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肥胖無力⋯小心肌少症上身!健身教練「圖解4招」有椅子就能練

下肢肥胖無力⋯小心肌少症上身!健身教練「圖解4招」有椅子就能練

2024/3/19(2024/4/18 17:4更新)
70歲的黃奶奶平常以從事家事勞動、走路作為運動,但近來感覺雙手較無力,難單手轉開寶特瓶、上下樓梯也稍嫌吃力,懷疑自己為肌少症而前往就診。醫師評估黃奶奶手握力為16公斤,小於女性標準18公斤,站起坐下5次時間為13秒,大於標準12秒;再計算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均未達標,判斷黃奶奶已符合肌少症診斷標準。

台灣在明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即每5人中有1人是長者,然而有高達60%以上成人僅達低度活動量,顯示大多數人身體活動強度不足,因應高齡化浪潮來臨,醫師建議應採取更多元有效的運動預防肌少症,延緩老化衰弱。

若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運動來看,國人運動時間顯現不足。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不論是成年人或老年人,尚需增加每週2天中等強度以上,主要肌群的肌力強化訓練;老年人更建議每週3天以上具中等強度運動,並強調功能平衡與肌力的多元性運動訓練,以增強生活功能、預防跌倒。

延伸閱讀:
清粥小菜吃久引肌少症上身!營養師:牙口不好用「1物」補充蛋白質

肌少症評估3大面向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運動健康管理科主任陳盈勳表示,肌少症主要是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組成改變,造成脂肪組織堆積增加和肌肉質量減少。肌少症的評估包含3大面向:

  • 肌肉質量(四肢骨骼肌質量)
  • 肌肉力量(手部握力)
  • 體能表現(站起坐下5次時間)

此外,若患者本身養分攝取不足,會加速肌少症的情況,若再加上運動量不足,基礎代謝率變差,造成更多的脂肪堆積,肥胖型肌少症因而產生。肌少症目前尚未有明顯療效的藥物,但經評估後提供患者個別化的居家運動處方,搭配蛋白質的攝取,對肌少症會有改善的作用。

台北市信義運動中心教練歐李僅翔指出,接到運動處方後第1步會先評估個案病史、運動史及用藥等狀況,確保個案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訓練;第2步會進行靜態和動態的關節活動度評估,確認是否能達到正常的活動度;第3步則以活動度和穩定度為訓練主軸。

延伸閱讀:
肌力訓練「棒式」應該撐多久?專家揭「3大指標」撐到●●秒就該停

股四頭肌訓練「圖解4招」

歐李僅翔表示,肌力訓練規劃也將因個案狀況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以強化股四頭肌為例,在健身房會以坐姿腿伸機、腿部推舉器械進行訓練;也可以選擇在居家運動,最常採用的方式是深蹲練習,也可運用水瓶、椅子、階梯及彈力帶等隨手可得的物品,增加重量及阻力提昇強度。

該如何訓練股四頭肌?歐李僅翔提供下列「4招居家訓練動作」

  1. 站姿訓練、傳統深蹲
  2. 站姿訓練,保加利亞分腿蹲
  3. 坐姿訓練
  4. 臥躺姿勢訓練

image

歐李僅翔提醒,對於膝關節退化、腰椎退化,或是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等長者,除了在運動前應取得醫師許可外,建議運動訓練要在專業教練的個別化評估、擬定訓練計畫與現場指導下執行。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