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就醫又怕吃錯藥?多重慢性病人可依「3原則」自救

重複就醫又怕吃錯藥?多重慢性病人可依「3原則」自救

2022/2/15(2022/4/18 22:13更新)

文/醫療改革基金會

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會有2成以上的老年人口,扶養、長期照顧與醫療社會服務的需求大幅增加。其中,最為人熟知與擔憂的是「慢性病如何治理」,慢性病容易誘發多重併發症,造成障礙、失能等問題,也需要長期的醫療觀察及介入。

每5.5位國人就有1位是多重慢性共病者
以台灣的現況而言,一半的國人患有慢性病,更在每5.5位國人中,就有1位是多重慢性共病(患有2種以上慢性病)。多重慢性共病的嚴峻程度,從病人的用藥安全與醫療利用可見一斑。與一般病人相較,在用藥安全面,多重慢性病人的藥品項數為6至18項,為一般平均的2至6倍;在醫療利用面,多重慢性病人的就醫次數約為2倍、醫療點數使用更超出3倍之數。

前述問題伴隨的是,用藥安全風險的提升及醫療利用資源的耗用,多重慢性病人更容易吃錯藥、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以及多重就醫、多重取藥、餘藥等造成醫療資源的不當耗用,還恐因多重共病而影響生活品質與疾病照護,形成惡性循環。

延伸閱讀:翁月狂跑17診!醫改會批健保署推「整合門診」不及格

如何改善與時遽增的多重慢性病人口,以及面對其衍生的龐大醫療社會照護需求?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曾提出,醫療服務應從分散分科的服務,朝向「以人為中心」與「整合服務」邁進。從個體及其家庭、社區,乃至社區健康工作者、醫療保健系統等由下而上改變。這些改變有數點核心命題,包含:醫療照護的近用與及時性、民眾與專家共享決策、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同照護層級的水平或垂直協作、改善健康專業的勞動條件與減少過勞、加強預防監測體系、強化病人安全、提升診斷的準確性及適當性,並提供資源轉介。

利用「3大聰明就醫原則」整合醫療服務
而從政策回到民眾端,醫改會建議,多重慢性病人或家屬可遵循「3大聰明就醫原則」:

  • 應定期審視就醫與用藥情形
  • 善用可近的醫療資源
  • 有堅定的決心與破除名醫迷思

具體而言,若病人在最近3個月中,經醫師診斷罹患有3種以上慢性病、看2位醫師以上、領有2張以上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藥品項數達到10種等任一狀況,即可能符合整合醫療服務的資格。其次,為確認自身是否適用整合醫療服務,可以詢問家庭醫師、厝邊診所或藥局,或詢問醫院有沒有提供「整合門診」或「藥物整合」等服務。

最後,改變醫師的醫療行為與病人的就醫行為,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醫病皆需有長期的決心。民眾也應破除廟大和尚靈、名醫才好的迷思,就近善用信任的醫療資源,與醫師合作與共享決策,才能做好慢性病健康管理、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醫改會)成立自2001年,長期致力推動具品質與正義的醫療環境。期望在台灣的小島上,醫事人員擁有友善的工作環境、民眾享有以人為本的醫療照護。官網:https://www.thrf.org.tw/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