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恐致肺炎!專家揭2成患者「靜默吸入」難察覺:不一定會嗆咳

吞嚥困難恐致肺炎!專家揭2成患者「靜默吸入」難察覺:不一定會嗆咳#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在老年人中並不罕見,通常發生在45歲之後,老化導致肌肉萎縮、唾液減少,使食物或液體可能進入氣管,導致吸入性肺炎,反覆發作恐危及生命。語言治療師提醒,吞嚥困難別只靠軟爛食物或泥狀來增加吞嚥,可能會使食物卡在喉嚨吞不下去,建議透過吞嚥訓練減少嗆咳風險。

年節大吃大喝導致胃食道逆流  女中醫七重點助改善

年節大吃大喝導致胃食道逆流 女中醫七重點助改善#吞嚥困難

過年期間大吃大喝過後是否會有心口灼熱的感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相當困擾的疾病。40歲張小姐過年後因為覺得胸悶、心悸、頭暈,原以為是心臟疾病,就醫後心臟科醫師安排相關檢查無異狀,於是轉介肝膽腸胃科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張女是胃食道逆流。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現代人生活節奏較為快速、工作壓力大,飲食精緻化、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常見症狀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胃酸逆流之外,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都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 康涵菁中醫師說明正常的狀況下,胃中的食物或液體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的關閉而不會逆流至胸腔內的食道,但當括約肌關閉不緊、腸胃阻塞、腹內壓力過高(如:懷孕)、或是食用刺激性食物、藥物時,便有可能使得胃液逆流發生。典型的症狀以胃酸逆流,導致胸口灼熱嘔酸水、上腹脹、打嗝為最主要症狀。 古代的中醫就已經觀察到胃食道逆流這樣的惱人疾病,它散見於「胸痹、咳嗽、哮喘、噎膈、痞滿、嘔吐」等中醫學疾病範圍中。中醫認為,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原因為心煩鬱怒,飲食上暴飲暴食、服用刺激性食物,勞倦過度導致肝胃不和、肝胃鬱熱或胃氣上逆所造成。胃食道逆流與中醫臟腑肝、脾、胃密切相關。康涵菁中醫師治療上,依不同病因病機,透過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清肝胃熱、化濕醒脾、益氣健脾等治法,達到消除症狀、修復受損組織。 臨床常見胃食道逆流的證型及治療方式包含: 肝氣犯胃︰ 這類的患者發作時會覺得胃中有燒灼感,且平日有胸悶、口苦咽乾、心煩易怒等症狀,大多是工作或生活壓力大,因此中醫治療中重視情緒及壓力的調理,常用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藥物,例如柴胡疏肝湯加減。 飲食積滯︰ 這類的患者平日消化不良,有打嗝、脹氣、便秘等問題,顯示消化系統的氣機受阻,大多是因飲食習慣不良,發作時除了胃有灼熱感之外,也會覺得打嗝口氣帶著酸臭味、腹脹滿、食欲差,因此中醫治療以消食導滯,理氣和中,讓氣機通暢,以保和丸加減為主。 寒濕內阻︰ 這類的患者發作時會有明顯的胸悶、胃堵感、食欲差、大便軟散等症狀,大多是因為喜吃生冷寒涼的食物,體內寒濕之氣累積,影響脾胃的功能,因此中醫調理需要養肝胃,溫中祛濕,讓腸胃系統運作活絡起來,常用藥物為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康涵菁中醫師說明 由於胃食道逆流這個疾病與生活作息、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很多人只依賴藥物,卻不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往往事倍功半,治療效果緩慢。因此,若要避免疾病的復發,縮短病程,除了發病期間按時用藥外,注意飲食宜忌辛辣,重要的是要調整生活作息。建議平日生活保健應注意: 1.睡前2個小時內避免進食。 2.進食要定時定量,宜少量多餐,不要暴飲暴食,大量的食物需要更多胃酸。 3.避免高含脂量食物、油炸類的食物、辛辣食物、甜食、糯米、咖啡、茶、各種碳酸飲料、洋蔥、薄荷、巧克力、柑橘類水果(如檸檬汁、柳丁汁)和番茄等食品。 4.進食後不要立即躺下。 5.睡覺時,將床頭墊高十公分,重力有助於防止逆流。 6.不抽菸、不喝酒。 7.避免穿過緊的內衣、腰帶、褲子,因為腹部壓力增加,會讓症狀加重。 茶飲保健 茶飲:枇杷養胃茶 材料:枇杷葉3g、木香3g、陳皮2g、甘草2g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放入500c.c.的熱水中悶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枇杷葉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嘔,木香行氣止痛、陳皮理氣健脾,甘草補中益氣,合用可舒緩胃脹胸痛,減輕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長輩咬不動、吞不下?教你做「軟食力食譜」海陸山藥塔、鷹嘴豆烘蛋

長輩咬不動、吞不下?教你做「軟食力食譜」海陸山藥塔、鷹嘴豆烘蛋#吞嚥困難

老人家咬不動、吞不下,但飲食又想兼顧營養,該怎麼吃?隨著年紀增長,牙齒數量減少,或者疾病等因素,老年人咀嚼能力變差,造成肉塊咬不動,青菜咬不爛等牙口不好的情況。營養師指出,事實上,也有適合只餘少數牙齒和無牙可以吃的食物,不妨參考高齡營養飲食質地分級,簡單5步驟自製「山藥鯛魚塔」和「鷹嘴豆烤蛋」2款食譜。

長期口臭找不到原因⋯竟是食物卡住了!「食道憩室」原因、症狀與治療

長期口臭找不到原因⋯竟是食物卡住了!「食道憩室」原因、症狀與治療#吞嚥困難

口臭、吞嚥卡卡好困難⋯小心「食道憩室」惹禍!食道憩室是一種消化道的疾病,主要是喉嚨後方有個多出來的腔室,讓人難以吞嚥,導致食物進不到胃腸內。《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食道憩室的原因、症狀、好發族群及治療,若有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才不會造成更嚴重的狀況。

如何分辨流感、腸病毒?耳鼻喉醫列「3症狀」差異:口腔潰瘍是關鍵

如何分辨流感、腸病毒?耳鼻喉醫列「3症狀」差異:口腔潰瘍是關鍵#吞嚥困難

秋季是疾病流行高峰季,流感、腸病毒疫情肆虐,加上開學之後,更容易校園群聚感染,傳播到家庭及社群。不過一旦有症狀,要如何區分是流感還是腸病毒感染?耳鼻喉科醫師列出「3大症狀差異」,提醒民眾如有口腔潰瘍症狀,罹患腸病毒的機率較大,而流感病程發展較快,約半天到1天會開始發燒。

大小眼、複視「眼出問題」竟是肌無力症前兆!醫揭「●●年內」恐全身無力

大小眼、複視「眼出問題」竟是肌無力症前兆!醫揭「●●年內」恐全身無力#吞嚥困難

莫名大小眼、複視,別以為只是眼睛問題,小心有可能會是肌無力症!45歲的陳小姐從去年前開始,經常早上10點過後就沒力氣,甚至伴隨呼吸不順、大小眼、大舌頭、吞嚥困難等症狀,短短1年進急診超過5次,連中風檢查都做過,從精神科看到神經科,終於確診為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重症肌無力」。

中風後吞嚥困難、喝水嗆咳恐致命!5步驟「下巴阻抗運動」練喉嚨

中風後吞嚥困難、喝水嗆咳恐致命!5步驟「下巴阻抗運動」練喉嚨#吞嚥困難

長者喝水要小心!身體狀況不佳的年長者常嗆咳,食物進入氣管後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75歲曾姓阿公中風後喝水及吃飯常嗆到,也常引起咳嗽,並多次引發吸入性肺炎,有致命危機,醫師建議家人考慮鼻胃管餵食,但阿公仍堅持由口進食。求診衛福部彰化醫院復健科,醫師以螢光吞嚥攝影檢查發現阿公咽部力量不足,進行咽部訓練後,改善嗆咳現象,降低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