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不會痛更要注意!中醫揭「IGA腎炎」好發1族群:小心瀕臨洗腎
蘇小姐表示,腎臟科醫師告訴她,如果病情再繼續惡化下去,就有可能要洗腎。因此她在這段時間積極配合腎臟科用藥,曾嘗試過免疫抑制劑、血壓藥、降低蛋白尿藥物、循環藥物、藥用魚油等等,半年下來似乎病情還是在惡化中,上星期檢查的Cr值是2.4、GFR是22.8,才希望快來找中醫調理。
延伸閱讀:
久倦、血尿⋯其實腎已壞!醫:不想洗腎先「做這件事」
年輕人血尿、蛋白尿恐IgA腎炎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IgA腎炎,又稱為「甲型球蛋白腎病變」,就是因為發現在腎小球中,會有甲型免疫球蛋白IgA抗體的沉積。因為過多的甲型免疫球蛋白IgA沉積在腎小球間質中,造成發炎反應、細胞增生,產生腎病變,進一步破壞腎臟的功能。
根據研究顯示,最常見的IgA腎炎在發病之初,多會出現類似感冒的呼吸道症狀,之後就出現血尿、蛋白尿。此病好發在20~40歲族群,大部分患者幾乎不會有明顯症狀,甚至只有尿液檢查出現血尿,就非常容易被忽略,但是時間拉長來看,若合併出現較大量的蛋白尿時,就會使腎功能惡化,容易演變成末期腎疾病、腎衰竭而需要洗腎,千萬不能等閒視之。
延伸閱讀:
腰痛、血尿⋯多囊腎快服藥延緩洗腎!中醫曝「常見5體質」治療法
中醫看IgA腎炎因免疫失調
蔡易昌說明,中醫方面,IgA腎炎是屬於在中醫「水腫」、「癃閉」、「關格」、「尿血」、「腎水」等範疇,病因多為人體臟腑虛損,損及各臟腑功能,以致免疫功能失調,誘因則責之於外邪與過勞,導致腎臟的遷延性病變。最常見的內因就是先天稟賦不足,例如素體氣虛、陰虛或氣陰兩虛;外因就是感受外邪,如風熱或風寒之邪入裏化熱,以及熱毒、濕熱之邪。
《內經.素問.水熱穴論》中提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于風,內不得入于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理,傳為胕腫,本之于腎,名曰風水。」這就是外邪引動原本臟腑虛損的脆弱點,導致免疫系統開始紊亂,觸發了一連串的變化。風熱、濕熱、熱毒之邪侵犯機體,邪蘊下焦、或心火下移,熱傷脈絡,故見血尿;熱邪趨於下焦,蘊結於腎,封藏失職,固攝無權,精微外泄,則見蛋白尿。
蔡易昌進一步解釋,在中醫病理方面,IgA腎炎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本虛為脾腎氣虛、肝腎陰虛、氣陰兩虛、脾腎陽虛,標實為熱毒、濕熱、瘀血等。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可因虛致實,產生以熱毒、濕熱、瘀血為主的標實之證,而熱毒、濕熱、瘀血又可成為使病情惡化的病理因素,也就是病情難以控制的關鍵。
IgA腎炎急慢期的中醫治療
蔡易昌說,IgA腎炎的治療關鍵,在於要好好「審察病機」,也就是以病程階段來調理治療,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急性發作期以疏風清熱、涼血止血為主,慢性持續期以健脾益肺、補腎化氣為主。
1. 急性發作期:
- 外感風熱證:起病急,多有外感病史,發熱,微惡風寒,咳嗽、頭痛、咽痛,小便紅赤或鏡下血尿,尿見泡沫,舌紅或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治療:疏散風熱,涼血止血。
- 下焦濕熱證:小便短赤或鏡下血尿,小便混濁,小便頻,尿灼熱,大便臭穢,腰痛,口苦,口渴不欲飲,脘腹滿悶,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療:清熱涼血、通淋利濕。
2. 慢性持續期:
- 肺脾氣虛證:易感冒,反覆發作的血尿、蛋白尿,病久不癒,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自汗,氣短神疲,勞累後發作或加重,納差,食後腹滿,肢體或顏面水腫,口淡不渴,大便溏,舌淡紅,舌體胖大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治療:補肺益氣,健脾益腎。
- 肝腎陰虛證:浮腫或不腫,頭暈,眼澀咽乾,口苦,失眠多夢,盜汗,耳鳴,腰痠,手足心熱,月經不調,舌質紅,苔少略乾,脈細數。治療:滋陰清熱,補肝益腎。
- 脾腎陽虛證:肢體水腫,畏寒肢冷,面色蒼白或黧黑,膝冷腰痠無力,神疲易倦,夜尿頻,喜熱飲,口淡不渴,納呆腹脹,小便清長或小便少,大便稀溏,舌淡,舌體胖有齒痕,苔薄白,脈沉弱。治療:溫腎健脾,化氣利水。
- 氣陰兩虛證:面色淡暗,氣短神疲,易汗出,腰痠膝軟或腰痛,午後身熱,手足心熱,口乾咽燥,咽部暗紅,舌淡紅,苔少略乾,脈沉細數無力。治療:滋陰益氣。
- 氣虛血瘀證:水腫或不腫,病程日久,面色晦暗,神疲易倦,心悸失眠,頭暈目眩,腰痠無力,或見尿血,脅肋疼痛,舌質紫暗,有瘀斑,脈沉弦澀。治療:活血化瘀,補氣益腎。
蔡易昌指出,蘇小姐是屬於脾腎陽虛合併氣陰兩虛型,針對性的中藥調理一段時間後,疲倦、頭暈、頻尿、食欲差都改善了,之後加入具有雙向調節免疫的中藥,再加上具有修復腎臟的中藥,在治療大約半年的時間後,檢驗Cr改善到1.8,GFR回升到31.79,已經從第4期腎病變進步到第3期。
又經過大約半年之後,蘇小姐的腎臟科檢驗Cr已改善到1.45,GFR回復到40.63,回升到4字頭。蔡易昌表示,從22.8進步到40.63,是將近一倍的提升,進步幅度不算特別大,但是至少可以篤定,病情已不再隨時陷入洗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