愛,所以沒有人會認為媽媽是專門掃興的壞人。同樣的,你也可以出於對自己身心靈的關愛,依自身狀況為自己設下幾條必要的戒律。譬如說,腸胃消化不好,限制自己不要太晚吃晚餐。又或者之前喝酒熬夜太兇想開始養肝,就規定自己在膽經的時間(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與肝經的時間(凌晨一點到三點)一定在床上躺好。還有就是超愛喝酒,本來每天一手,現在規定每天一瓶,有事情要慶祝可以開兩瓶, 不過一瓶請朋友、一瓶自己喝。守好戒律,就像幫自己設下速限,以策安全。知止、有所不為,才能做個明白人若從陰陽消長的角度來看,冬至其實可看作是一個起始點,從這次新的循環開始,你讓自己變得跟以往不同,既不被心魔牽著鼻子走,也不人云亦云蒙著心眼過日子。從這次新的循環開始,你懂得為自己打算,埋下善的種子、健康的種子,辛勤澆灌,過沒多久,你就會發現守戒律值得!平日小小的節制,將為你換來無限大的自由。(本文摘自/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