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

長輩吞嚥困難、常嗆咳怎麼辦?練口腔肌力「3招」搞定

長輩吞嚥困難、常嗆咳怎麼辦?練口腔肌力「3招」搞定#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研究發現,台灣約有12.8%的65歲以上長者,經過評估為咀嚼吞嚥異常;亦即每10位高齡者,就有1位有輕度以上咀嚼吞嚥障礙。這個數字,將會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而越來越高,並且長者因咀嚼吞嚥困難所導致的「吸入性肺炎」,也成為威脅長者健康的原因之一,像李前總統就是吸入性肺炎引發後續的狀況而往生,因此不得不防。部分吸入性肺炎,是因為口腔不清潔,或是咀嚼吞嚥肌群失能, 導致口腔內許多呼吸性細菌或病原體,隨著食物與嘔吐物吸入或嗆入肺部,進到肺部而發生吸入性肺炎。正常吞嚥的5個時期1.預備期(Anticipatory Stage):是進食的第1步驟,大腦會觀察食物的大小、硬度、氣味及溫度,來選擇進食之食物,並接續後面的吞嚥動作。一般大家說好的食物應當具備色香味俱全,就是在指這個階段。2.準備動作期(Oral Preparatory Stage):大腦指揮口腔肌肉進行咀嚼,透過唇、舌、牙等將食物磨碎形成食團。3.口腔期(Oral Phase of the Swallow Stage):食團形成後,就可以進行吞嚥動作。吞嚥時食物經唇、 舌、齒、頰、顎等部位的協調將食糰往後送到咽喉,並啟動吞嚥反射動作。4.咽部期 (Pharyngeal Stage):此時軟顎向後上抬、喉前庭關閉、聲門關閉、會厭軟骨閉合、喉部上提,食物藉由上述協調動作向下運送,將食物更往後推,最後咽部清空,食糰經由上述動作進入食道。5.食道期 (Esophageal Stage):食糰經由食道蠕動將食物送至胃中。吞嚥障礙好發族群1.腦功能損傷族群:腦中風患者、失智症患者、腦神經系統有障礙之患者。2.身心障礙者族群:智能障礙、唐氏症等身心障礙患者。3.因疾病導致之吞嚥障礙族群:神經系統障礙患者、顳顎關節障礙、先天性口咽及舌頭部位構造異常者 : 如唇顎裂等、因手術、化療或放療等治療導致組織構造異常之患者。4.其他:營養不良者、口腔衛生不良,因缺牙而導致對咬牙不足者。 吞嚥訓練第一步:選擇正確食材質地一般民眾總認為把食物打碎、弄成泥狀就是好吞的食物。但是吞嚥的主要步驟是將食物變成食團,若是因過度處理食物,造成食團難以形成或是黏在舌頭上,反而會影響吞嚥有。有些食物本身質地就偏軟的,像香蕉、南瓜、水蜜桃不需用調理機打碎,只需經過適當處理,沒有牙齒也能嚼食,另外像馬鈴薯、酪梨等也都是富含營養,並且方便處理的軟食,而一般常見的豆花、廣東粥、義式蔬菜湯等,也都是外面小吃常見的餐點,非常方便取得,不需要太費力料理。選擇正確的食物質地,不僅能解決患者因咀嚼吞嚥障礙而造成的進食問題外,也能避免患者在進食時造成誤嚥而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此外,質地改善也能訓練患者由口進食,以漸進調整的方式慢慢地恢復患者的咀嚼吞嚥功能,提高患者在未來移除鼻胃管的機會。日常口腔運動訓練:臉部、嘴部、舌部1.臉部運動(1)按摩臉(面頰、上額、下巴、鼻子)直到溫熱。可用一條熱毛巾或手。(2)將臉向前嘟起、再向外拉開笑,重覆做。用到最大的拉張幅度。(3)用手將雙頰向後拉,同時將嘴向前嘟。(4)用手將雙頰向前推,同時笑,抗衡相反方向的阻力。(5)將嘴閉起來,由一邊挪向另一邊,挪動下頷。(6)將雙頰向內吸,然後放鬆。(7)將雙頰鼓氣,持續5秒鐘,然後吐氣放出。(8)雙頰鼓氣,嘴巴閉合,將氣由一邊送到另一邊,不可將氣洩出。(9)將雙眼閉起來用力擠,然後睜大。(10)閉單眼,輪替。(11)擠鼻子,持續5秒。(12)如果臉有一邊受損,用手將正常強的一邊面頰向下拉,同時試著用力擠臉部肌肉。2.嘴部運動(1)將雙唇閉緊,互相壓緊。(2)將嘴張大,同時試著將嘴嘟成「O狀」,不可閉緊,停住、放鬆。(3)吹口哨。(4)用一根小吸管吹,然後吸回空氣。(5)重複地說「pa,pa, pa……」,需快且清楚。(6)鈕扣運動—用3枚不同大小的鈕扣,每個鈕扣用線綁著,將最大的鈕扣,放在唇後牙前,輕輕的將綁在鈕扣上的線拉著,將嘴唇閉緊,以防鈕扣會自口中掉出。如此再試第2大的,再試最小的。3.舌部運動(1)用一塊潤濕的紗布,包裹住舌尖,然後小心溫和的向外拉。(2)將裹了紗布的舌頭,溫和的向左、右、上、下拉動。(3)嘴張開、將舌頭伸出,保持在中間,持續5秒。(4)將舌頭向嘴外伸,左右緩慢移動,慢慢加快速度,確定每次舌頭定碰到每一邊的嘴角。(5)將舌頭自口中伸出到外面、再拉回來。重覆做,維持快速度。(6)將嘴閉起來,舌頭在上唇裡面、上牙齦上左右來回移動,再換下唇。(7)將舌頭自口腔內向內頰向外頂,再換邊。(8)將舌頭向掃地一樣,自口腔內、碰到每顆牙齒,由一邊到另 一邊。(9)用舌頭黏嘴唇一整圈。再由反方向做。(10)張開嘴,伸出舌頭,碰上唇。面對吞嚥困難長輩 餵食時注意事項1.餵食時,坐姿很重要,應採坐立90度頭部微傾向前的餵食姿勢。2.選擇適合長輩的食物質地。3.給予長輩充裕的時間及安靜環境,減少進食的環境刺激,讓他可以專心進食。4.餵食的時候,要確定長輩已吞乾淨前一口後,再給下一口。5.若病人有嗆咳情形,應立刻停止進餐。6.餐後維持直立坐姿20~30分鐘,避免因打嗝而導致的嗆咳。7.餐後應以棉棒清潔口腔,維持口腔健康,並確定無殘留食物在口中。參考資料1.衛生福利部—咀嚼吞嚥障礙診治參考指引及健康照護手冊2.如何訓練及維持咀嚼吞嚥功能及預 防誤嚥的發生,黃純德醫生(本文獲家天使授權轉載,原文為:吞嚥困難原因多,日常訓練不可少|家天使-找看護第一品牌) 

吃火鍋太急悲劇了 魚骨整根刺穿喉嚨

吃火鍋太急悲劇了 魚骨整根刺穿喉嚨#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轉涼,許多人愛吃火鍋暖胃,但得小心細嚼慢嚥。一名50歲男性日前在吃完火鍋後,出現吞嚥困難與間歇性上腹疼痛,就醫檢查發現是誤食魚骨頭,魚骨以水平方式卡在下段食道,造成罕見之雙側食道穿孔,所幸經救治後已無大礙。食物溫度較高 民眾常囫圇吞棗台中榮總胸腔外科醫師李明璟表示:「在吃火鍋時,由於食物的溫度較高,民眾進食時,常無法細嚼慢嚥,一不小心就容易把骨頭或魚刺一口吞下,萬一卡在食道,就容易造成食道的穿孔或破裂。」而由於骨頭或魚刺並不是金屬材質,在一般的胸部X光檢查下並無法顯影,故診斷上較為困難。一旦發現有嘔吐、胸痛、間歇性上腹疼痛和吞嚥困難等症狀,就應及早就醫,必要時需接受胃鏡檢查並移除異物,以避免氣胸、膿胸、縱隔腔炎等併發症的發生。以往嚴重需切除食道 現可運用支架置放術以往如果發現患者有食道穿孔及破裂,需立即進行食道修補手術,嚴重時,甚至需要進行食道切除手術,以阻止敗血症的發生。但近年來由於食道內視鏡技術的進步,利用食道支架的置放手術也成為治療食道穿孔或破裂的選項之一。李明璟醫師強調,面對誤食異物而造成的食道穿孔或破裂,其治療方式取決於診斷時機和患者臨床狀況,當食道因感染而發生壞死的情況下,進行食道支架的放置也有可能造成食道出血或加大破裂的範圍。因此,民眾和家屬應該和醫師充分討論後,再決定治療方式。

烹調吞嚥困難照護食 4重點要注意

烹調吞嚥困難照護食 4重點要注意#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長照機構使用鼻胃管的人數高達94%,全球最高。而日本只有11%,德國只有6%。吞嚥障礙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在照護下吃適合他們的食物。讓被照顧者能重新恢復由口進食的尊嚴,享受真正食物的美味;讓照顧者不再需要因為拒絕家人希望進食的要求而難過,適合的食物能讓被照顧者進食更方便,得到較好的營養,免疫力不易低下,有機會復元,能拿掉鼻胃管,照顧更輕鬆。可讓有吞嚥困難的人容易吞的食物,有四個重點要注意。1. 易變形:因為咽部肌肉的力量不足,所以食物通過時要能容易變形。太乾硬的食物,像硬的果凍、肉類等,都容易卡在咽部,不適合直接食用,必須花點工夫處理後才能食用。2. 黏著性低:海苔、薄的菜葉等,容易附著在口腔和喉嚨引起誤吸的,都必須經過處理才能食用。3. 有凝聚力:如果舌頭無力,無法將食物處理成適合吞嚥的狀態,進食時食物就很難聚集在一起,會散落在口腔四處。不但吞不下去,還很可能因為長期置留在口腔中成為細菌的溫床,或是在進食一段時間之後不小心掉進氣管,引起誤吸。所以食物必須調理得容易凝聚,容易成為食團,才好吞。4. 離水性低:吞嚥力差的人,常因為液體的流速快,在喉頭還來不及抬起時液體就跑到了氣管,發生嗆咳。水或果汁之類的飲料大家可能都知道必須小心,但有一些隱性的含水食物,如水份多的水果、凍豆腐、燉煮的蘿蔔等,這類咬了會出水的食物,甚至連明膠之類在體溫下會融化的食物,都要小心,必須處理過後才能食用。有吞嚥困難的人喉嚨和舌頭力量不足,容易疲乏,經常只進食三十分鐘就累了。就因為能吃的時間不長,食物最好營養密度高,且容易處理成一口大小。中、重度吞嚥困難者的食物還必須要有質地平均、不會有軟有硬,並在口中容易整理成食團等等的特性。如何確認吞嚥照護食的濃稠度 是否符合標準?攪打好的吞嚥照護食倒入容器時要仔細觀察,從食物堆疊形成的螺狀紋高度及數量,就可以檢測是否適合吞嚥障礙者食用。每一位吞嚥障礙者都有自己適合吃的食物濃稠度,記下這個形狀,下次製作時只要能做出差不多的濃稠度就可以。即使是有吞嚥障礙的人,但就像一般人一樣,每個人可接受的食物濃稠度仍然有一個範圍。攪打的天然食物,多少會因為食材含水量或調理的過程不同,造成製作出來的食物濃稠度略有差異,但只要是在吞嚥障礙者可以安全吞嚥的範圍內,都可以接受。不一定要每一份食物的濃稠度都做到一模一樣,那樣壓力太大了。萬一不小心調理得太稀,只需要再加一點山藥或銀耳糊再攪打一次。反之,若是調理得太乾,略加一些水或高湯攪拌均勻即可。說到底,隨著病程進展、體力改變、天候變化,每天的吞嚥能力也都可能有些微改變,調整食物濃稠度本來就是必須的事。如果本來吃得很順利,卻突然出現嗆咳或不好吞的情況,就要考慮調整食物質地,並再次請語言治療師評估。(本文摘自/吞嚥照護食:給有吞嚥及咀嚼問題者的日常食譜/如果出版社)

吞嚥困難別輕忽 恐併發吸入性肺炎

吞嚥困難別輕忽 恐併發吸入性肺炎#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要將美食下肚,吞嚥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像老人族群、以及中風、癌症等許多疾病都可能會造成吞嚥問題,影響進食而造成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等。盡早評估及治療吞嚥困難,使病患能夠安心的攝取營養相當重要,經醫師評估後可安排進行螢光透視錄影吞嚥檢查,它可以發現患者吞嚥異常的問題所在,進而改善患者的吞嚥困難。腦中風患者約3至4成伴隨吞嚥障礙問題一名73歲的劉姓男子腦中風後住院期間,因不自覺流出口水且喝水會嗆到,被醫師囑咐以鼻胃管管灌餵食。出院後因太想品嚐美食,家人也不忍心,就讓他進食,沒幾天後劉男就因為發燒、喘而再次入院。南投醫院復健科醫師林俊仲表示臨床上類似具吞嚥障礙的腦中風個案約3至4成,更有少數腦中風病人進食時因嗆咳現象不明顯而被忽略潛藏的吞嚥障礙,常因痰多、不明原因發燒甚至反覆發生吸入性肺炎才被察覺出吞嚥功能障礙。螢光透視錄影吞嚥檢查 評估機能缺損位置及原因林建仲醫師表示,螢光透視吞嚥錄影攝影檢查是一種特殊的X光檢查,檢查的範圍包括口、咽及食道。檢查中使用不同濃稠度的鋇劑加上食物供病人吞嚥,利用動態的螢光透視錄影吞嚥過程,記錄患者的整個吞嚥過程,進行吞嚥的動態分析。螢光透視錄影吞嚥檢查是相當具有臨床價值的動態評估,可以同時觀察患者吞嚥過程中器官的結構及每個吞嚥階段的動態反應。除了提供客觀診斷,醫師可以藉由影片的呈現,探查吞嚥機能缺損的解剖位置及評估吞嚥障礙的原因,幫助復健科醫師及語言治療師擬定治療策略,提供患者適合的醫療服務。此項檢查適用有吞嚥困擾的腦中風患者,此外老年人及鼻咽癌等有吞嚥問題的患者可在醫師評估後進行該項檢查,讓吞嚥困難進一步獲得改善。

長者吞嚥困難恐致命 食物增稠吃不愁

長者吞嚥困難恐致命 食物增稠吃不愁#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白筱婕/綜合報導)由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數據,台灣已在107年3月底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長照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議題。國健署亦公布了在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有12.8%、逾40萬的老年人口有吞嚥困難的狀況。而民眾對於吞嚥困難的認知度低,不僅容易造成長者營養不良,甚至恐因反覆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影響患者與照護者的生活品質。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副理事長王亭貴醫師表示,長輩在進餐中若發生嗆咳、明顯的流涎、食物卡在喉嚨等現象,可能是吞嚥障礙的前兆。吞嚥困難者中有近萬人一餐需花費超過2小時,逾3成患者會因進食時間過長感到不耐煩,甚至發脾氣。尤其年節將至,吞嚥困難患者面對整桌豐盛年菜卻無法享用,成為圍爐中的一大缺憾。「嚼不爛」、「吞抹落」竟成長照惡夢在為吞嚥困難患者準備飲食上,6成民眾以軟性、流質食物為主,或將既有食物切碎、絞打成泥。不僅食材種類有限、烹調過程繁瑣,多數時候更因改變原有食物外觀而影響風味與食慾。而在食物不美味、進餐時間過長的情況下,逾3成吞嚥困難者更因此降低進食意願,更進一步導致患者有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等狀況發生。對一般人而言開心的進食過程,顯然成為吞嚥困難患者與第一線照顧者的惡夢!王亭貴醫師表示:「正常吞嚥共分為四個階段,許多的年長者吞嚥障礙發生在『口腔準備期』及『口腔期』。口腔準備期是透過咀嚼能力,將入口的食物變成食團。口腔期則是利用舌頭將食團往後推送,以利後續吞嚥。」主因老化時常伴隨牙齒脫落、唾液分泌減少、喉頭軟組織鬆弛等生理現象,長輩因此容易在進食時發現東西「嚼不爛」、「吞抹落」。針對上述狀況,王亭貴醫師表示,只要改變食物的稠度與質地,將食物變成食團,即可幫助長者順利吞嚥,並避免嗆咳風險。日推「介護飲食」 助長者增食慾呷百二日本近年來也推動「介護飲食」(Universal Design Foods),為了讓樂齡長者能維持營養均衡的健康體態,研發適合咀嚼吞嚥困難族群的食材處理方式,除了讓食物軟化易於食用,並兼顧高營養密度,也同時能維持食物外形,經由視覺與嗅覺刺激長者增進食慾,重拾進食的意願與樂趣。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王雪珮指出,「吞嚥復健」與「改善進食狀況」最為關鍵。除了控制每餐進食時間小於1小時外,為了改善食物難以吞嚥的狀況,必須注意進食姿勢、食團大小與食物質地,同時保留食物原有風味,進而提升長輩食慾,確保每日能攝取足夠的營養。為了讓長輩吞得更好、更安全,食物的「均質」、「穩定」亦是關鍵。部分照護者運用廚房常見的太白粉、番薯粉當作增稠劑勾芡,但王雪珮提醒,太白粉需在食物加熱過程使用,冷卻後容易結塊,反而不利於吞嚥。目前市面上也推出了介護飲食相關產品,針對吞嚥困難需求開發的商業配方,不僅無色無味、不受冷熱溫度影響,也可在不改變食物外觀及風味的前提下,顧及食團的軟嫩度及黏稠度。

長者吞嚥退化別輕忽 恐致吸入性肺炎

長者吞嚥退化別輕忽 恐致吸入性肺炎#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內十大死因中肺炎高居第3位,吸入性肺炎導致的死亡更不能忽視,「嗆咳」更是造成吸入性肺炎的最常見原因。王爺爺90多歲因泌尿道感染入院,但因中風、吞嚥功能退化,無法吞嚥進食,放鼻胃管由灌食來幫攝取爺爺營養。吞嚥功能退化仍嘗試用口進食 引發吸入性肺炎但家屬還想要讓病人試試由口進食,某天晚上試著給病人喝了2口牛奶後,王爺爺開始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家屬急忙跑到護理站求救,經由醫師和護理師處置及胸部X光檢查,發現病人肺部呈現白色。醫師解釋,現在有吸入性肺炎情形,若呼吸喘情形未改善,可能需要插管來治療。家屬因為想讓爺爺能由口進食,結果產生的後果令人後悔不已。進食時上半身直立 以小湯匙小口餵食如何預防長者發生吸入性肺炎很重要。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王亭懿護理師說明,首先進食時盡量維持上半身直立,進食時以小湯匙小口餵食。並適度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來避免嗆咳,增加食物的黏稠度可以加入市面食物增稠劑來增加食物的黏稠度,讓吞嚥更安全。進食後清潔口腔,以免嗆咳時口腔內細菌更容易嗆入肺部。吞嚥功能退化則可藉由吞嚥訓練,進而提高口腔敏感度。冬天中風危險增加 若老人進食持續咳嗽、呼吸困難等需就醫長者因神經退化讓吞嚥功能下降,不論是喝水或吃東西都有嗆到的風險。食物沾染環境細菌會直接進入肺部,也可能因此引起肺炎。尤其是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盛行季節,腦中風可能導致身體功能降低,吞嚥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王亭懿護理師提醒,若家中有老人進食後持續咳嗽且有意識改變、呼吸困難、痰液變多變稠或者有發燒情形,需立即就醫!

聲沙啞、咳嗽是感冒?竟已食道癌3期

聲沙啞、咳嗽是感冒?竟已食道癌3期#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周內接連2位知名成功人士,因罹患食道癌殞逝,除了民眾感到惋惜,食道癌也引起關注,民眾中不乏食道癌的患者。51歲的陳先生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就醫,檢查發現食道癌第3期,經過化放療及開刀治療,目前狀況穩定持續門診追蹤;另一名70歲的李先生,一開始聲音沙啞、咳嗽,原以為是感冒,就醫檢查發現食道癌第3期,接受治療中。2位病人症狀不盡相同,但都罹患食道癌。吞嚥困難、聲音嘶啞、淋巴腫大等症狀速就醫大千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黃明立提醒,食道癌發生時常不痛不癢,容易被忽略,導致發現時通常已是晚期,錯過黃金治療時期。除了注意平日飲食及生活習慣,若出現吞嚥困難、聲音嘶啞、頸部及肩部淋巴腫大、體重減輕、發生吸入性肺炎等症狀,趕快就醫檢查。菸、酒、亞硝胺食物、過熱食物為食道癌危險因子黃明立主任說明,食道癌位居全國十大癌症排名第10名,通常男性罹病率較女性高,好發年齡為40至70歲,5年存活率約14%且發生率逐年上升。食道是食物進入體內的必經之路,病變原因主要是因為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反覆發炎引起。根據研究顯示,長期抽菸、喝酒是食道癌最主要的2大危險因子;常食用亞硝胺食物(如香腸)、喜歡過熱食物(如攝氏58度熱湯或飲品),也是發生原因。目前治療方式有手術、化放療、內視鏡氣球擴張術等黃明立主任表示,食道癌的治療方式包含(1)手術治療、(2)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3)其他治療(如內視鏡氣球擴張術或可膨脹性金屬支架,可暫時性解決腫瘤引起的食道狹窄)。提醒民眾除日常生活習慣要注意外,有任何症狀時一定要盡快就醫。

腦中風易吞嚥困難 3方式吃得更安全

腦中風易吞嚥困難 3方式吃得更安全#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7歲的陳大哥,本身有腦中風病史約4年,說話含糊不清,且長期進食有嗆咳情形。因發燒、呼吸喘掛急診,追蹤胸部X光顯示為吸入性肺炎,需要住院治療。腦中風患者2至9成吞嚥困難衛生福利部桃園院病房護理師蔡宜茹說明,2016年國人10大死亡原因顯示,腦中風位居第4位,約20至90%易有吞嚥困難問題。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等問題,死亡率高達46%,值得重視。吞嚥姿勢、食物量及狀態很重要蔡宜茹護理師提醒民眾若家中有人有吞嚥困難情形,可採下列3種方式,調整吞嚥方式、進食速度與進食量、食物調理成易吞嚥的狀態等等,避免因為嗆咳發生更重大的危險。1)調整吞嚥方式/低頭吞嚥可避免食物或液體太快流入咽喉處,而長期臥床者,需採半坐臥再進食,讓進食更安全。2)調整進食的速度及量/小口吞嚥,避免使用吸管,可改用湯匙或斜口杯,控制進食量。3)食物要調理成易吞嚥的方式/容易嗆到的食物質量為液體流質狀或乾燥固體,對於吞嚥困難之病人,最好的吞嚥食物型態是糊狀的,可將液體流質加入快凝寶、太白粉或蓮藕粉等增加液體黏稠度,降低液體流速,避免太快流入呼吸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