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能罹肝癌!3危險族群要注意
2018/9/10(2022/3/15 6:42更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B肝帶原的40歲男性,長期疏於追蹤檢查,某日腹痛頻繁、發現腹部長出不明硬塊才就醫,檢查發現肚內有10公分大腫瘤,確診為晚期肝癌。評估無法手術切除,初期以標靶藥物治療病況不見好轉,且已發生轉移,後使用新型免疫治療藥物進行治療,治療約3至4個月,未出現明顯副作用,追蹤迄今肝臟腫瘤縮小,轉移至肺與腎上腺的腫瘤亦完全消失。
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就醫多已中、晚期
臺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說明,肝癌是國內常見惡性腫瘤,死亡率高居十大癌症中的第2位。由於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就醫時已中、晚期,錯失手術治療機會。
以往晚期肝癌治療選擇有限,已超過十年沒有新藥,目前僅有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幸好新型免疫治療藥物今年通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且臨床試驗效果顯著,使台灣成為全球第2、亞洲第1個率先核准新型免疫治療藥物用於經第一線標靶治療的晚期肝癌患者的國家,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續命新契機。
新型免疫治療藥物 延長患者存活期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侯明模表示,患者對傳統標靶藥物的反應率不到1成,平均存活期僅6至10個月。但根據《刺胳針》最新發表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晚期肝癌患者對新型免疫治療藥物的藥物反應率高達近2成,且患者中位存活期可長達近16個月,大幅延長患者存活期,並改善患者於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突破過去晚期肝癌治療選擇有限的困境。
臨床試驗收治不同類型的肝癌患者,包括B型肝炎感染患者、C型肝炎患者及未曾感染肝炎的患者。結果顯示,新型免疫治療藥物對各種類型的肝癌患者均有治療效果,不受肝癌成因影響成效,其中更有部分患者腫瘤完全消失。侯明模醫師強調,目前新型免疫治療藥物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也在進行中,期待新型免疫治療藥物在未來能展現出更多可能性。
糖尿病、脂肪肝、三酸甘油脂過高 致肝癌比例增加
黃怡翔主任表示,肝癌主要成因與B型肝炎和C型肝炎有關,不過近年非病毒性肝炎導致肝癌的比例逐漸增加,包括糖尿病、脂肪肝與三酸甘油酯過高,打破傳統只有病毒型肝炎及肝硬化會造成肝癌的迷思。呼籲有糖尿病、脂肪肝或三酸甘油脂過高的肝癌高危險群,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旦確診為肝癌,應配合醫囑,定期回診追蹤。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