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類風濕性關節炎 3成苦於共病
壢新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楊宗翰醫師表示,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國內約有十萬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當中約二到三成合併一種以上共病,包含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必需同時併用的口服藥物較多,嚴重影響用藥遵從性。
事實上,RA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好,身體長期發炎,就像糖尿病一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容易心血管硬化。楊宗翰醫師指出,臨床研究發現約5成的RA患者最後是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一線藥物治療不佳 3-6個月後生物製劑接續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線治療以調節藥物為主,疼痛嚴重時會併用消炎藥及類固醇。健保規定,若經傳統藥物治療三至六個月無效,可申請生物製劑接續治療。該名女性患者以生物製劑合併治療三週後,發炎指數從原先破百降至正常,三個月後過高的血糖也大幅改善,之後逐漸減藥,原本以為要打一輩子的胰島素,居然也可以停用,生活也恢復自理。
患者福音! 新型生物製劑可單獨使用
目前已有單獨治療的生物製劑可供患者選擇。楊宗翰醫師指出,新型生物製劑是透過阻斷介白質(IL-6)與受體的結合,可有效抑制發炎。此類生物製劑單獨或合併一線藥物的治療效果相近,對同時需服用多種藥物的患者來說,避免因用藥不規則而導致病情惡化,亦是一種選擇。
關節晨僵、腫痛逾兩週 應掛免疫風濕科診治
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與其他的關節疾病混淆,民眾要如何自我察覺?楊宗翰醫師說,當關節腫痛超過兩週、休息或治療後未見改善,且關節疼痛及僵硬的現象在早晨較嚴重,就要懷疑可能是發炎性關節炎(如:RA),應儘速至免疫風濕科就診,透過抽血、超音波等方式確認。
楊醫師也分享,近期有一位60歲男性患者,十年前就因為關節問題就診,卻被當成扭傷治療導致病情延誤,直到症狀嚴重且關節變形,才經過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呼籲民眾,經過積極治療,多數RA患者都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但若是拖延或擅自停藥,不止是關節變形,心血管疾病及血管硬化的風險增加,不可不慎!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