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就想買!強迫性購物是精神病「衝動購買前先做3件事」拒背卡債
2022/11/8(2022/11/8 16:42更新)
購物節、週年慶常祭出「限量」、「最後一件」、「最後優惠」這種飢餓行銷,讓民眾聽到這些商品在呼喚著自己、渴望要把它們帶回家,但若總是無法克制自己內心想花錢的衝動、壓抑購物的慾望就會感到焦慮不安,就有可能是對「消費上癮」,其實這現象常與焦慮症息息相關。
延伸閱讀:
為什麼寧願繼續被騙?10大詐騙手法讓你深陷無法自拔
如何判斷是否陷入強迫性購物?
開業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指出,「強迫性購物症」(Compulsive Buying)容易產生焦慮,包含受到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衝動控制障礙影響,大腦額葉無法有效作出理性控制,也與腦內分泌失調有關,在購物時容易先買再說,或明知道不該買,卻產生「不買不行」的想法,猶如賭博上癮般,「這真的是最後一次了。」事後才反悔退貨。
想要判斷自己是否陷入強迫性購物症,常見以下徵兆:
- 購買後發現自己並未使用該項物品
- 不買東西時會感到不安
- 購買後陷入財務困擾
- 購買行為激起家人或親友的斥責
許多強迫性購買的物品可能加以囤積,或只能拿來不斷送人,除了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外,更可能因此背上卡債、出現經濟財務上的問題。楊聰財提醒,如發現自己的購物模式已形成了心理上的障礙,應盡快尋求協助避免狀況持續惡化。
延伸閱讀:
我的孩子有網路成癮嗎?醫教「6現象」判斷:沉迷網路只是藉口
購物前3件事:先思考為什麼要買?
楊聰財指出,在強迫性購物或上癮的治療方面,目前除了使用精神藥物治療,如血清素和情緒穩定劑,來降低及控制衝動之外,也要搭配認知行為治療:
- 每次買東西之前,先記錄下來,寫出當時心裡在想什麼、為什麼要買這個、會產生甚麼好處和壞處
- 如果意識到自己是「需要做點什麼事」,可以用運動行為去取代購物消費,例如跑步、或是去找別人聊天,促使思考行為上做出轉變
- 限制或不要使用信用卡,練習用現金付款有多少就花多少,才不會造成債務累積,防止造成新的麻煩與惡性循環
用生活6個好習慣預防強迫性購物
而且,強迫性購物其實是可以預防的,楊聰財建議,在日常就可以建立一些有幫助性的好習慣,能紓解壓力和情緒,幫助有效降低購物衝動,像是:
- 運動
- 固定作息
- 充足睡眠
- 睡前寫心情日記
- 和三五朋友聊天轉移注意力
- 建立記帳習慣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