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別再靠安眠藥!醫建議「1招」快速改善、降壓力:2類人不適用
後續,陳女士被緊急送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由身心醫學科病房接受治療。醫師除用藥物調整治療外,還以「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輔助治療陳女士失眠症狀。治療6週後,陳女士的睡眠情況由每日3小時進步到7小時,睡眠中斷的情形也從每日4次以上降低到2次,睡眠情況大幅改善。
延伸閱讀:
嘗試很多方法⋯卻還是失眠?專家建議使用「1物品」效果不輸安眠藥
持續1個月睡眠困難為失眠
睡眠是人體修復大腦與身體機制的重要時段,正常睡眠中大腦腦細胞會縮小,使腦脊髓液能夠洗滌細胞之間的縫隙並帶走腦中有害蛋白,讓大腦於隔日能夠進行良好的運作。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嘉富表示,當持續1個月睡眠出現入眠困難或易醒的情況,並自覺嚴重影響隔日生活品質時,即能稱之為失眠,主要以病人主訴作為診斷依據。
延伸閱讀:
為什麼逼自己睡覺,反而更易失眠?睡眠名醫揭真相:原因出在「它」
失眠在台灣盛行率為10.7%
現代人每天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的狀況下,有很多因素都會導致失眠,而失眠也成為文明病之一。失眠對大腦影響甚大,當大腦廢棄物無法排出時,情緒與認知功能會受到影響,出現憂鬱低落、專注力下降等反應。
依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慢性失眠在台灣的盛行率為10.7%,任何年齡層皆有可能因學習、工作等各式原因而出現失眠症狀,若未正視失眠問題,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以下影響:
- 心血管疾病
- 記憶力衰退
- 內分泌失調
「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可改善失眠
至於失眠要如何治療呢?李嘉富指出,傳統治療失眠的方式多半為鎮靜安眠藥物的使用,而長期使用鎮靜安眠藥物,容易出現藥物依賴,逐漸喪失大腦自然入睡的能力;因此,面對科學與醫療進步,「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也成為治療失眠的方法之一。
該療法的原理是運用極低的微安培安全電流,透過耳夾將電流傳遞至腦部,直接誘發主管心理及情緒活動的大腦產生「腦內啡」、「血清素」等人體可自行合成的神經傳導物質,以達到調節情緒認知等效果,從而改善失眠症狀。
李嘉富指出,微電流療法屬於物理性的調節,透過電流訊號增強大腦Alpha波的功率,讓大腦得以降低壓力、舒緩放鬆。而一次治療週期為4~6週,即能達到症狀緩解的目標。經研究顯示,微電流療法安全性高、沒有上癮風險且幾乎沒有副作用,適用於大部分不想使用鎮靜安眠藥物或使用藥物後效果不彰的族群。其中要注意的是,患有癲癇症狀或裝有心臟節律器的患者,不適合採用此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