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反覆流膿 終尋中醫診治
「慢性骨髓炎」就是曾經有過骨髓炎,復發之後就稱為慢性骨髓炎,外傷性骨髓炎是目前台灣慢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通常僅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或瘻管,持續地有膿性分泌物或流膿,有時傷口或瘻管會自動封閉,但是不久又開始流膿,如此反覆發作,在不發作時並無任何症狀,只是局部皮膚較暗,附近的組織因瘢痕造成鄰近關節攣縮,有時在身體抵抗力低時,會突然復發急性骨髓炎的症狀,如:發高燒、畏寒、局部紅、腫、熱、痛,形成膿腫等。
為何慢性骨髓炎會這麼難治療?
最主要的因素是,慢性骨髓炎局部的環境已經和剛感染時的急性期完全不一樣了。經過急性感染而沒有在第一次完全處理好的情形,細菌會進入更深處,之後的病程會演變成漸進式的,膿液可能積聚在骨髓腔,造成骨頭缺血並迫使細菌進入血管及骨頭腔隙中。當慢性感染繼續進行時,有豐富血管供應的肉芽組織會轉變為緻密的疤痕,而這種血管稀少的疤痕,在感染部位的周圍形成一層無法穿透的障礙,所以慢性骨髓炎不只是一種感染疾病,也是一種缺血性疾病。骨髓內感染發炎後增生的滲出液會增加骨髓內的壓力,滲出液就有可能會將致病菌帶到骨皮質以及骨膜,進而造成骨膜上的血液循環遭受阻斷,而使得骨頭壞死。因此,傳統上對細菌有效的治療,對慢性骨髓炎的效果都是不好的!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慢性骨髓炎在古代中醫多歸類於『骨癰』、『附骨疽』、『朽骨疽』的範疇,在《備急千金要方•附骨疽》中這樣記載:『以其無破,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凡毒氣深沉,結聚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因潰後常脫出敗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稱。
中醫治療方式 是讓細菌難以存活下去!
中醫治療,並不是只針對細菌來治療,而是將患處的封閉式循環打開,提昇局部缺氧組織的氧濃度,讓局部組織可以得到營養,提升白血球、噬菌體的殺菌能力,促進血管新生、及骨頭新生,促進破骨細胞吞噬壞死骨頭的能力。原本躲藏在暗處的細菌,不斷被縮小舒適的生存空間,局部的環境變成細菌不適合生長的環境,自然而然細菌就沒地方可以躲藏了;另一方面,中醫調理也會使細菌原本的外表偽裝被去除,提高我們的免疫細胞的辨識力,加上益氣藥材可以提高免疫細胞的活動力,活血藥材可以增加穿透力,讓他們可以更容易找到細菌而吃掉,細菌就越來越少!這就是最高境界,不著眼於用藥物毒殺細菌,卻反而可以使細菌難以存活下去!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