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記憶變差⋯我的大腦生病了嗎?「1分鐘自我檢測」思覺失調症

焦慮、記憶變差⋯我的大腦生病了嗎?「1分鐘自我檢測」思覺失調症

2022/7/28(2022/8/30 9:30更新)
在金馬獎獲最佳劇情長片的電影《瀑布》中,由賈靜雯飾演的女主角羅品文,是一位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母親,揭露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居家隔離期間,因性格壓抑、失婚而接連出現幻覺,造成與女兒的一次次爭執、情感撕裂,也是繼《與惡》一劇後,再度喚醒大眾對於思覺失調症的重視。

本篇文章目錄

大腦生病卻沒病識感,腦功能恐持續損傷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大腦生病,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台灣思覺失調症患者約有14萬人,盛行率0.6%,如果未能及早且持續治療,造成反覆的急性發作,恐造成以下後果:

  • 使大腦功能持續惡化,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 出現失序行為,易造成家庭與親友關係緊繃和衝突
  • 自殺風險約為5%
  • 早年死亡率更是常人的2~3倍

然而臨床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本身與家屬,比起憂鬱症、躁鬱症來說更加缺乏病識感,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沒有具體的判斷依據。所幸,台灣精神醫學會在最新治療指引中,整理出思覺失調症的「15個前趨期症狀」,鼓勵民眾透過簡單評估,及早發現大腦生病的警訊,進而把握發病初期的5年黃金治療期,可大幅增加治癒機會。

延伸閱讀:
得了憂鬱症,會好嗎?知名人氣網紅阿滴從「做小事」練習重建生活

如何自我檢測思覺失調症?

該如何發現大腦生病的警訊呢?可透過「疑似精神病前期簡易自填量表」,依照以下15個問題做評估,若符合其中8項以上,或3題以上且3題中的第1、2、15任一題答為「是」,就有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的警訊,建議盡快諮詢精神科醫師:

延伸閱讀:
無精打采、想輕生⋯卻不是憂鬱症?醫揭「躁期特徵」被忽略恐誤診

image

針劑治療改善口服藥中斷、住院復發率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陳亮妤表示,目前思覺失調症的治療藥物有口服和針劑2種,若口服藥常常中斷或效果不佳,2022年最新治療指引建議可選擇長效針劑,不但可以提升用藥順從性、降低用藥中斷率,也能減少復發機率,且患者僅需1個月或3個月回診一次就好,家屬也不用再天天盯著吃藥。

目前統計長效針劑治療成效,可降低4成急診風險、6成住院風險、約6成4的半年內再住院風險,以及4成死亡風險。此外,該治療方式也自去年開始納入健保給付,希望減輕患病負擔,提高早期介入治療機會,維持患者穩定用藥,減少住院、復發率,盡早重返社會與職場,回歸正常生活。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