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

呼吸不順、吞嚥困難 竟是罕見皮肌炎!

呼吸不順、吞嚥困難 竟是罕見皮肌炎!#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2歲男性7月初因吞嚥困難、頻頻咳嗽且呼吸不順緊急送醫,原來是皮肌炎患者常見的肌肉無力、咳嗽咳不出來導致呼吸不順。醫護人員趕緊使用氣管擴張劑使氣管擴張後,再幫患者拍痰將痰咳出,再使用類固醇靜脈注射等緊急處置,不只緩和患者的吞嚥困難、呼吸變得暢順,其他症狀也都獲得改善。患者咳嗽不止、肺部痰音很重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蔣偉文表示,根據統計每年台灣大約會新增100多位皮肌炎患者,皮肌炎為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其嚴重性容易被忽略。此名患者來到急診時,一直咳嗽、肺部痰音很重,初步判斷病患是因皮肌炎引起的肌肉無力、導致沒辦法咳痰。大人、小孩、男女都有可能會罹患皮肌炎,男女比例大約為1:2,常見於40~60歲的成人及5~15歲的小孩。皮肌炎初期會有上眼皮、脖子、手指關節處莫名出現紅疹,肌肉無力疼痛的症狀,不少人都誤以為只是最近過度勞累或五十肩,沒有意識到可能是皮肌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目前皮肌炎無法完全根治。病程惡化會造成走路困難國外研究統計約8%的皮肌炎患者會合併出現惡性腫瘤,比一般人罹患惡性腫瘤的機率還要高上許多;台灣罹患皮肌炎合併惡性腫瘤的比例甚至高達20%。建議如果本身是皮肌炎的患者,建議平常應定期做各部位的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方能提高治癒機會。蔣偉文醫師建議,如要降低引發皮肌炎的誘因,平常要避免壓力過大、工作過度勞累,維持適度運動、規律睡眠的好習慣,學會正確紓壓,保有好心情,才能讓皮肌炎不找上門。 

看人像瞪人 「周董病」害的!

看人像瞪人 「周董病」害的!#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周董病」害得我好苦!頸椎嚴重變形、無法抬頭直視前方,吞嚥困難甚至影響呼吸的澎湖青年阿成,從國三開始不斷飽受僵直性脊椎炎病痛所苦,6年前在台北開了兩側髖關節置換術及腰椎矯正術,雖然身形及活動都有改善,但頸椎變形卻逐年惡化,更發生吞嚥困難及呼吸不順等狀況,歷經2次艱鉅的頸椎變形矯正手術後,近來可以抬頭挺胸大步展開他充滿夢想的「第二人生」。無法抬頭直視前方 看人好像在瞪人藝人周杰倫因為患有僵直性脊椎炎,因此許多人都將此症視為「周董病」,不僅會侵犯骨骼關節,常見的情形則是在早上起床時會晨僵超過半小時、長期下來就要懷疑是否有罹患的可能性。30歲來自澎湖的阿成,國中時就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無法抬頭直視前方,看人的眼神好像在瞪人,造成生活不便,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表示,經歷2次大手術,不但吞嚥及呼吸恢復正常,積極復健後,現在已能昂首直視前方,重現笑容,充滿自信。持續關懷 接力醫療照護即將回澎湖過年的阿成,在醫院為他辦的慶生會上含著淚感恩大家,李侑璘及阿吉伯、刎頸之交病友們也都前來獻上祝福。此外,為了醫療照護不間斷,醫療團隊及住院期間照顧他的專科護理師郭瑞敏,還特地陪著阿成飛回澎湖,與當地的慈濟人醫會醫護人員交接後續的醫療照護,另外也會請社區志工持續關懷,讓這份愛的接力繼續循環下去。 

告別大象鼻 管灌患者有福!

告別大象鼻 管灌患者有福!#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風或慢性病等吞嚥困難的病人,為了進食常放置鼻胃管,傳統式鼻胃管不僅影響病人生活品質,且在外觀上也容易引來異樣眼光,近日成功發明兩截式鼻胃管,平日僅露出部份接頭,灌食時再接上軟管,一舉解決病人困擾。傳統鼻胃管太長 恐引發肺炎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輔具研發中心醫師劉森永表示,有很多患者曾有鼻胃管滑脫的情形,傳統鼻胃管露出鼻外的管路會導致患者在迷糊中不經意扯落,或者滑脫時不易發現,可能導致管灌輸液進入肺部或呼吸道,進而引發肺炎等隱憂。劉森永醫師於98年研發出兩截式鼻胃管,分兩個部分,平常不需灌食時將外管拆下,灌食時再接上,兩截式鼻胃管被證實可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包括:改善睡眠、不妨礙日常活動與較不影響社交等,提升醫療品質方面包括自拔率與滑脫率下降、降低憂鬱傾向等。使用頻率與一般鼻胃管相同今年八旬的馮太太,因車禍造成頭部外傷併顱內出血與吞嚥障礙,必須使用鼻胃管灌食,在使用傳統鼻胃管約半年後,改使用新型兩截式鼻胃管至今已使用約一年半,有很正向的回饋,馮先生也認為,因為傳統的鼻胃管會妨礙換衣服,換了兩截式鼻胃管之後,生活上許多問題迎刃而解。目前兩截式鼻胃管價格為自費250元,市售一般鼻胃管價格為150元,使用頻率與一般鼻胃管相同,需一個月更換一次,目前在彰基醫療體系皆可使用,全台維康醫材行皆有販售。

12癌變前兆 快看看你有沒有

12癌變前兆 快看看你有沒有#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些症狀是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因為它們不會不明不白出現在我們的身體,如果有以下症狀應儘早就醫。1)     體重異常下滑/在沒有節食、沒有運動的情況下,體重就自己下降。2)     莫名腹脹/我們不會因為所有的日常習慣完全沒有改變而有腹脹問題,最糟糕的問題是它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狀。3)    吞嚥困難/平常可以正常吃飯吃麵,現在卻需要食用軟質、液體食物才吞的下去,可能是食道癌的徵兆。4)    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問題一直無法解決。5)    口腔有白斑/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6) 皮膚變化/新長出痣或變大都應檢查。乳房皮膚發紅、皮疹、腫塊、外觀改變、有分泌物都可能是乳癌的徵兆,應立即就醫。7) 異常出血/陰道或直腸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或大腸癌的症狀。尿液有血可能是發炎或膀胱癌、腎臟癌。8) 不明疼痛/腹部疼痛可能和胰臟癌有關。身體上任一部位有疼痛現象都需要做檢查。9) 淋巴結腫大/人體約有數百個大小不一的淋巴結,也不是每個都能用觸摸察覺,頸部、腋下和鼠蹊部的淋巴結算是人體比較好確認的部位,若發生腫大請盡快做檢查,即便不是癌症也有可能是異常感染、過敏或全身性的疾病。10) 發燒/若不是感冒問題,有發燒現象應就醫,如果是癌症則可能是擴散現象。11) 持續疲勞/有可能是血癌、結腸癌、胃癌的早期症狀。12) 持續性咳嗽/需要做檢查肺部,檢查是否為肺癌。放射線治療 恐會有疲勞、皮膚紅腫症狀如果癌症發現的早,腫瘤範圍不大,採取局部切除手術所帶來的身心影響較小,若治療需要做放射線治療,其帶來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疲勞、皮膚紅腫甚至是腸道或泌尿習慣受到改變,如果是採化學藥物治療,其副作用可能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口腔潰瘍、脫髮、貧血或感染,這些都是相當不舒服的症狀需要給予藥物來協助度過不舒服的階段,也需要一些特別的營養補充及心理重建。溫水浴、打坐、瑜珈、按摩可緩解壓力控制輕微疼痛、緩解症狀的方法有許多,可以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法,如針灸、按摩都可以緩解疼痛,而在心理層面的影響上,焦慮、恐懼、壓力等都會在病人身上發現,影響病人和家人的生活品質,可以藉由和家人、醫護人員或支持團體給予協助度過身心不適的難關,或透過溫水浴、打坐、瑜珈、按摩、呼吸放鬆可以緩解壓力。(本文摘自/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凱特文化出版)

胃腸道基質瘤停藥即復發 醫籲:勿輕忽用藥遵囑性!

胃腸道基質瘤停藥即復發 醫籲:勿輕忽用藥遵囑性!#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不常見的惡性腫瘤,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余積琨醫師表示,依據腫瘤大小與位置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若是腫瘤位置在大、小腸,會有腸胃道出血、解黑便、貧血、腹脹等症狀;若腫瘤在胃部,則會有急性腹痛或是吞嚥困難等症狀〪余醫師表示,診間中有不少患者是在定期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罹患胃腸道基質瘤,提醒民眾應留意腸胃道症狀,才能達到及早診斷與及時治療。胃腸道基質瘤第一線標靶藥物 針對高復發危險族群健保給付延長至3年余積琨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並於術後搭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輔助治療,以降低腫瘤復發風險;但若患者腫瘤過大無法手術時,可經評估先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手術切除〪若是轉移性患者,則建議以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延緩疾病惡化。余積琨醫師表示,臨床研究顯示,對於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若術後沒有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多數2年內便會復發,而5年的存活率更不超過6成。同時,若能在術後給予3年的標靶藥物輔助治療,腫瘤的復發風險較給予1年標靶治療者減少達54%。由此可見,術後持續的輔助治療實為控制疾病復發的關鍵之一。目前中央健康保險署已於102年9月1日起,針對高復發危險族群:腫瘤大於10公分、有絲分裂指數大於10(HPF)、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大於5(HPF)或腫瘤破裂的胃腸道基質瘤等患者,將術後輔助治療給付延長為3年。持續服藥不間斷 才是控制疾病關鍵余積琨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雖為惡性腫瘤,但患者也不需太過驚慌或沮喪,目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已可幫助控制病程,只要聽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胃腸道基質瘤仍如同慢性病一樣獲得控制。余醫師分享臨床經驗上曾有一名約70多歲的男性患者,於十多年前發現罹患胃腸道基質瘤,確診當時已經出現小腸與肝臟轉移,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持續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病情原本已獲得穩定控制,但患者自認病情已獲得控制,擅自選擇停藥,卻在短時間內產生疾病復發的遺憾結果。最後,余積琨醫師提醒患者,目前胃腸道基質瘤的控制,除了交由內、外科醫師聯合治療外,也須患者與家屬的耐心配合,形成穩固的醫療扶持網絡,才能真正達到疾病控制。醫師鼓勵所有患者與家屬,面對疾病應秉持信心積極治療,服用藥物過程中,若有任何問題或是副作用造成身體不適,則應立即與醫師討論,千萬不可自行停藥。

不僅肩頸痛!過度使用3C還會頭痛、吞嚥困難

不僅肩頸痛!過度使用3C還會頭痛、吞嚥困難#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科技進步,現代人每天至少都會接觸到兩樣以上的3C產品,因此,國內的復健門診就觀察到了一個現象,罹患頸頭疼痛症候群者較20年前倍增,且有5成以上集中於25~50歲,因此,醫師提醒民眾,一旦發現肩頸疼痛超過兩周以上,且合併有頭痛、頭暈、吞嚥困難等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臥床看電視、低頭族 都是好發的高危險群書田診所復健科潘筱萍醫師表示,頸頭疼痛症候群指的是頸部有慢性疼痛,且合併有頭痛、頭暈、耳鳴、吞嚥異常、暫時性失聰等症狀,主要好發於頸部肌肉重度使用、長期勞累、頻繁使用電腦手機、常臥看電視,又缺乏適當休息與運動者。不僅如此,其實每天只要使用電腦超過6小時以上,連續三年,就有超過7成者會有過度使用症候群,其範圍除了肩頸外,還包括了眼睛、手腕、下背部等。避免同一姿勢維持過久 可降低發作機會雖然疼痛剛開始發生時,可透過局部熱敷、休息、按摩等舒緩不適,但若反覆發作、疏於預防,使症狀惡化的話,恐怕就連藥物、物理治療,甚至手術都無法獲得緩解。因此,潘筱萍醫師建議民眾,除了應降低3C產品的使用頻率外,也不要讓頭頸固定在同一姿勢過久,建議每30分鐘活動一下肩頸,每1~2小時起身動一動,適當的休息與運動,減低頸頭疼痛發作的機會,至於工作時間長、頻繁使用電腦者,則建議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平躺休息,讓深層頸部肌肉有效放鬆。

罹食道弛緩不能症 女子「食不下嚥」10年

罹食道弛緩不能症 女子「食不下嚥」10年#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26歲的年輕女性,10年來都有吞嚥困難的問題,但近3年狀況加劇,甚至體重減輕近10公斤,每餐都發生吞嚥困難,逆流,胸口疼痛不適等症狀。經雲林基督教醫院以內視鏡初步診斷為食道弛緩不能症,並轉回彰基總院確診,經醫師安排經口內視鏡食道括約肌切開術治療,一個月後患者已無吞嚥困難症狀,且無後遺症,得以正常進食,體重也在一個月內增加約3公斤。 食道括約肌緊縮  因而造成吞嚥困難彰基肝膽腸胃科楊佳偉醫師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在國外發生率約10萬分之1至2,好發年齡為25至60歲,主因食道的神經元因不明病因發炎致反應減少,讓食道蠕動減緩,而下食道括約肌無法鬆弛,造成吞嚥困難。 楊佳偉醫師也提到,一般來說治療方式有:保守性的局部肉毒桿菌注射及食道氣球擴張術。還有根治性的外科手術,或經口內視鏡食道肌肉切開術,此治療較不會破壞食道黏膜,體表也不會有傷。是以胃鏡伸入食道肌肉中間,如同開隧道般,並在隧道內進行食道環狀肌肉的切開,助於解決食道括約肌緊縮問題。

老人易吞嚥困難 12徵兆助辨別

老人易吞嚥困難 12徵兆助辨別#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吃東西對一般人來說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老年人因為器官退化或者病人因為疾病、虛弱無力而導致吞嚥困難者,進食對他們而言就很有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嗆咳等問題。 吞嚥困難常嗆到 當心引發吸入性肺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呂昂衛表示,任何有傷害到吞嚥有關的神經或肌肉,都會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若吞嚥困難的人直接進食,可能會使得食物掉滿桌上或病人邊吃邊咳嗽,嚴重者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脫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等危害健康的結果,必須藉由鼻胃管等其他替代方式來進食。因此,民眾若有吞嚥困難可以至復健科就診,經由醫師看診轉介後,語言治療師會針對個別吞嚥階段進行口咽吞嚥器官肌肉功能、咽部吞嚥反射評估並擬定吞嚥治療計畫。 呂昂衛表示,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現以下吞嚥困難的症狀,請留心注意並至復健科作詳細的吞嚥功能評估:1)舌頭、雙唇及臉頰肌肉無力或動作不協調影響進食。2)流口水或食物常掉出口外。3)需費力嘗試數遍才能將食物下嚥。4)食物吞不完全易殘留在口腔兩側縫隙。5)常含著食物卻沒有反應。6)感覺食物卡在喉嚨裡。7)喝水或液體時容易嗆到。8)吞嚥食物後,說話聲音有雜音。9)食物逆流至鼻腔中。10)用餐時間過久。11)用餐後會出現食道逆流。12)進食後常出現呼吸急促、發燒、疲倦、噁心嘔吐、意識不清等徵兆。因吞嚥困難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對病人生命構成威脅,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也提醒,一旦發現有吞嚥困難的情形,應即早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