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青少年憂鬱程度與「他」親密程度有關!醫建議8點觀察
2022/10/5(2022/10/5 16:7更新)
4成青少年感到每天壓力大超過1小時
每年的10月份第2個週六為台灣憂鬱症篩檢日,董氏基金會提醒師長,不要忽略青少年的情緒問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這項於2021年9~11月的調查,其有效問卷為2,607份,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心理狀態如下:
- 常感受到壓力影響自身的生活:15.4%
- 每天感到壓力大的時間超過1小時:41.2%
- 常覺得自己很孤單:8.1%
進一步分析,青少年對於人際關係感到「不滿意」者也有以下發現:
- 近半年常感受到壓力而影響自身生活:36.2%
- 覺得自己很孤單:37.3%
- 最近一週情緒感到有明顯憂鬱情緒,須主動尋求專業協助:30.2%
延伸閱讀:
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介紹
青少年若與父母感情越好,壓力也較低
研究顯示,對人際關係「不滿意」者,經常感到壓力,且「有明顯憂鬱情緒,需主動尋求協助」的比例高於對人際關係感到滿意者。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與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關係的親密關係也影響到情緒感受,親密程度越高,不僅快樂程度高,壓力感受也較低。數據如下:
- 快樂程度越高:58.4%
- 壓力越低:13.4%
- 孤單程度越低:5.9%
除了嚴重導致自殺行為外,憂鬱症也會讓青少年在學業、交友、家庭方面的功能下降,如果未接受積極治療,更會影響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將來有較高的機率發生無法建立親密關係、找不到工作、酒精和藥物濫用、和父母親疏遠,以及罹患相關精神疾病等問題。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部提醒,常見的青少年憂鬱症特徵,可分為下列8點來觀察:
- 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突然改變(食慾突然變差或食量突然變大)、體重突然改變(減輕或增加很多),以及睡眠習慣突然改變(失眠或嗜睡)。
- 生理反應:經常抱怨身體不適,如疲倦、頭痛、胸悶、肌肉酸痛,或腸胃不舒服等。
- 課業表現:學業成績下滑,而且常常請假或是開始翹課。
- 人際關係:社交退縮、少與別人溝通、沒有歸屬感,以及與同儕及父母親的衝突明顯增加。
- 活動力及專注力:對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無精打采、容易厭倦、注意力不集中,猶豫不決,難以做決定。
- 情緒:情緒起伏較大,一方面容易煩燥不安、發怒,甚至哭泣,另一方面亦常有內疚、自責或冷漠感。
- 自我概念:覺得自己沒有用、不受重視、對未來絕望。
- 讓自己陷於危險:高破壞力、從事冒險行為、經常想到死亡或傷害自己、濫用酒精或藥物。
延伸閱讀:
青少年易怒恐是憂鬱症 未就醫害身心
青少年當面臨青春期的荷爾蒙變化加上對人際關係的在意,很多時候都會陷入情緒上的糾結。葉雅馨提醒,父母應成為青少年信賴的對象,鼓勵青少年善用專業資源與開口求助,例如透過董氏基金會的「心情頻道聊天室」線上諮詢平台,就是個提供孩子表達想法,勇於發言的好資源。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