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還沒決定好新目標?養成習慣「4步驟」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新的一年,還沒決定好新目標?養成習慣「4步驟」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2024/2/7
一點小改變、一個好習慣將會產生複利效應, 如滾雪球般為你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但是要怎麼建立習慣呢?習慣養成專家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於《原子習慣》一書中,自己親身實踐的經驗,創造出簡單易懂、容易執行的「行為改變法則」,幫助讀者打造好習慣。以下為原書摘文:

4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建立習慣的過程可以被分為4個簡單的步驟:

  • 提示
  • 渴望
  • 回應
  • 獎賞

將其分解為這些基本部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習慣是什麼、習慣如何運作,以及怎麼改善習慣。 這個4步驟的模式是所有習慣的骨幹,大腦每一次都會依序經歷這些步驟。

延伸閱讀:
常吃止痛藥、用錯誤容器飲水⋯醫揭「10大傷腎習慣」你中了幾項?

提示促使大腦開啟一個行為

首先是提示。提示促使你的大腦開啟一個行為,它是預示獎賞的一點資訊。我們史前時代的祖先時時注意環境中的提示,這些提示傳達了食物、水、性等主要獎賞的所在地;今日,我們則花大部分時間留意預示了金錢與名聲、權勢與地位、讚賞與認同、愛情與友誼,或是個人滿足感等次要獎賞的提示。 

你的心智不斷分析內在與外在環境,尋找獎賞所在的各種暗示。因為提示是我們接近獎賞的第一個指標,自然會帶來渴望。 

渴望是習慣背後的動力

渴望是第二個步驟,也是所有習慣背後的動力。少了某種程度的動機或欲望——少了對改變的渴望就沒有行動的理由。你渴望的不是習慣本身,而是習慣帶來的狀態改變。你並不渴望抽一根香菸,你渴求的是吸菸帶來的放鬆感;激勵你刷牙的不是這個行為本身,而是口腔清爽的感覺;你不是想要打開電視,你想要的是娛樂。

每一份渴望都連結著改變內在狀態的欲望,我們之後會深入探討這個重點。 每個人的渴望都不一樣。理論上,每一條資訊都能觸發一份渴望,但實際上,人們不會被相同的提示刺激。

對賭徒而言,吃角子老虎機的聲響可以帶來一波很猛烈的欲望,但對很少賭博的人來說,賭場的喧囂嘈雜不過是背景噪音。詮釋與解讀之前,提示沒有意義,將提示轉變為渴望的是觀察者的思想、感覺與情緒。 

回應是確實執行的習慣

第三個步驟是回應。回應是你確實執行的習慣,可能會以想法或行為的方式呈現。回應會不會發生,取決於你受到多少刺激,以及與行為連結的阻力多大。倘若某個行為所需的身體或心智勞力超出你願意付出的量,你就不會去做。

此外,回應也取決於你的能力。聽起來很簡單,但習慣只在你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可行。如果你想要灌籃,但跳起來碰不到籃框,嗯,算你運氣差。 最後,回應會帶來獎賞。獎賞是每個習慣的終極目標。提示關乎察覺獎賞,渴望關乎想要獎賞,回應則關乎取得獎賞。

延伸閱讀:
重拾壞習慣很容易,建立好習慣卻很難?他教「1招」先改變身分認同

獎賞的目的是滿足渴望

我們因為2個目的追求獎賞:

  • 獎賞滿足我們
  • 獎賞教育我們

獎賞的第一個目的是滿足渴望。沒錯,獎賞本身就提供了益處——食物與水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升遷帶來更多金錢與尊重,把身材練好能提升你的健康與約會成功率。然而,更為立即的益處是:獎賞滿足了你進食、得到地位或贏得認同的渴望。

至少,獎賞帶來片刻的滿足,解了渴望。 其次,獎賞教育我們哪些行為在未來值得被記住。大腦是一具獎賞偵測器,過生活的同時,你的感覺神經系統持續在監測什麼樣的行為可以滿足欲望、帶來愉悅。愉悅感與失落感是回饋機制的一部分,幫助大腦區別有用與無用的行為。獎賞封閉了回饋迴路,完整了習慣循環。

這4個階段缺其一,行為就不會成為習慣。去掉提示,習慣根本不會開始;去掉渴望,就沒有足夠的動機去行動;行為過於困難,就沒辦法執行;而若是獎賞未能滿足欲望,未來就沒有理由再做一次。少了前三個步驟,行為不會發生;少了第四個步驟,行為不會被重複。

總而言之,提示引起渴望,渴望激發回應,回應提供獎賞,獎賞滿足渴望,繞了一圈,又與提示連結。這4個步驟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神經學上的回饋迴路——提示、渴望、回應、獎賞;提示、渴望、回應、獎賞——最終讓你建立了自動化的習慣。這樣的循環被稱為習慣迴路。


(本文摘自/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方智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