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竟是主動脈剝離!醫:非典型難判斷「這種胸痛」是警訊

吞嚥困難竟是主動脈剝離!醫:非典型難判斷「這種胸痛」是警訊

2022/10/3
64歲的吳媽媽一直以來只有高血壓病史,前幾個月因為無法吞東西及胸痛與上腹部疼痛掛急診,檢查結果竟是主動脈剝離合併「迷走右鎖骨動脈」。醫師表示,這樣的合併發生率僅有千萬分之一,是相當罕見的案例。經歷超過9小時手術後,目前情況穩定追蹤中。

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暨心臟外科主任陳偉華表示,吳媽媽屬於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血管從昇主動脈一路剝離到雙側髂動脈,需進行緊急手術以免死亡。然而,也發現同時合併迷走的右側鎖骨動脈之特殊構造,增加了緊急手術複雜度跟風險。

延伸閱讀:
心臟衰竭9成沒警覺!醫:平時就應「觀心」這3大症狀

非典型症狀不可輕忽

陳偉華說明,主動脈剝離發生的症狀跟內膜破口的位置有關。典型的症況有像是「刀割」般前胸痛到後背、昏厥、冒冷汗等,也有腹痛、頭暈、嘔吐、全身軟弱、下肢無力等由剝離範圍所引發之非典型症。

此案例一開始到院的症狀是吞嚥困難與胸痛,引起吞嚥困難主因是「迷走右鎖骨動脈」,這是一種發生率只有千分之一的血管走向異型,通常在幼年氣管軟骨不成熟前,少數人會因為壓迫到氣管而造成呼吸困難,至中老年後因氣管鈣化變硬,就有可能會壓迫到食道導致吞嚥困難。

此一個案是因為急性主動脈剝離,導致迷走右鎖骨動脈更壓迫到食道,導致吞嚥困難延伸胸痛,幸好在急診室就診斷出是致命的A型主動脈剝離,之後更發現是合併「迷走右鎖骨動脈」,遂緊急進行手術。

安南醫院以復合手術室的方式為該案例進行「全主動脈弓置換及冷凍象鼻手術」,並結合傳統手術與三維影像之呈現,在影像輔助下進行術中精準導航,術後病人離開手術室前,再透過機器掃描確認縫合處及支架置放位置無內漏位移情況,確保不用反覆進出手術室降低感染風險與併發症的發生,且手術一次就完成。整個時間耗時9小時26分鐘,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第二天就順利拔管,目前出院穩定追蹤中。

有年輕化趨勢 控制血壓、體重為關鍵

陳偉華提醒,控制血壓、戒菸是預防主動脈剝離最有效方法,特別是高危險族群如長期高血壓卻不吃藥控制的患者、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和多囊性肝腎病變患者和先天二瓣型主動脈瓣患者等,更要特別留意。

延伸閱讀:
咳嗽要注意 可能是心臟衰竭前兆

近期氣溫變化大,加上若又熬夜,更容易激發主動脈剝離急症,因此建議高危險群患者定期監測自身血壓並按照醫囑治療,才能避免發生突發主動脈剝離意外。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心臟血管外科表示,近年來在台灣主動脈剝離的發生有年輕化的趨勢,預防主動脈剝離建議做好以下7點:

  1. 控制血壓
  2. 體重控制
  3. 保持適度運動
  4. 戒菸戒毒
  5. 定期檢查
  6. 注意保暖
  7. 均衡飲食

提醒民眾,主動脈剝離前兆為突然發生「強烈如刀割般的胸痛」,有可能由前胸痛至後背,也有可能由背後痛往胸前,只要有任何胸口不適警訊,都應該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