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三高⋯別忽略「一低」讓你陷慢性病危機!醫揭骨鬆「3大警訊」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岡山醫院骨科部主任林松彥表示,曾收治過一位60歲的女性個案,來就診時已經發生骨折,並確診為骨質疏鬆症。在替老婦安排骨密度檢測時發現,婦人的骨密度T值已呈現-4,遠低於-2.5指數,且多處壓迫性骨折,屬於相當嚴重的骨鬆。
延伸閱讀:
遠離肌少症!喝雞精有效嗎?營養師分析:不如直接吃「這物」固骨本
出現「駝、矮、痛」注意骨鬆
林松彥指出,當長輩外觀身形出現變化,常被誤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這些身體的警訊經常會被年紀較大的患者忽略,進而沒有主動安排骨質密度檢測的意識。「若出現駝背、變矮、下背痛等3大症狀,就要小心是骨質疏鬆症,請立即主動安排骨密度檢測。」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也要督促長輩持續規律接受藥物治療。
他提醒,「一旦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留下的併發症是完全無法補救的,民眾應該在早期骨密度尚未流失之前就定期篩檢,預防骨鬆發生才是王道。」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也要督促患者持續規律接受藥物治療。
延伸閱讀:
骨折小心後遺症術後復健先冷敷
骨質疏鬆症增脆弱性骨折風險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024年公告的「亞太地區骨質疏鬆症長期接續治療共識」指出,骨質疏鬆症將增加脆弱性骨折風險;調查顯示,亞太地區此類骨折的負擔尤其嚴重,預測顯示髖部骨折人數將顯著增加,從2018年的112萬4,060例,增加到2050年的256萬3,488例。
根據一項骨質疏鬆篩檢統計調查,在台灣65歲以上的民眾發生1次以上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女性佔19.8%,男性則佔12.5%,而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約為30%,足以見得骨質疏鬆症更為台灣全民健康未來高度隱憂。
定期骨鬆檢測是預防骨折最佳解
林松彥說明,低骨密度無法如同「三高」一般,在一般健康檢查中以抽血、量血壓等方式,就能掌握自己血壓或血糖狀況,骨質疏鬆症相對來說是沉默的疾病,當有症狀的時候,已是相當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要避免骨鬆性骨折以及後遺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還沒發生骨折前,先行檢測出骨密度的異樣,及早預防骨折發生。」
林松彥解釋,臨床上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是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數值作為判斷,只需「躺著測」5至6分鐘的時間,即可得到一份完整的骨密度鑑定資料,且施測1次DXA的輻射暴露劑量,一般少於10微西弗(μSv),僅約為一張胸部X光片的1~4%。
他指出,民眾可依此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診斷。骨科醫師會依據「T值」給予治療或生活飲食建議:
- T值在-1到-2.5之間:表示骨質正在逐漸流失、骨密度已變低
- T值低於-2.5:可確診為骨質疏鬆症。
林松彥提到,目前全台各醫學中心及部分醫院診所皆有DXA檢測,民眾可於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官網查詢到「骨鬆友善機構分布圖」及「台灣DXA分布圖」,輕鬆了解到何處可以洽詢施測DXA骨密度檢測,既方便又快速。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