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糖尿病 下肢動脈易阻塞
六十五歲的王先生(化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十年,伴有高血壓。他每月抽一包菸,已有卅年菸齡,平日易有下肢冰冷及偶有夜間足部痙攣現象;最近走上坡路段或快步行走時,腿部有脹痛及不適感,休息時則稍為緩解。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黃信揚表示,像這樣的病人是下肢動脈疾病的高危險群。
根據統計,超過80%的下肢動脈疾病患者都有抽菸習慣或曾經抽菸,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是下肢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下肢動脈疾病患者的預後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每年約有5~7%的患者發生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機率增加二至六倍;而且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患者同時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
黃信揚醫師說,下肢動脈疾病是因為下肢動脈硬化,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其典型症狀是間歇性跛行,也就是走路時下肢肌肉酸痛,休息時緩解,其中約有25%病人的病情會逐漸惡化。間歇性跛行的不適限制了病人的行走距離,不僅病人運動意願減少,生活機能也大受影響,所以下肢動脈疾病患者即等同曾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或腦中風的病人,因為心血管疾病復發的風險相當高。
此外,糖尿病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的組合,伴有不當的高血糖,會造成血管病變,也會增加二至四倍罹患下肢動脈疾病的機會。糖尿病的罹病時間與下肢動脈阻塞危險性和嚴重度成正比,糖尿病人因下肢動脈疾病而截肢的風險,是非糖尿病病人的七至十五倍。根據台大的研究,在非創傷性的下肢截肢患者中,糖尿病人大約占了一半。目前台灣糖尿病人下肢動脈疾病盛行率約18.5%,平均年齡六十三歲。平均糖尿病罹病時間約十年,男女比例相當。
黃醫師強調,下肢動脈疾病會減低生活品質與造成殘障,更容易合併心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都不可以抽菸,戒菸亦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預防下肢動脈疾病就是要嚴格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血糖控制目標是糖化血色素7%以下,以不發生低血糖症狀為底限;血壓控制目標以收縮壓小於130mmHg與舒張壓小於80mmHg;血脂肪目標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100 mg/dl。若無消化性潰瘍或藥物過敏,所有下肢動脈疾病患者應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中風及心肌梗塞。
黃醫師建議,患者也需注意足部的照顧和保護,包括:穿著合適的鞋襪、不可赤腳走路與穿著夾腳脫鞋、每日足部自我檢查、保持足部清潔與保暖、在乾燥皮膚塗上潤滑乳液、每年由醫師進行足部篩檢,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足部傷口潰瘍或間歇性跛行時,必須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