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悶悶不樂、感到憂鬱?每天「做這動作」5分鐘成天然抗憂鬱藥物
克服失眠,克服憂鬱
走路是人類最棒的良藥。——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為了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睡眠。正如「睡眠就是補藥」這句俗話,光是睡覺睡得好,就能解決很多問題。然而,卻有許多人為失眠所苦。
談到睡眠,不僅是睡得不夠,還有許多人睡得不好。睡很久並不一定好,有時候睡太久反而會覺得累,最重要的是,要適量地睡品質好的覺。那麼適量的睡眠時間是多長呢?睡眠學者建議,為解除大腦的疲勞,1天最少要睡滿6個小時,而且即使晚睡,起床時間最好還是維持一致,這樣睡眠週期才能盡快恢復到原本的狀態。
延伸閱讀:
嘗試很多方法⋯卻還是失眠?專家建議使用「1物品」效果不輸安眠藥
我早上起床時經常因為沒睡好而感到辛苦。一睜開眼睛就會說:「我昨天沒睡好。」猶如口頭禪一般。什麼時候才能盡情地睡覺?好好睡一覺就是我的願望。我希望能睡得很好,甚至能在起床時覺得神清氣爽。即使還不到熟睡的程度也沒關係,難道沒有一覺到天亮的方法嗎?
若想熟睡,有許多方法。像是減少攝取咖啡因、適當地運動、不在睡前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事實上,幫助睡眠的方法和資訊多到滿出來,我知道的已經夠多了,然而,實際上就是不順利。
我仔細推敲原因,發現是錯誤的生活習慣導致的。我陷入惡性循環裡,晚上總是因為白天的壓力和各種思緒而難以入睡。
為了找回被破壞得亂七八糟的生理節奏,讓生活帶來改變,我需要某種東西。在睡前如果動很多、變得很累,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睡意?不過我為此做的運動並沒有帶來什麼幫助。然而,我在走路的過程中逐漸改變。我主要會在早上或白天去走步道或巷弄,在陽光下走路心情真的很好,內心寧靜下來,呼吸也變得平順。走森林步道時,身心靈更為安定,療癒效果相當驚人。
吃完晚餐,做完家事後,我就開始一直打哈欠。白天那樣走路,到了晚上疲憊感就無法壓抑。躺到床上時,我都沒力氣想別的,睡意就不斷襲來,只覺得很睏。身體的能量在白天走路、活動的時候已經充分用盡了。
這時候,就算旁邊有人跟我搭話,我也聽不到。前幾個月我幾乎每天都走到1萬步,持續這麼做之後,入睡變得容易許多,甚至一躺平就馬上睡著,不禁懷疑自己何時失眠過了。
白天努力活動、盡可能多走路,活動身體帶來的疲勞幫助我進入深沉的睡眠,我很難不馬上就睡著。如果生活習慣反過來,晚上充滿活力,就會很難睡著。
直到養成走路的習慣之前,都要多多走路。這麼一來,到了睡覺時間,不管誰跟你說了什麼,你都會很想睡。就算還有事要做也會覺得煩。只會想放下手中的一切,先睡覺再說。
延伸閱讀:
新冠確診⋯走路沒力、一動喘不停!台大醫院教你「5招」防肌力流失
走路時適度曬太陽對身體有益
走路時會分泌被稱為「幸福荷爾蒙」的血清素,是一種會讓人心情變好的物質,通常是在人的本能被滿足時生成的。腳踩著地走路時,更容易促進血清素分泌,然後化作幫助睡眠的荷爾蒙——褪黑激素的材料。如果在白天走路,就會自然生成在晚上需要的褪黑激素,所以盡量在白天走路比較好。
陽光擁有治癒許多事物的力量。足夠的日曬能幫助人體自然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能調節血液中鈣和磷的含量。若缺乏維生素D,有可能造成慢性疲勞。生活忙碌時,很難透過飲食攝取充分的維生素D,因此,透過日曬的紫外線幫助維生素D的生成,從各方面來看都是很好的選擇。
失眠患者每年都在增加,還有人為了治療失眠而服用褪黑激素,甚至有許多人服用安眠藥,結果因為藥效太強而危害身體健康。睡不著時開始依賴藥物,連治療都遇到瓶頸。若想戰勝失眠,建議大家實踐2件事:
- 每天1次,在戶外走30分鐘以上。
- 1天曬30分鐘以上的太陽。
只要走路,不用靠藥物也能治好失眠。我想走路最大的效果或許就是治療失眠。
聽說每天走30分鐘對血液循環系統有正向的影響,腦中風的發生率會減少三分之一,最近還有研究指出,走路能有效抑制糖尿病。規律的走路習慣還能降低部分癌症的發病率,持續走路或運動的人,罹患乳癌和大腸癌的機率很低。
為了預防癌症,每天至少要走30分鐘以上,如果沒有時間,養成飯後散步10分鐘的習慣也很好,只要反覆許多次,還是會有幫助。還有研究報告指出,走路30分鐘確實能減輕憂鬱症的症狀,憂鬱症其實就是「腦內缺乏血清素或正腎上腺素的現象」,走路能提高這些荷爾蒙的數值,藉由走路擺脫憂鬱症的案例無數。只要在大自然或森林裡走1個小時以上,就能克服憂鬱症。
我走著走著,憂鬱症真的因為幸福荷爾蒙的生成而消失不見,只要出門走個5分鐘,想法就會改變。比起走路時流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最後的成效更為顯著。
要經常在陽光下走路才行。努力走下去,自然而然就會遠離憂鬱症,憂鬱症根本沒有空隙能擠進來,無精打采、沒有力氣的感覺也會消失不見。任誰都能挑戰的走路,是最天然的抗憂鬱症藥物,生活的滿意度當然也會跟著提升。
(本文摘自/放過那個卡關的自己,先出門走走:以走路展開每一天,成為生活高手的心路歷程/木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