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測血糖 為何控糖還是不達標?

乖乖測血糖 為何控糖還是不達標?

2021/6/3(2022/3/15 3:6更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今天要看抽血報告。」四十多歲的王先生說。「你的空腹血糖有達標,可是糖化血色素8.2%,比較高喔。」醫師翻開病歷說。「什麼?糖化血色素又超標了!」王先生有點訝異,「怎麼會這樣?我在家驗的空腹血糖都很標準,為什麼糖化血色素降不下來。」檢視王先生的紀錄,空腹血糖的確都有達標。

台中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傅家保醫師解釋,「如果飯前血糖正常,但是糖化血色素超標,問題大概就出在飯後血糖。」

不只顧餐前,餐後血糖同樣重要
為了降低糖尿病造成的慢性併發症,目前會把空腹血糖的目標訂在80-130 mg/dL,飯後血糖在180mg/dL以下,飯前與飯後的血糖差異最好小於60mg/dL,而糖化血色素建議小於7%。

血糖會跟紅血球裡的血紅素結合在一起,稱為糖化血色素,傅家保指出,由於紅血球的半衰期大概是120天,所以糖化血色素可以反應最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飯前血糖與飯後血糖都會對糖化血色素造成影響,也就是說控制血糖不能只看空腹及餐前血糖,餐後血糖也同樣重要。

我們可以把血糖波動想像成海浪,假設餐前血糖很平穩,但餐後血糖很高,或是餐前跟餐後差距越大,超過60mg/dL以上,血糖波動就像是海浪,會破壞血管的內壁,較容易出現破損或動脈粥狀硬化。「血糖越平穩越好,餐前跟餐後的差異最好不要波動太大。」

餐後血糖高,這些原因要注意
導致餐後血糖超標,常見的原因有幾個,包括食物的種類、烹調的方式、攝取的速度等。

在食物種類方面,建議選擇原型的食物,因為越精緻的食物越容易造成飯後血糖高,例如吃乾飯比吃稀飯好、吃水果比喝果汁好。在烹調方式方面,越少烹調的食物,比較不會導致飯後血糖超標,採用蒸、煮會比煎、炸、烤來的好。進食的時候細嚼慢嚥,因為吃得越快,越容易吃下太多東西。

傅家保提醒,「飯後運動也要注意,例如快走有助於改善飯後血糖,但是激烈運動反而可能導致血糖升高。」

想要穩定餐後血糖,首先必須找到導致餐後血糖高的原因有哪些,然後針對個別狀況做調整。再來就是調整藥物,目前有針對飯前或飯後血糖的血糖藥或胰島素,可以跟醫師討論。

傅家保表示,「我們做過研究,假設患者的糖化血色素在8.5%以上,甚至更高的糖化血色素,這時首要目標是控制飯前血糖,因為這類患者的飯前血糖對糖化血色素的貢獻可以到七成以上。當糖化血色素大概在7至8%時,飯後血糖對糖化血色素的貢獻可以達到七成以上,所以會鼓勵患者驗飯後血糖,並積極控制飯後血糖。」

控糖小技巧,配對血糖量測法
為了瞭解血糖的狀況,糖友平時除了驗餐前血糖,也要記得驗餐後血糖。「最完整驗血糖的方式是每天三餐的餐前及餐後(開始用餐後的兩個小時),再加上睡前。但是,多數糖友大概不容易一天驗七次血糖。」傅家保說,「所以會推出配對血糖量測。」

「配對血糖量測」就是量周一早餐的餐前跟餐後,周二的午餐的餐前跟餐後,周三的晚餐的餐前跟餐後,然後周四、周五、周六,同樣分別量測早餐、午餐、晚餐的餐前跟餐後,周日再量早餐的餐前跟餐後。利用配對血糖量測就可以知道,一個禮拜中所有三餐的餐前跟餐後血糖,以及餐前、餐後的血糖的差異,方便調整飲食與藥物。

善用胰島素,幫助血糖達標
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按時服藥是控糖的幾項重點,面對起起伏伏的血糖,胰島素亦是幫助血糖達標的得力助手。

人體本來就有胰島素的需求,控制飯前血糖的叫做「基礎胰島素」,因為不管有沒有吃飯,我們的胰臟都會持續分泌一定量的胰島素,傅家保醫師分析,進食之後,血糖上升,所以胰臟會大量分泌胰島素,讓血糖回復到正常的狀況,回復血糖的能力,就是取決於胰島素分泌的量。隨著患者胰臟功能慢慢退化,退化到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時,就需要補充胰島素。

人類運用胰島素來治療糖尿病的歷史已經將近百年,是相當有效的控糖工具,除了傳統胰島素外,目前還有「速效型胰島素」、「長效型胰島素」、「預混型胰島素」等新型胰島素。

「長效型胰島素是當作基礎胰島素使用,有助穩定空腹血糖;速效型胰島素是當作餐後胰島素使用,可控制餐後血糖。為了滿足一整天的胰島素需求,可能需要打一次長效型胰島素穩定空腹血糖,然後再三餐後各打一次速效型胰島素控制餐後血糖。」傅家保說,「為了提升便利性,也可以考慮使用預混型胰島素,預混型胰島素中包含長效型胰島素與速效型胰島素,有助減少施打次數,可一天打一至二次,且能彈性施打,幫助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達標。」相較於傳統胰島素,新型胰島素藥效較穩定,出現低血糖的機會也較低。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