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高4倍!造血功能突變「這種病」恐轉急性血癌

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高4倍!造血功能突變「這種病」恐轉急性血癌

2022/9/5
80歲的黃太太有長年運動習慣,原本身體健朗,但近年來變得容易疲倦、經常暈眩到站不起身、常常皮膚泛紅過敏,以為是身體老化現象。直到4年前抽血檢查時發現血紅素、血小板、白血球、紅血球容積比等,各種數據都異常高,經轉診後才確診罹患骨髓增生性腫瘤所導致「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本篇文章目錄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侯信安表示,罹患骨髓增生性腫瘤的患者,若有穩定控制,就可以長年維持正常生活品質;但若不治療,不僅中風、心肌梗塞、靜脈栓塞等血栓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倍外,更有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續發性骨髓纖維化,甚至是壽命僅剩下幾個月的急性血癌。

延伸閱讀:
臉紅氣色好?醫師警告:恐是造血功能異常!快看「這數字」是否過高

骨髓增生性腫瘤 恐併發血栓風險

侯信安指出,骨髓增生性腫瘤的患者,因血液濃度過高,也容易發生血栓併發症,風險比正常人高出4倍以上。以黃太太罹患的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為例,臨床上將患者依血栓發生風險,區分為高危險族群與低危險族群,採取不同治療方式:

  • 血栓高危險族群:是指年齡超過60歲,或曾經有血管栓塞病史。治療方式除了放血之外,通常會合併口服化療藥物,或者是干擾素治療。
     
  • 血栓低危險族群:一般採取放血治療,「就像捐血一樣,把紅血球放出來丟棄,用以減少患者紅血球數目,並將紅血球容積比降低至45%以下,即可大幅降低併發症出現的機會。」也可能讓患者同時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減少血小板凝集,也可減少栓塞風險。

延伸閱讀:
老年人不明倦怠、抵抗力差、夜晚盜汗⋯竟非老化症狀!恐是癌兆

骨髓增生性腫瘤的傳統治療困境

侯信安表示,針對高危險族群,以往是採放血治療搭配口服化療藥物,或短效型干擾素治療,但因短效型干擾素需要一週注射3次、副作用又高,常使病患不便維持穩定治療。

而放血治療,也需考慮如黃女士年齡較高、身體承受力較差的患者,太頻繁抽血易造成體力大幅下降,無法正常生活;就算考慮延長放血間隔時間,更要擔心會因血液太過濃稠、血壓飆高,讓中風的機會大增。

長效新藥納健保,可恢復正常造血功能

近年美國FDA、歐盟EMA以及台灣等多國,已核准新型長效干擾素( ropeginterferon alfa-2b),用於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治療,並在2022年9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

侯信安解釋,長效型干擾素最開始僅需2周打一次,並視病情改善後可延長打針間隔時間,干擾素可對血球數目有效抑制,並有助讓骨髓結構正常化及基因突變量減少,而治療的最終目標,即是讓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