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症狀逾兩週以上 小心罹患憂鬱症
個案自述:「冬季天氣冷颼颼。晨間日光雖已劃過天際,不管鬧鐘一再的鳴啼,我還是不想離開那溫暖被窩裡。我發現這個季節裡,自己的心情處在起伏不定的狀態,但大多是較低落的情形,有時我很難過,但我不知道為什麼,有時我又顯得煩躁與不安。那些我原本有興趣的事,已不再讓我興奮。喜歡大自然的我,也變的喜歡待在家裡的被窩中。我不想做事,不想上班,不想讀書。我整天昏昏沉沉的,感覺四肢無力。我夜間睡不著,白天也顯得疲累不堪。你能不能告訴我,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負面症狀出現超過兩週以上 小心是否罹患憂鬱症
余心理師指出,憂鬱症的個案常會表示心情不好,對原有喜歡的事物不再有興趣。食慾改變,導致體重跟著改變。會睡不好,或是睡太多。感到疲憊、不想動。會有無望感,或自我沒有價值的感覺,專注力及判斷力變差,有時甚至會出現想死的念頭,若上述症狀出現超過兩週以上,且已影響個人功能或責任,例如無法好好工作、不想上學,甚至出現人際互動的困擾時,就要進一步提醒自己,是否可能已罹患憂鬱症。但確立診斷還是需經由精神科醫生評估後才能確診。
預防憂鬱症4方法
憂鬱症好發於秋冬,有些人一到這季節裡就容易有上述的感受,一些季節性情感障礙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或是原有憂鬱症病史的個案也常在此季節發作。這些類型的個案都應事先做好預防,以降低憂鬱症的出現。余心理師說,藉由行為活化的角度,可以藉著改變自己的行為來改善自己的情緒,例如:
1.多走到戶外曬太陽。
2.進食奶、豆類、堅果、香蕉等含有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
3.提升自己的運動量。
4.加強人際社交互動頻率,皆有助減緩上述症狀。
藥物增加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濃度 調節改善情緒功能
余心理師提醒,若自我持續努力,都未獲得改善時,就有必要進一步就醫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忙,目前臨床有藥物及心理治療可供選擇。藥物治療主要增加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以調節改善情緒的功能;而心理治療採談話的方式介入,藉由調整個案的認知,增進忍受情緒變化的能力,提高面對挫折及問題因應的能力,來提升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