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呼吸不順「吃胃藥」竟痊癒?醫:可能是「胃心症候群」
本篇文章目錄
胃心症候群常見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內科醫師邱淑娟表示,胃心症候群(Roemheld Syndreome)是一種由胃腸道變化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症狀。當症狀發生時,常以周期性出現,且僅在「發作」期間發生,通常是在進食後出現以下症狀:
- 心絞痛
- 疲勞
- 焦慮
- 呼吸不順
- 突發或持續性眩暈、頭暈
- 睡眠障礙
- 心律不整、心跳過速
她進一步說明,胃心症候群的誘發原因,可能因腸胃道的壓力導致橫膈膜肌抬高,而使心臟位移,這會降低心臟灌流並增加心臟收縮力;另也可能影響迷走神經,誘發胃冠狀動脈反射,導致「功能性心血管症狀」,出現類似心絞痛的症狀。
患者往往出現以上症狀,常會以為是心臟疾病、或自律神經相關疾病,易使胃心症候群被誤診,通常需先排除相關疾病,並治療腸胃不適問題後,讓胃部症狀緩解的同時也有減輕心臟不適的效果,才可認為是胃心症候群。
延伸閱讀:
夏天熱昏頭!竟跟腸道健康有關?營養師教你吃「這3樣」防熱中暑
先治脾胃可改善心臟功能
中醫怎麼看待胃心症候群呢?內經《靈樞.厥病》提到:「厥心痛,腹脹胸滿,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其症狀描述符合胃心症候群,可知胃心症候群相當於《內經》中提出的「胃心痛」的概念。
而提到胃與心臟的關聯,在內經《靈樞.經別》也說明:「足陽明之正……屬胃,散之脾,上通於心。」從經絡來看,胃與心在經絡上相互連結,所以在胃發生的病變,可循經絡回溯於心。從臟象來看,脾氣散精,上輸於心,奉赤化血。脾生血而心主血,脾統血而心行血,因此脾胃的病變,可導致心的功能異常。
中醫如何治療胃心痛呢?邱淑娟舉《素問.玉機真藏論》中提及:「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傍。」指出脾胃為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生成血而心運行血,故中醫在治療胃心症候群時,主要以治療脾胃為主,症狀表現在心,實際以治胃為主。
延伸閱讀:
「這族群」易患心臟衰竭!反覆疲倦、水腫就是警訊
邱淑娟提醒,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常不節制,飲食多高油脂、辛辣、生冷、甜食,吃飯太急、狼吞虎嚥,吃得太飽,吃完飯就睡,三餐不定時,造成一堆腸胃道疾病。所以平時應該注意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保持腸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