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坡”腳軟” 可能是周邊動脈阻塞

走路上坡”腳軟” 可能是周邊動脈阻塞

2009/4/20

動脈硬化一直是現代中老年人的致命殺手。隨其發作部位的不同,而有各異的疾病症狀、如中風、心絞痛等等。如果動脈硬化發生在下肢血管,就會造成皮膚變薄,腿毛脫落、趾甲萎縮、間歇性跛行、夜間下肢抽痛,甚至發紺、壞疽以至於須截肢等等的嚴重症狀,這種下肢血管動脈硬化的疾病,就叫做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北醫附醫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 曹乃文醫師指出,本病好發於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居多,據統計在老年男性中以約百分之五至十的比例患有此疾,本病既然為下肢動脈硬化的表現,則其危險因子亦與動脈硬化相同,如高膽固醇血症、抽煙、肥胖、男性、高齡、糖尿病高血壓、家族史等等,歐美的研究指出,在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患者中有相當高的比例(約百分之二十至五十)亦合併有腦血管阻塞或冠狀動脈心臟病,而其整體的致命風險,將較一般病患大幅提高。

有些老年朋友,發現自己無法走遠,或是在上坡時便覺得下肢疼痛,舉步無力,而常以為這些是神經被壓迫或骨關節退化所造成的症狀,其實有相當多患者的症狀都是血管阻塞引起,於是多長期針對神經骨骼治療仍然無效之後才考慮到血管問題,不但耗時傷神,也造成了疾病持續惡化。

曹乃文醫師特別提供簡單的方法讓大家能夠自我診斷:如果在行走或上坡時,下肢疼痛或無力,而只要站立休息,即可於十分鐘內自然改善,並可自行再度行走著,多半即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患者,宜在症狀早期求診於專科醫師,針對病情及危險因子早期治療,以減輕痛苦,改善生活。

曹乃文醫師表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之治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控制危險因子,如戒菸、減重,養成運動習慣以改善血脂比率等等,若已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時,則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以避免或延緩血管硬化之發生。

如果已經罹患了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則應再由藥物、復健來控制症狀,延緩疾病之發展,目前有Aspirin、Clopidogrel及Cilosazol等藥物可供使用,早期疾患之臨床效果頗佳,適當的運動復健亦可有效改善步行速度及距離,當然若病情已然惡化,而症狀已發展到即使雙腳全然不動也會疼痛的階段,則進一步的外科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了。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