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和肯定讓你不安?認識冒名頂替症候群

讚美和肯定讓你不安?認識冒名頂替症候群

2021/7/26(2022/3/15 3:6更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亞正要踏入跨國會議的會議廳,半小時之後就輪到她上台演講了。前一天的熬夜練習讓小亞有點疲憊,不知是連續幾杯咖啡還是太緊張,小亞忍不住收回邁開的腳步,想轉身再去剛剛才造訪過的洗手間上個廁所。沿途不少相識的經理高層與小亞點頭致意,「等等聽妳報告!」小亞愈想愈緊張「怎麼辦?我根本不屬於這裡,等等上台,大家應該會發現我是個空罐頭,是個冒牌貨。」即使後來演講順利進行,小亞內心仍充滿那種「即將被揭穿的恐懼」,一點也不敢打開社交軟體,深怕看到任何熟識者發出評論。

你曾有類似的內心小劇場嗎?就是那種「哇!大家好像覺得我還不錯?可是我怎麼覺得其實大家都錯看了我,好害怕哪天被人發現其實我沒什麼本事啊!被拆穿那天大概快到了。」這種狀況被稱為「冒名頂替症候群」,目前這種狀況並非被歸類於精神疾病,但許多人,尤其是女性可能曾經有這樣的經驗。

如果你自己不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或許不了解這種自我懷疑會帶來什麼影響,甚至會想:「我只遇過自視甚高,自以為很厲害的主管,哪有人會覺得自己不夠格呢?」可是從研究上來看,自我懷疑的人還不少呢,從學生到各職業的高階主管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心理癥結。

早期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常常是關於成功的職業婦女。即使這些職業婦女的教育、經驗和成就都說明了她的成功,但這些職業婦女依舊習慣自我懷疑,總覺得自己不夠格與他人平起平坐,或總是擔心自己能力不足,因此不斷自我提高標準,對自己要求愈來愈高,自我鞭策愈用力,因此影響到情緒,最後因為壓力過大而表現變差,或過於焦慮而陷入憂鬱。

冒名頂替症候群的特點
●自我懷疑
●無法實際衡量自己的能力或技術
●覺得自己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好而成功
●深怕自己不符合別人的期望
●設定很高的標準,沒達到就很失望

正因如此,有冒名頂替症候群傾向的人,其實會更有努力的動機,畢竟很怕自己表現不好、不如他人預期,只好持續拼鬥。然而,因為任何形式的成功都無法讓這樣的人放心,生命中不停趕路,可能會被隨而來的焦慮感、憂鬱而擊潰,或因為實際上過勞而引發健康問題。所以,有冒名頂替症候群傾向的人很可能會陷入惡性循環。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綜合來看,成長過程家長的態度、成長經歷、社會刻板印象、或個人特質,都可能會讓人更容易有「冒名頂替症候群」傾向。

◆成長過程家長的態度
假使家長本身對成就、成績就很執著,總是逼迫小孩要做到最好,或經常尖銳地批評小孩犯的錯誤,就會讓小孩更容易產生「我其實不夠好」或「我怎麼做都不夠好」的心情。有的家長則是很喜歡拿小孩的表現在手足或親戚小孩間做比較,「你看看表哥小六就考過英檢中級」、「堂妹都拿全校第一名」,這些對小孩表現的評論、要求、比較,都可能種下之後小孩內心永遠自覺不足的焦慮感。

◆成長過程的經歷
假使早早在學校有課業上的成功,也會讓人後來比較容易出現這些問題。例如小時候可能覺得不用太努力就能拿到班上前三名,大家都誇讚自己是會念書的小孩。等到後來上了高中、大學,卻發現有的同學比自己聰明許多,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念不好,這時就開始否定自己「我怎麼來到這麼恐怖的地方,我完全不行啊!」因而陷入自我懷疑。

◆社會刻板印象
冒名頂替症候群與性別、種族也有關係,一開始的研究就是針對高知識的職業婦女,發現即使在同等的高職位,女性較容易出現自我懷疑,比較容易自覺不配這樣的成功。除了女性外,西方世界也發現有色人種,也就是非白人的狀況下,比較容易有冒名頂替症候群,這很可能與社會刻板印象有關。

怎麼說呢?就像在一個養了一男一女的小家庭裡,家長因為社會重男輕女的概念,對男孩存有較多期望,資源分配不均。若女孩拿著很好的成績回家,男孩卻成績不好的話,家長不會誇讚女孩,只對著女孩說:「豬不肥,肥到狗。」

對女孩來說,自己生來就因為性別而不受肯定,生活過程只好拚盡全力要獲取認同,永遠害怕自己不夠認真。即使獲得成功,也因為無法獲得家長的認同而害怕,甚至忍不住懷疑自己的能力。性別問題如此,種族膚色的問題亦然,都會因為社會刻板印象中成長,更容易出現冒名頂替症候群。

◆個人特質
如果個人特質較接近完美主義者,很希望做好每一件事情,比較神經質,缺乏自信,永遠都會注意自己「又出了什麼錯」,就比較容易自我懷疑,也很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冒名頂替症候群的表現方式
有些人在切換不同角色之際,會期待扮演好自己身為母親、妻子、女兒、主管、朋友等每個角色,由於深怕自己不夠格,而努力壓榨自己達到更高、更好的標準。

有些人平常學新東西都很快,而覺得自己應該學什麼東西都該很快上手,假使某次嘗試了第一次新事物而失敗,就覺得很沒力、丟臉,無法面對,責怪自己根本不行。

有些人則是相信無論何時都應該要自己解決事情,是個無法向別人求救的獨行俠。假使別人開口自動提供援助,會覺得自己根本是個大失敗。

有些人則認為自己已經被稱為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應該完全專精於此。若突然在這領域遇上一個自己端不出解答的問題,就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假貨。

冒名頂替症候群的影響
或許,我們可以把冒名頂替症候群想成對於解釋成就的衝突感,即使別人看得出來「你很努力,也做的不錯」;但有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會覺得自己的成功一切只是來自於運氣和時機。在網路世代,名氣暴起暴落的狀況更迭極大,又缺乏明確的成功比較準則,冒名頂替症候群因而更普遍。

為了不讓他人看輕,或怕別人說閒話,冒名頂替症候群不敢顯露自己有任何失敗的一面,並不斷努力維持著。雖然這樣一來會好像是動機充足地努力著,然而由於再多的成就似乎都無法讓自己覺得安心,過度努力反而癱瘓了自己的生活,焦慮感如影隨形。患得患失之後,憂鬱就會伴隨而來,進入過勞、焦慮、憂鬱、罪惡感的循環。

應對冒名頂替症候群的方式
世界充滿變化,我們不可能任何時候都好整以暇的面對。持續努力雖然很好,但要考慮一下自己努力的動機是什麼,假使是害怕他人的眼光,總是很害怕被他人認為是個假貨,很怕自己能力不足,而過得很辛苦很焦慮,就要開始學會調整自己。

可以先認知到自己是否有過於逼迫自己的狀況,承認自己的感覺,並找到適合的人聊聊。可以的話與同事、朋友建立良好關係,生活有個支持網的話,比較能找到建議或支持。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確實總是想要找到自己的定位,難免會一直拿自己與他人比較。然而大部分的時候,與他人比較並不會讓自己進步,而會讓自己更焦慮。要知道,別人就算是做到了哪些成就,也不是為了要放大你的缺失;就算別人學東西很快,你也可以容許自己要多花點時間精力去做到相同的事情。

另外就是要考慮評量自己的標準。在網路新世代,過去許多成績、考試標準已經不適用,雖然暴紅的機會變高了,跌落神壇的機會同樣也是提高的。如果靠點擊數、人氣高低、話題性來定義自己,往往會讓人更患得患失而變得焦慮和憂鬱。這時,找到真心關心的主題,做關心的事,有真心關心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不要一直把自己擺在本位,可以多花點時間想想別人,想想看怎樣實際地幫助他人,為社會做更多事情,把目光多放一點在與他人建立真實良好的連結,而非空泛的數字,並讓自己健康成長,給自己一點同理心和耐心,記得生活就是繼續前進。無論如何,能持續走下去最重要,別把自己逼到絕境。

(文章授權提供/照顧線上)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